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關于北周的封建化建設,其實不管是對前邊朝代的總結,亦或是對後輩的借鑒,皆有其偉大作用。尤其是在其推動漢化改革和對儒家的推崇之上,于幾于他國皆有利。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北周的封建化活動,具體審視其建設曆程。

北周皇帝的封建化态度

北周政權是宇文泰這一個集團所建立的政權,且西魏時期實際權力控制在是宇文氏家族的宇文泰,北周所實施的一系列促進封建化程序的改革措施都是在繼承宇文泰封建化改革的基礎上得以實作的,是以西魏政權建立後宇文泰對于改革的态度十分重要。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宇文氏家族的祖先是一支同漢族有着相同家族來源的鮮卑族,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鮮卑族中比較強大的家族。“天興初,徙豪傑于代都,陵随例遷武川焉”,宇文泰家族的先輩在天興初年的時候以豪傑的身份遷到了武川鎮并且定居在這裡,宇文泰出生在北魏邊鎮的鮮卑大家族之中。

宇文泰的母親王氏是漢人高門大族,其父王罴“以良家子鎮武川”在武川也是有一定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的階層。其曾祖父宇文陵“率甲騎五百歸魏,拜都牧主,賜爵安定侯”宇文泰父是武川一代豪傑,其母親家族以良家子鎮武川,可以看出宇文泰家族地位顯著。是以宇文泰從小能夠在一個優越的地位上生活,加之其母為漢族人士,是以宇文泰從小接觸漢文化,深受漢文化的熏陶。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宇文泰事實上擁有西魏的軍事行政大權,西魏地處關隴地區,原來的六鎮軍人大多在東魏高歡的掌握之下,加之宇文泰從小接觸漢文化,在他發迹的過程中,自然選擇對自己執掌大權有利的人物和謀略。是以宇文泰掌權期間重用了大量的漢族士人,以穩固西魏政權的統治。

但是宇文泰重用大量漢族士大夫的同時,以原來落後的鮮卑化政策來統治早已經封建化程度較深的關隴漢人,不僅不能拉攏關中人漢族人士,還會受到漢族士人的排斥。為了鞏固建立不久的西魏政權,宇文泰“方欲革易時政,務弘強國富民之道”選擇繼續北魏的封建化改革之路,并且大力推進改革,改革的方向是進一步進行漢化改革。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社會實踐上,六鎮起義為新軍閥的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宇文泰就是其中之一。西魏時期政權實際掌權者宇文泰是在北魏末年一系列的起義與戰争中逐漸崛起的,宇文泰在六鎮起義時,跟随其父親宇文肱殺衛可孤,其後宇文泰的父親宇文肱參加了懷朔鎮鮮于脩禮的起義軍,戰死于定州。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六鎮起義中的實踐經曆讓宇文泰深受政治啟發和曆練,在參加六鎮起義的實踐過程中宇文泰的親身經曆為他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他的政治軍事才能也在實踐過程中得到了鍛煉。

西魏政權建立後,宇文泰認為西魏政權才是繼承北魏與北魏一脈相承的正統政權,指責高歡獨斷專權驅逐皇帝的行為,但是這時西魏政權剛剛建立所面臨的内外情形都不容小觑,外有東魏、梁朝虎視眈眈,内部需要處理侯莫陳悅餘部、賀拔嶽舊部、以及跟随孝武帝進入關中地區的各部衆間的關系,當時擺在西魏政權面前最為急迫的是如何在内憂外患的現狀之中找到生存和發展的道路,宇文泰通過戰争中累積的經驗以及北魏滅亡的教訓進行總結後選擇繼續北魏的封建化改革道路。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軍人出身的背景以及依靠征伐奪得政權,使得宇文泰及後繼者尤其重視軍隊建設。公元 535 年設立的府兵制正是宇文氏父子軍隊封建化的創舉。

西魏北周統治集團的構成主要是賀拔嶽軍團中的六鎮軍人、侯莫陳悅軍團以及随魏孝武帝入關的鮮卑貴族,加之占據關中一帶後所能依靠的關隴漢族士人。是以西魏建立後統治階級主要是關隴地區貴族和一些鮮卑貴族,關隴地區大量的漢人加入軍隊,大批漢族貴族成為軍隊将領,如李虎、李弼趙貴等人都是柱國大将軍。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這些漢族貴族都在八柱國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掌握實際軍政大權的宇文泰為了把鮮卑貴族和關隴地區的豪強大族聯合起來建立了關隴集團。關隴集團是西魏北周時期最主要的統治集團,這個集團主要是通過軍事力量而建立的然後将鮮卑貴族和漢族士族進行聯合。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這一統治集團的形成方式對之後西魏北周所進行的改革都産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這也反映了西魏皇帝的政治意願是主張胡漢聯合,逐漸漢化,這也為之後北周皇帝的封建化活動奠定了基礎。

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在戰争中崛起,親身經曆戰争實踐的過程中,宇文泰能夠更清楚地看清北魏滅亡的真正原因,這有利于宇文泰掌握實權後選擇正确的更加有利于西魏政權發展和穩定的統治指導思想,北魏之是以能夠統一北方正是因為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注意漢化,重用漢族人士。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西魏北周時期的統治者選擇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其原因有:

