天天看點

悔不該不用其計!這國大将兵敗後被部下殺死之前驚呼!

陳餘的身邊有一個謀士,叫李左車。他是戰國名将李牧的後人。在得知韓信準備攻打趙國後,他對陳餘說。漢軍來勢洶洶,氣勢銳不可當。我們應該避其鋒芒,采取有利于我們的政策,才能夠取勝。漢軍的運糧道路有千裡之遠。隻要我們派出一支精兵,繞道截斷他們的糧草物資,等到韓信通過井徑口之後,再派兵堅守隘口。使漢軍進退維谷。我們再派出小部隊不斷騷擾他們,用不了多久,漢軍就會不攻自破。

悔不該不用其計!這國大将兵敗後被部下殺死之前驚呼!

但是陳餘是個儒将,其實說得好聽是儒将,說的不好聽,是迂腐。陳餘信奉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的觀點,對于李左車的計謀不屑一顧。

此時,趙軍擁有二十多萬人馬。而韓信隻有區區3萬人。趙軍碾壓漢軍,陳餘是想通過堂堂正正的對抗,來擊敗韓信。進而拔高他在諸侯之間的聲望和地位。如果處于碾壓之勢,而不敢正面對抗漢軍,就算取勝了,也會被被人取笑,輕視,認為陳餘膽小怕事。陳餘是這麼想的,大概,當年的宋襄公也是這麼想的吧!這一類人,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悔不該不用其計!這國大将兵敗後被部下殺死之前驚呼!

韓信聽說陳餘不用李左車的計謀之後,非常的高興。可見韓信在趙軍中是布有奸細的。韓信認為陳餘必敗無疑。韓信對于孫子兵法已經做到了活學活用。

在井陉口的東面。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河,趙軍的大學營就駐紮在河東岸的一個山坡上。陳餘的政策是要把漢軍引到河的東岸,使漢軍徹底沒有退路,進而把他們一網打盡。想必陳餘是沒有聽說過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否則,一定會給自己來一巴掌。

韓信率領大軍通過井徑口之後,派出一隊兩千人的騎兵。讓他們去埋伏在趙軍大營的後面一處樹林裡。等到趙軍全部出動之後,占領趙軍大營。

悔不該不用其計!這國大将兵敗後被部下殺死之前驚呼!

韓信則率領主力部隊渡過大河,在河東岸建立營壘駐紮下來。在韓信大軍渡河的時候,半渡而擊是一個很好的打敗韓信的機會。但是身為儒将的陳餘,就像當年的宋襄公一樣,同樣也放過了這次機會。可見,陳餘是一個迂腐透頂的家夥。

第二天韓信率領漢軍一部分人馬,前去攻打趙軍大營,陳餘見韓信大軍前來,便帥軍迎戰,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厮殺。

過了沒多久韓信見時機成熟。便下令全軍潰逃,當然,這是韓信的計謀,漢軍假意潰逃,為的是讓趙軍全軍出擊,陳餘見漢軍潰敗,果然上當,陳餘認為全殲韓信軍隊的時機到了,于是出動全部的趙軍,追擊潰逃的漢軍。争取幹掉韓信,一舉全殲漢軍。讓自己揚名立萬。可惜陳餘不知道,揚名立萬的不是他陳餘。他不過是類于宋襄公的小醜而已。

悔不該不用其計!這國大将兵敗後被部下殺死之前驚呼!

等到韓信帶領撤退的部隊,退到河邊,與在河邊列陣的大部隊會合後,他對将士們說,現在我們後退無路,前有追兵,想活命的隻有殊死一搏了。韓信的人馬大都是新招募的,沒有什麼打仗經驗,若是在有逃生的地方,早就四散逃跑。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但是現在沒有生路,隻有絕路,隻有打敗趙軍才有活路。

于是漢軍為了活命,個個都與趙軍殊死拼搏。趙軍一時間很難拿下,陳餘便下令先撤回營寨,再做日後打算。然而等到趙軍撤退回來時,發現自己的大學營,早已被韓信埋伏的兩千人馬拿了下來。

悔不該不用其計!這國大将兵敗後被部下殺死之前驚呼!

趙軍驚慌失措,人馬自相踐踏,此時,韓信率領漢軍主力部隊與拿下了趙軍大學營的兩千人馬,夾擊趙軍,趙軍大敗,陳餘逃跑,但是逃跑沒多久,就被部下殺死了。趙王歇做了俘虜。韓信搞定了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