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吃飯了,看到媽媽端出來最喜歡的四喜丸子,萌萌高興地就要去幫忙,吓得媽媽一個激靈,忙連聲拒絕:“不要你幫忙,你别過來!小心燙!”萌萌有些不解,還是走過去,可是,她每往前走一步,媽媽就邊退邊拒絕。最後,媽媽叫來爸爸把萌萌拖開了。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吃飯了,萌萌要自己夾丸子,媽媽忙拒絕:“不行!太燙了,我給你夾。”萌萌不高興了,把筷子重重砸在餐桌上。媽媽點着她的頭說:“急什麼,又不是不讓你吃!媽媽是怕你燙着!”

看着美味的丸子就在眼前,萌萌興奮地一口就要咬下去,媽媽一把拉住她:“燙!”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這下萌萌徹底不幹了,她一邊哭嚷着:“壞媽媽!”一邊揮手朝媽媽打去,結果,不但打翻了飯碗,還把湯汁甩到了媽媽臉上,最關鍵的是:真把自己燙着了。

伴着萌萌大聲的哭泣,媽媽這下是真的生氣了,她把萌萌提起來,照準屁股就是幾巴掌,邊打邊說:“你這孩子,脾氣也實在太大了,說了燙你還不聽!你居然還打媽媽!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本以為有了這次教訓,萌萌會長記性了。誰知,到了下一頓飯,萌萌又對炖的雞湯感興趣起來,不但争搶着端湯,而且還執意要自己舀湯。被拒絕後又是哭又是鬧,還憤怒地揮着小拳頭打人。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結果,自然是又一頓說教,又一頓教訓。

媽媽非常苦惱:這都快3歲的孩子了,怎麼還是這麼調皮,一點都不聽話呢?不讓她幹的偏要幹,就是和媽媽反着來?

其實,不是萌萌調皮,也不是她不聽話。而是媽媽沒有了解萌萌表達情緒的特點,也沒有及時捕捉到萌萌傳遞出的情緒信号,更沒有及時引導好萌萌對情緒的管理以及口頭語言上對情緒的表達。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那麼,2-6歲孩子在情緒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呢?

皮亞傑的理論認為,2-6歲,正是孩子探索精神和求知欲高漲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同時又充滿了好奇心。

豐富的情緒體驗和不相比對的語言表達能力,導緻孩子在表達情緒時更多的選擇以行動進行情緒表達。于是,孩子在高興時會大喊大叫,不高興了就摔東西、發脾氣。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而與孩子相反,成年人因為有完整的與情緒相比對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表達情緒時會更含蓄、更委婉。

如果缺乏對2-6孩子這一情緒表達方式的了解,父母就會理所當然地把孩子的大喊大叫認定成:不矜持,喜形于色;孩子一發脾氣就被說成是:調皮、不聽話、和家人對着幹。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了解了孩子對情緒方面的表達特點,接下來就需要家長了解孩子此刻的情緒,并能及時捕捉到孩子的情緒信号。

就以萌萌想要幫忙端菜以及慌忙吃菜這件事來說,其實最後鬧得一家人都不太高興,主要就是萌萌對“燙”這個概念沒有直覺的了解,而媽媽因為擔心萌萌被燙到,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破壞了萌萌喜悅的心情。

媽媽的好意被萌萌解讀成了:媽媽不要我幫忙,也不讓我吃,她根本就不能了解我迫切的心情。并是以發脾氣砸了筷子、打倒了碗。而媽媽打屁股的舉動,更加深了她對這一了解的堅定,并招來了她更大的不滿。好好的一頓飯才以吵吵鬧鬧告終。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如果媽媽能了解萌萌的情緒,并及時捕捉到她的情緒信号,這一頓飯一定是開開心心結束的。

比如:

在第一次拒絕萌萌時,就讓她明确知道:“媽媽做了美味的菜肴,就是讓你吃的!”隻是因為有 “燙”這個擔心在,是以要稍微等一等。

這樣,就能避免出現後面的一系列事情。而讓孩子對“燙”這一概念進行最直覺了解的方法,其實就是讓孩子感受一下,不是真的讓她被燙。

這時,媽媽可以耐心地教萌萌伸出一根手指頭,碰碰滾燙的碗的外壁,這樣,萌萌就能了解媽媽的苦心了。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至于之後的自己夾丸子,其實,孩子想嘗試一下,并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果實在擔心,可以給她換把大點的勺子,好好看護她,并适時做好教育:“隻有爸爸媽媽在時,才可以自己動手,不然容易被燙着。”邊說可以邊讓孩子再摸摸碗,加深一下印象。

有了這兩次的感受,當媽媽第三次阻攔萌萌時,萌萌也就不會發脾氣了。因為之前的引導,既能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又能讓孩子有直覺體驗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可是,孩子不會時時刻刻都在身邊,比如,他要上幼稚園,會和其他小夥伴有接觸。那麼,教會孩子做好情緒管理、做好情緒表達就很重要了。

首先,多用“我知道”,産生歸屬感。

孩子有情緒,最希望的就是有人能了解。當發現孩子有情緒時,家長第一時間要做的不是訓斥,也不是打壓,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問題。記得,多用“我知道”,這樣能讓孩子産生:“媽媽和我在一起”的心理歸屬感,在這個基礎上,孩子的抵觸情緒會弱得多。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其次,嘗試幫忙,引導表達。

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有待完善,有些感受不能準确表達。這時,家長可以試着用問問題的方式幫助孩子,引導他把感受和想法說出來,而不是幹着急。

再次,控制自己的脾氣。

有的家長自己就是急性子,一兩句話說不清,自己倒先生氣了。這樣可是要不得的:孩子本來就需要人幫忙,如果幫忙的人急躁,孩子隻會更加手足無措,最後把事情弄得更糟。

孩子的這些異常舉動,也許正遭遇表達困境,父母要注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