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沈戰場拼殺傷亡過萬,軍長險些被斃;淮海戰場摸魚,竟受表彰

遼沈戰場拼殺傷亡過萬,軍長險些被斃;淮海戰場摸魚,竟受表彰

1948年春天,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範漢傑調任冀熱遼邊區司令。由于他當時正在山東指揮圍剿華東野戰軍,同時兼任第1兵團司令,是以他離任時,特意将該兵團戰力最強悍的阙漢骞第54軍也從山東調到了冀熱遼邊區司令部所在地——秦皇島。9月,範漢傑又改任東北“剿總”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負責鎮守連接配接東北、華北的咽喉——錦州城,確定東北“剿總”50餘萬大軍的陸路通道,原冀熱遼邊區司令部也改為指揮所,随其搬至錦州。

遼沈戰場拼殺傷亡過萬,軍長險些被斃;淮海戰場摸魚,竟受表彰

遼沈戰場損兵上萬,軍長險些被槍斃

但由于錦州城内外已經駐紮十餘萬重兵,是以第54軍被留在秦皇島繼續駐守,并未随之北調。10月,遼沈戰役剛剛開始,錦州城就遭到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圍攻,範漢傑緊急向蔣介石求援,并将第54軍從秦皇島調至錦州以南40裡的葫蘆島一帶。不久,蔣介石從塘沽、煙台等地抽調部隊組建東進兵團救援錦州,第54軍首當其沖,被當作開路先鋒最先投入戰鬥,結果在塔山陣地前遭到迎頭痛擊,主力第8師損失5000餘人,第198師也減員甚大,戰力最弱的暫57師幹脆被擊潰,徹底喪失戰鬥力。

盡管随後參與攻擊的第62軍、第39軍、第94軍和獨立95師等部也始終未能越過塔山防線,最後眼睜睜看着錦州守軍和東北“剿總”50餘萬部隊灰飛煙滅。但擔任前沿督戰的華北戰地視察組組長羅奇原來就是獨立95師師長,又與第62軍軍長林偉俦是廣東同鄉,自然無法将戰敗責任歸咎于這兩個部隊,而第39軍和第94軍又來得太晚,比較之下,隻能把作戰不力的責任推到了第54軍頭上,導緻其軍長阙漢骞差點被大怒的蔣介石下令槍斃。

遼沈戰場拼殺傷亡過萬,軍長險些被斃;淮海戰場摸魚,竟受表彰

淮海戰場再次充當救援先鋒

遼沈戰役結束後,第54軍因為一直駐紮在錦州以南,是以成為東北“剿總”序列中唯一整建制撤退的部隊,被直接調至淮海戰場,駐紮在徐州“剿總”位于南線的指揮中樞——蚌埠,隸屬李延年第6兵團指揮。盡管此時的第54軍損失慘重,但畢竟是曾經參加遠征軍的美械精銳,是以依然被視作兵團主力使用。1948年11月25日,黃維第12兵團被圍于安徽宿縣雙堆集,距離蚌埠僅80公裡,蔣介石急調第6兵團等部救援,第54軍當之無愧再次成為開路先鋒。

不過,此時的阙漢骞軍長已經有些心灰意冷,早已沒有了當初攻打塔山的氣勢,麾下2個師每次進攻時都小心翼翼,經常是留1個團當預備隊,1個團保護側翼安全,實際用于進攻的僅1個團。由于士氣低落,進攻全程基本都是靠炮兵發揮、火力開道,稍遇抵抗就停止前進,是以進攻速度極其緩慢。但12月3日增援作戰剛開始時,由于一路未遇抵抗,第54軍一槍未發竟向前推進了20公裡。

遼沈戰場拼殺傷亡過萬,軍長險些被斃;淮海戰場摸魚,竟受表彰

友軍表現太差,襯托自己表現亮眼

這就與并肩作戰劉汝明第8兵團形成了鮮明對比,該兵團剛剛由第4綏靖區改編而來,其前身是盧溝橋頭打響全面抗戰第一槍的宋哲元第29軍,屬于西北軍雜牌,由于多年來飽受排擠打壓,早已沒有了昔日抗日戰場上的激情,司令劉汝明及各級将領消極作戰、儲存實力,從12月3日進攻開始就畏縮不前,甚至白天前進,天一黑就又縮了回來。對比之下,第54軍的表現就顯得亮眼了一些,很快得到國防部傳令嘉獎。

但這種日行20公裡的神速也僅僅保持了1天,此後的速度銳減至每天10裡,然後是每天二三裡,最後幹脆連續數日裹步不前,全軍上下都三心二意不肯出力作戰,無論黃維兵團還是從徐州撤退的杜聿明集團,最後一個都沒有救出來。但由于第8兵團和第6兵團所屬另外幾個軍表現更差,是以第54軍屬于“矮子裡面挑将軍”,非但沒有被追究什麼責任,反而得到嘉獎。

遼沈戰場拼殺傷亡過萬,軍長險些被斃;淮海戰場摸魚,竟受表彰
遼沈戰場拼殺傷亡過萬,軍長險些被斃;淮海戰場摸魚,竟受表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