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月詠幻】
2021年12月15日,世界小姐選美賽在以色列召開。這本應該是世界人民一起欣賞審美風向的時刻,卻鬧出了不小的風波——一位以色列設計師為日本代表選手渡邊珠理設計的和服,引發了巨大争議。

引發争議的裝扮
和服的“左前”穿戴方式在日本文化中是壽衣的象征,同時腰帶上象征日本皇室的菊花紋章也由于争議過大而在正式使用時被模糊化。而模特渡邊手中的招财貓和袖子上的日本國旗、最備受争議的露肩振袖,加上胸口大大的“日本”二字,一批日本網友怒斥:“這是對日本的侮辱!”
但根據以色列大使館的推文,該設計融入了原宿風設計,表現了歡迎和慶祝的心願。
說到原宿風,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日本著名原宿風歌手卡莉怪妞(きゃりーぱみゅぱみゅ),中國人普遍稱她為“彭薇薇”。她在2013年的成人禮節日上穿上了粉色的亮眼振袖和服。或許以色列設計師是從這種風格獲得的啟發。
彭薇薇(資料圖)
但即使是多少有些獨特設計的“彭薇薇”,也不可能做出以色列設計師的那種“設計”。因為不僅除了前面提到的壽衣穿法,本身過度露出肩膀的和服設計和胸口寫字,也會帶來誤解,在日本民間有非常大的争議。無論是從和服從業者提供的資訊來看,抑或是曆史上的“花魁”裝扮來看,這種暴露的設計都絕非正規。
暴露的和服穿法,在日本民間也是頗具争議的。圖檔出處:https://labliss.net/search/column/vulgar-wearing-kimono/
甚至有部分聲音說,相對于比較進階的“花魁”而言,大量露出身體的和服屬于“夜鷹”這種最低級的妓女的穿法。
是以,在正式的場合和設計中,振袖和服是不會故意設計成這種大量露出身體,且帶有某些暗示性聯想的形式的。
《花宵道中》的主人公扮相
聲稱是在“頌揚”日本文化,但實際上可能起到相反作用,此類現象在西方視角的文藝作品中并不少見。究其原因,是在以西方視角為主流的現代文藝作品中對“日本文化”或“東方文化”的刻畫,基本就是兩種風格:要麼是“極為傳統和原始”,要麼是“黑夜中充滿霓虹燈牌的賽博朋克”。
這就導緻那些不了解東亞社會的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刻闆印象:隻要是黃皮膚黑頭發的人,就隻能活在這兩種世界裡。雖說這個設計并不讨喜,但這類設計風格比較符合目前日本在世界範圍内給人留下的印象。
《複仇者聯盟4》中,鷹眼在日本尋仇時,也是賽博朋克風的日本。
不過,這種刻闆印象的形成與日本自己的文藝作品輸出、以及日本的“自我東方主義”不無關系。現代日本雖然是文化輸出強國,但或多或少都喜歡把外國人對自己的視角帶入、甚至回報進作品中,再度強化這類印象。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多數西方的人對東方的印象自然在“賽博朋克”和“傳統落後”這兩個架構裡打轉。
東方主義認為,東方的一切都屬于原始落後、極為“傳統”的内容。如果這樣的國度發展了,也不會是歐美那樣的“繁榮”面貌,隻會是一種高科技低生活的樣态,或是一種異界感的賽博朋克。
而實際上,現實中的現代城市在東方和西方并沒有那麼大的差别。日本做出賽博朋克風格,一是迎合不少人眼裡“東方國家”和“發達城市”這對看似沖突的理念,同時也是一種在現代發展高度同質化的前提下對自身的一種輕視。
如果說上文裡的描寫,還是西方人民因為不了解東方國家而産生的“表達異趣”,那麼作為被東方主義輕視了的日本人,自己将東方主義帶入腦海深處,這就很荒誕了。
