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戰役指揮官,手刃5000土匪俘虜

傳奇人生序幕

在抗戰影視劇中,有很多我們熟知的抗日英雄。他們的英雄事迹讓我們震撼,為了國家、為了使命,他們壯烈犧牲。

每當回顧九一八事件與盧溝橋事變時,有一位将領的名字總會令人不得不提出來,他就是宋哲元。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戰役指揮官,手刃5000土匪俘虜

如果提起名字大家不知道的話,那麼喜峰口戰役讓人熟知。當時他就是那場戰役的指揮官,他的大刀隊遠近聞名,讓日寇是瑟瑟發抖。

他是西北五虎上将之一,他是西北剿匪英雄,他更是抗戰英雄。但他的一生存在着很多争議,那麼,宋哲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宋哲元的簡介

1885年,宋哲元出生于山東樂陵,從小宋哲元在父母的影響下,喜歡上了讀書。對于宋哲元來說,他有兩大愛好,讀書就是其中之一。對于知識的追求與渴望使他有了人生的方向與目标。

後來,家境落魄,他不得不外出謀生。在外的幾年裡,宋哲元也沒有放棄讀書,一邊打工一邊讀書。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戰役指揮官,手刃5000土匪俘虜

當他再次回到故鄉時,已經長大成人。宋哲元繼承了山東人的性格,豪爽、慷慨、誠信 、謙虛。

他在家鄉免費開設私塾,教窮人家孩子讀書寫字,他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傳承給孩子們。就這樣,他成為了一名教書先生,受人尊敬。

除讀書以外,宋哲元還喜歡習武,他說練武能讓他保持清醒的頭腦,還能強身健體。每當他讀書累的時候,小憩時都會打套拳法,來緩解疲倦,這樣的習慣一直持續着。

他讀過很多的兵法,有時他還會自練排兵布陣。或許宋哲元天生就是一位出生的将領。

剿匪英雄

宋哲元的志向不甘于做一名老師,他經過自己努力考上了北洋軍校,開始了自己軍旅生活。在軍校中,他各項成績優異,尤其在軍事這一塊,非常的突出。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戰役指揮官,手刃5000土匪俘虜

或許和平時積累有關,給他軍事才能奠定了基礎。很快,他的表現得到了馮玉祥的認可。1928年北伐戰争時,作為少校的宋哲元來到西北。

由于當時環境,西北地區土匪猖獗,由黨玉琨為首的土匪燒殺搶奪,百姓民不聊生。政府多次派兵剿匪,但無功而返,土匪的猖狂,讓整個西北害怕至極。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戰役指揮官,手刃5000土匪俘虜

作為土匪頭領,黨玉琨曾經也是軍人出身,帶過兵打過仗,他的隊伍訓練有素,盤踞在高山中,易守難攻之地。

是以,剿匪一事節節敗退。宋哲元聽聞此事,下定決決心,必須剿匪成功,不成功則成仁。宋哲元與黨玉琨的對峙,這是一場矛與盾的較量。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戰役指揮官,手刃5000土匪俘虜

盤踞深山的黨玉琨,地勢是他最大的優勢,就是這個很好的盾牌讓他嚣張跋扈。宋哲元的軍隊,長期征戰,作戰能力強,作為馮玉祥部隊中最好的矛,要想破盾,需要更好的戰術。

在第一次進攻中,宋哲元敗了,但他沒有灰心,繼續研究對方的地形和設定戰術。在第二次進攻中,通過人工挖掘道地和正面持續進攻,先後兩面夾擊,最終剿匪成功,活抓黨玉琨。

為了還百姓太平日子,宋哲元作出大膽的決定,這也讓後人對他存在的質疑。他将5000名土匪俘虜全部殺掉,以除後患。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戰役指揮官,手刃5000土匪俘虜

就這樣,西北地區再無土匪,宋哲元也長期駐守西北,成為了西北王。

抗戰英雄

九一八事件後,宋哲元積極抗戰,在喜峰口戰役中大敗日軍,他的大刀隊從那以後遠近聞名,他的名字讓日寇膽怯。

喜峰口大捷,舉國振奮。然而,在七七事變發生後,宋哲元不主張抗日,要求和平解決,這令人匪夷所思。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戰役指揮官,手刃5000土匪俘虜

後來,宋哲元部隊節節敗退。兩場實踐,兩種态度,對于他的質疑一直争議到現在。

質疑中的宋哲元

對于質疑,有人這樣猜想:七七事變的消極作戰,因為他想保留自己的部隊。在當時,像他這樣的部隊屬于雜牌軍,蔣介石打仗都會用他們作為先鋒,勝利成果由正牌軍竊取。是以出現了消極作戰。

小結

無論對宋哲元存在多少的質疑,至少他的剿匪還給百姓太平日子、他抗擊日寇的勝利,讓全國振奮人心。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戰役指揮官,手刃5000土匪俘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