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登基前的《十二美人圖》的秘密找到了

親王為了避免被卷入激烈的“九子奪嫡”,故意向外界塑造一位愛好禅理,專心編書的文藝青年,以此在帝國鬥争的風雨中獨善其身。

雍正登基前的《十二美人圖》的秘密找到了

十二美人圖整體

于是《十二美人圖》也是其中的一種信号或是一種姿态。曆史的塵埃落盡後,我們更願意從藝術的角度進行解讀,看一下《十二美人圖》到底有多美,表現了作為雍親王怎樣的審美風格。

顯然這十二位美女都不是他的妃子,因為清代宮廷将它們稱為“美人絹畫”,因為他們不能如此稱呼皇帝的妃子,應該為“某妃喜容”或者“某嫔喜容”,如貿然稱之為“美人”則頗顯不敬,因為清朝宮廷規矩相當森嚴,這些是毋庸置疑的。《關于雍正時期十二美人畫的問題》

《十二美人圖》這些女子的外形大體相當,所不同的都是蘊藏在細節之中的表現。比如《美人圖》的第一幅“裘裝對鏡”,不管是人物的身形、外貌、氣度、動作,連同衣裙的紋路都與《閨秀詩評圖》恍如一人,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美人圖》在創作風格上沿襲了這一風格。

雍正登基前的《十二美人圖》的秘密找到了

局部

令人感到不同的是,在滿人尤其注重滿族服飾的年代,這些畫中的女子卻都身着漢服。隻不過她們的花簪頭飾,才能看出是滿族身份。比如“裘裝對鏡”的美人,頭戴“金累絲鳳”,顯然是清代後妃們的一種樣式。時間定格在1723年之前,或者是公元1709年,因為正是那一年,四阿哥胤禛被老皇帝将圓明園賜給了他,由此他成了“圓明主人”,而《十二美人圖》則成了這位主人最大的精神世界上的美好寄托。

雍正登基前的《十二美人圖》的秘密找到了

雍正畫像

透過昏暗的曆史,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一位故意給外界以超然物外的男人在燈光的折射下,慢慢打開這《十二美人圖》,獲得短暫的内心的安甯。

此刻,宮廷之中并不太平,他的如狼似虎的兄弟們正在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将一生強勢無比的康熙折磨的老淚縱橫心力交瘁。而這位雍親王卻處處将文藝形象發揮到了極緻,仿佛未來帝國的浮沉與她無關,他所追求的是那些無盡神秘的宗教,那些讀不完的《悅心集》,以及讓人流連忘返的《十二美人圖》。

知子莫若父,康熙的英明或許就在于此。雖然是皇帝,他更多的時候卻是一位父親,一位擁有衆多子女的父親。雖然政務忙碌,卻抽出時間親自給兒子們編寫愛新覺羅家族的家訓,在書中他希望兒子們:“春至時和,百花尚鋪,一段錦繡,好鳥且啭,無數佳音。何況為人在世,幸遇升平,安居樂業。自當立一番好言,行一番好事業,使無愧于今生。”《康熙家訓》江山如此美麗的期許,映照出他内心無法說出的遺憾和荒涼。

雍正登基前的《十二美人圖》的秘密找到了

而這些似乎隻有雍親王能懂,他的文藝與看似的清心寡欲和“戒急用忍”,都說明了自己的超脫與達觀。

《十二美人圖》的這些曼妙女子無一不是神色恬靜,端莊肅穆,或是深思,或是做着女紅,或是看書,或是翹首觀望,這些女人無疑是雍親王對于完美女人的定義。

“十二美人”的意義,就這樣浮現出來。她們如真人般大小,日日陪伴在雍親王的左右,永不離去,永不衰老。因為她們延續了曆代美人圖的傳統,形象高古典雅。她們是溫柔的,而不是濫情的,是純潔的,而不是放蕩的。.....她們的表情無一不細膩溫柔,既是情感上的,也是色彩上的,不是來自外界的關懷,而是出自于女性的本能...看不出幸福。快樂與她們總隔着一層,煩惱也未可知,或許折射出此時胤禛的内心空虛、寂寞、苦悶、彷徨甚至是焦慮,中國傳統文人有時将自己難以表達的理想往往通過女性的形象與言談表達出來,這裡,不排除胤禛也用了這樣的一種心理。

雍正登基前的《十二美人圖》的秘密找到了

這時期的雍親王胤禛表面恬淡,内心焦慮,他甚至比所有的人都更渴望江山,但是隻有超然才能增加自己更多勝算的籌碼,是以浏覽美人圖的他,一定想讓那些兄弟們知道:“老四不務正業,天天在府上看美女。”然後幾位阿哥哈哈大笑。無論是誰,看到《十二美人圖》内心是舒暢的,是感受到了一種真正的美。這裡的美人,顯然都是完美的化身,她們雖然不能說話,卻完全折射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蛴,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的傳統經典之美,是一種描繪女子的完美藝術作品。

雍正登基前的《十二美人圖》的秘密找到了

從這個角度上說,後來雍正非但不是文化上的征服者,相反是被征服者,那些柔弱、婉約的美人,以女性特有的溫柔的手,撫平了此時雍親王心頭難以訴說的創傷,讓他那顆被貪婪、欲念和仇恨糾纏不休的内心,得到暫時的平息。

美人圖是一場被格式化的精神世界,從看點來講,都是承接了千年以來,傳統意義上的完美女子的化身。自魏晉流行列女圖以來,曆經唐宋,直至明清兩代,對于美人的畫法早已定型,變成了一個可以複制的符号體系。美人的标準被統一了,人的審美也趨于一緻。

如宋代趙必鐌所寫的:“秋水盈盈妖眼溜,春山淡淡黛眉輕”,所有的美人都大同小異,那些精緻的眉眼、口鼻,成為藝術産業鍊條中的标準件。這種格式化,是女性面容在經過男性目光的過濾以後得出的對“美”的共識。在這些美人圖的帶動下,女性面容立即超出了個人的身體,與一個更加龐大的符号體系相連,這個更加龐大的符号,是由哲學、美學、倫理學、心理學、性學等等共同建構的。

雍正登基前的《十二美人圖》的秘密找到了

明代佚名的《千秋絕豔圖》,描繪了班姬、 王昭君、二喬、卓文君蘇小等60多位古典美女的圖像,是真正的美女如雲,但仔細打量,發現所有人的面貌都像是從一個模子裡出來的,所有的人都是一律的修眉細目: 假如再把清代費丹旭筆下的《昭君出塞圖》和陳清遠的《李香君小像》,對比,我們也很容易把這兩個不同朝代的美女當作李生姐妹。是以在《十二美人圖中》中,我們看到了并不陌生的女子和文化意義上的傳承。

雍正登基前的《十二美人圖》的秘密找到了

此外,從這幅畫還能看出,"雍正登上皇帝寶座之前和之後,表現出兩種性格、兩張面孔和兩副心腸。” 實際上,透過雍正平生所作所為,我們還可以找出許多對立的兩極,比如寬宏與嚴酷、簡樸與奢侈、崇佛與重道、科學與迷信……所有這些,共同構成了雍正捉摸不定的精神世界,此外包括日後的《雍正行樂圖》和《雍正耕織圖》都能說明雍正雖然後來做了皇帝,但他始終是一位可愛的人,他的作為是整個清代皇帝中的一個異數和另類,無論是奏折敢寫下“朕就是這樣的漢子”,還是他的審美甚至精神世界的“悶騷”,全都告訴了後人,他永遠是清代一個不一樣的煙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