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战役指挥官,手刃5000土匪俘虏

传奇人生序幕

在抗战影视剧中,有很多我们熟知的抗日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让我们震撼,为了国家、为了使命,他们壮烈牺牲。

每当回顾九一八事件与卢沟桥事变时,有一位将领的名字总会令人不得不提出来,他就是宋哲元。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战役指挥官,手刃5000土匪俘虏

如果提起名字大家不知道的话,那么喜峰口战役让人熟知。当时他就是那场战役的指挥官,他的大刀队远近闻名,让日寇是瑟瑟发抖。

他是西北五虎上将之一,他是西北剿匪英雄,他更是抗战英雄。但他的一生存在着很多争议,那么,宋哲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宋哲元的简介

1885年,宋哲元出生于山东乐陵,从小宋哲元在父母的影响下,喜欢上了读书。对于宋哲元来说,他有两大爱好,读书就是其中之一。对于知识的追求与渴望使他有了人生的方向与目标。

后来,家境落魄,他不得不外出谋生。在外的几年里,宋哲元也没有放弃读书,一边打工一边读书。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战役指挥官,手刃5000土匪俘虏

当他再次回到故乡时,已经长大成人。宋哲元继承了山东人的性格,豪爽、慷慨、诚信 、谦虚。

他在家乡免费开设私塾,教穷人家孩子读书写字,他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承给孩子们。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受人尊敬。

除读书以外,宋哲元还喜欢习武,他说练武能让他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能强身健体。每当他读书累的时候,小憩时都会打套拳法,来缓解疲倦,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着。

他读过很多的兵法,有时他还会自练排兵布阵。或许宋哲元天生就是一位出生的将领。

剿匪英雄

宋哲元的志向不甘于做一名老师,他经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北洋军校,开始了自己军旅生活。在军校中,他各项成绩优异,尤其在军事这一块,非常的突出。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战役指挥官,手刃5000土匪俘虏

或许和平时积累有关,给他军事才能奠定了基础。很快,他的表现得到了冯玉祥的认可。1928年北伐战争时,作为少校的宋哲元来到西北。

由于当时环境,西北地区土匪猖獗,由党玉琨为首的土匪烧杀抢夺,百姓民不聊生。政府多次派兵剿匪,但无功而返,土匪的猖狂,让整个西北害怕至极。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战役指挥官,手刃5000土匪俘虏

作为土匪头领,党玉琨曾经也是军人出身,带过兵打过仗,他的队伍训练有素,盘踞在高山中,易守难攻之地。

因此,剿匪一事节节败退。宋哲元听闻此事,下定决决心,必须剿匪成功,不成功则成仁。宋哲元与党玉琨的对峙,这是一场矛与盾的较量。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战役指挥官,手刃5000土匪俘虏

盘踞深山的党玉琨,地势是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个很好的盾牌让他嚣张跋扈。宋哲元的军队,长期征战,作战能力强,作为冯玉祥部队中最好的矛,要想破盾,需要更好的战术。

在第一次进攻中,宋哲元败了,但他没有灰心,继续研究对方的地形和设定战术。在第二次进攻中,通过人工挖掘地道和正面持续进攻,先后两面夹击,最终剿匪成功,活抓党玉琨。

为了还百姓太平日子,宋哲元作出大胆的决定,这也让后人对他存在的质疑。他将5000名土匪俘虏全部杀掉,以除后患。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战役指挥官,手刃5000土匪俘虏

就这样,西北地区再无土匪,宋哲元也长期驻守西北,成为了西北王。

抗战英雄

九一八事件后,宋哲元积极抗战,在喜峰口战役中大败日军,他的大刀队从那以后远近闻名,他的名字让日寇胆怯。

喜峰口大捷,举国振奋。然而,在七七事变发生后,宋哲元不主张抗日,要求和平解决,这令人匪夷所思。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战役指挥官,手刃5000土匪俘虏

后来,宋哲元部队节节败退。两场实践,两种态度,对于他的质疑一直争议到现在。

质疑中的宋哲元

对于质疑,有人这样猜想:七七事变的消极作战,因为他想保留自己的部队。在当时,像他这样的部队属于杂牌军,蒋介石打仗都会用他们作为先锋,胜利成果由正牌军窃取。因此出现了消极作战。

小结

无论对宋哲元存在多少的质疑,至少他的剿匪还给百姓太平日子、他抗击日寇的胜利,让全国振奋人心。

西北王宋哲元:喜峰口战役指挥官,手刃5000土匪俘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