當帶有強烈東方主義視角的作品橫行世界,且缺乏自己的思考後,日本的創作者和消費者也有意無意地用類似的視角來看中國,并沒有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像渡邊珠理穿着的那身裝扮,部分日本網友反而覺得正是中國人在日本人心中的形象:“這種雙丸子頭,在日本是中華風少女角色的模闆。”确實,在日本動漫遊戲作品裡,丸子頭和旗袍都是表現中國女性的必備元素。
同時這位網友還表示這種過度暴露的衣服看着更像中國宮廷劇裡的女性。
《大明宮詞》劇照
使用某些刻闆印象和元素對特定族群進行标簽化,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最輕松的,但也是最草率的。将特定族群剝離開現代社會,僅以傳統和科幻風格的設計來進行抽象的想象,無疑是自認為“先進文明”的人們,對他們界定的“落後文明”的一種居高臨下的想象。
這種想象正如《尚氣》演員在微網誌上的言論——這是要“慶祝”中華文化。這種視角可能深入大多數人的骨髓,成為了一種習以為常的東西,甚至他們本人并沒有覺得這種表達有任何輕蔑和不尊重的意思。
但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喜歡别人“居高臨下”地表達“慶祝”,在合适的場合進行适當表達即可——在毫無相幹的情況下拿出來,作為一個固定不變的樣本來進行展示,這就讓人很不愉快了。
《功夫熊貓》之是以健康,是因為它的故事背景就是“古代”,展現傳統當然無可厚非。但《尚氣》的設定中,都21世紀了,還在表現落後的傳統村落,以及試圖用不知什麼作品中的刻闆印象來表達“慶祝”,就很拉胯……
可見,目前西方主流視角下的“東方風格”似乎的确預設了,隻要表達東方國家的文化,就會有意無意地在現代背景下挖出一套“古代、傳統”,還有誇張的“高科技賽博朋克”。這種思路,暗含着對這些東方國家所做出的發展的否定。
《黑豹》中,擁有全世界最一流科技水準的國家,它的人民過的是傳統生活,國王需要依靠生死決鬥來産生,戰鬥用的是長矛、披風和各種冷兵器。
同樣的,電影《黑豹》也在用類似的視角。
在東方主義視角下,任何被認定為“落後而傳統”的國家,似乎都不配擁有完全現代化的普通城市,必須要有凸顯其落後或者傳統的部分:或是為了強調出當地特色,或是為了迎合某些人印象裡的“那些落後的地方”的想象。這就不得不讓人猜測其話外之音是:歐美國家才配擁有現代化設施和環境,高科技和武器,以及正常的、事實上普遍存在于現代社會的日常服飾。
所幸,随着交流的加深,近幾年日劇和動漫中出現的中國人形象已經開始展現出一些相對真實的“普通感”:《買房子的女人》中覺得808号房很合适的大叔、《深夜食堂》裡一上來就問誰來付錢的中國人,甚至包括《Love Live!Super star!!》裡為了自己喜歡的日本文化而來日本求學的唐可可。
這些都代表了一些日本人對中國的認知,由于生活中接觸到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日本群眾實際感受到的中國形象和媒體創造的不太一樣。同樣是“刻闆印象”,那些平等的、得體的“刻闆印象”就不會讓人那麼不适,反而讓觀衆頗有共鳴感;而東方主義的刻闆印象則隐含了“居高臨下”的深義——對方是落後的,需要作為“上等文明”的自己來拾起來,給予一些人文關懷,再好好“慶祝”一番以表自己普世關懷的胸懷和道德優越感。
要知道,時代在進步,交流在加深。東方主義視角的受害者也不會隻限于中國或日本,而是所有被西方一些人帶着惡意凝視的人,以及不知不覺被這種“凝視”影響但其實沒有惡意的人。對此,我們有必要充分重視,并通過表态和交流,來讓對方改變這種“凝視”的姿态。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