第一,家學中的儒家經典學習。

宇文泰崇尚儒家學說,其掌握實際權力之後以儒家政治學說為治國指導思想并影響了其後的北周,宇文泰還讓儒士樂遜“教授諸子,在館六年,與諸儒分授經業”,辦立太學在社會上推行儒家教育,其子都深受儒學教育的影響。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北周建立之後孝闵帝宇文覺規定皇家子弟隻要是在老師下接受學業和教育,都必須學習儒家禮儀按照儒家禮儀行事,“自谯王儉以下,并束修行弟子之禮,遜以經術教授,甚有訓導之方” 。

其後的明帝宇文毓,“幼而好學,博覽群書,善屬文,詞彩溫麗”,幼時便博覽群書接受儒家思想教育,是以宇文毓即位之後也大力的推行儒學,整理儒家經史子集,周武帝宇文邕也特别重視儒學,甚至推崇儒學為官學。甚至是北周後期荒淫殘暴的周宣帝,在思想上仍然大力推崇儒學。他多次“幸露門學,行釋奠之禮” ,而且還追封孔子立廟祭祖。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是以西魏北周時期的統治者選擇儒家思想作為統治思想的原因之一是家學中重視儒家教育,他們從小便接受儒家思想教育,成為統治者之後也選擇将儒家學說為自己的政治服務。

第二,北魏統治思想的影響。

西魏北周是在繼承北魏統治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西魏北周建立之後在選擇統治指導思想時受到了北魏深刻的影響。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北魏統治思想大體上是逐漸進行漢化改革,這也是北魏時期統治思想的主流,北魏末年由于孝文帝推行的全面徹底的漢化改革引起了六鎮地區以及部分鮮卑貴族的不滿而導緻鮮卑化的逆流,但是北魏時期的統治思想對其後的西魏北周産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西魏建立時實際掌權者宇文泰汲取北魏統治的成功經驗以及最後滅亡的教訓,他認為北魏能在中原地區取得統一正是因為統治者能夠因時适宜的進行漢化改革。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但其失敗之處也是因為在其漢化改革中的激進和對六鎮軍人及留守六鎮的鮮卑貴族的忽視。因為宇文泰掌權後沒有向孝文帝一樣全盤漢化,而是采取一種更為緩和的方式進行漢化改革,來緩和鮮卑族人和漢人之間的沖突。在軍事上将軍隊中的漢姓改為鮮卑姓,恢複鮮卑姓,與此同時也在軍隊中吸收大量的漢人士族,通過表面鮮卑化的措施實際上讓關隴地區的漢人也進入軍隊組織中。

政治上實行漢化改革措施,重用大量的漢族士人,讓漢族士人蘇綽、盧辯按照周禮進行官制改革,仿照周禮建立六官制度,究其本質是在禮的指導之下建立起胡漢結合的封建統治秩序來實作人們對于西魏政權的正統地位的肯定;西魏北周時期建立的府兵制度是鮮卑八部大人制度和周官中六軍制度的結合。宇文泰還推行了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内容的“六條诏書”,将其作為西魏北周改革的綱領性檔案。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第三,重用漢人儒學之士。

西魏北周建立之後由六鎮鮮卑軍人和關隴士族共同構成了統治集團的基礎,其統治地區是早已經封建化程度很深的中原地區,是以,為了穩定統治基礎,實作西魏北周的的強大,統治階級重用了大量的漢族士人,這些漢族士人大部分都儒學素養極高。

如:宇文泰掌權之時深受重用的蘇綽、盧辯。盧辯的家族也精通儒學,他“少好學,博通經籍,舉秀才,為太學博士”。盧辯自小時候就開始學習儒家經史子集,熟悉儒家經典有着相當高的儒學素養。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蘇綽也是儒學素養極高的漢族士人代表。蘇綽幫助宇文泰以儒家學說為指導進行大量的改革,拟寫“六條诏書”,還與盧辯一起以周禮為依托對官制進行改革。北周時期精通儒家經典的漢族士人樂遜、明克讓也都受到統治者的重用。

封建化實踐的漸進曆程

封建化實踐的漸進曆程主要展現在西魏北周政權建立發展的過程中,在西魏時期和北周時期統治者推行實施的措施都能展現封建化實踐的漸進曆程,西魏時期的封建化實踐主要展現在“先治心敦教化”這一儒家政治倫理指導思想之中。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先治心——儒家倫理道德教化為本。”西魏北周以儒家政治理念作為指導思想進行改革主要表現在蘇綽起草的六條诏書之中,其中作為重要的便是“先治心”,先治心指導着其他一切的實踐改革活動。

宇文泰下诏提出“先治心”,使儒家治國理政思想深入到整個階層,重視封建道德修養,“先治心”以儒家“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君子榜樣為核心,認為統治者應該修身恪守儒家之道,以儒家的忠孝、仁義、禮讓等作為統治者修身的标準。是以“先治心”首先對君主和官員自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之後的改革實踐中要求君主和官員按照“先治心”提出的系列主張要求自己。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敦教化”——以普及儒家治國理政基本理念為方式。在以先治心為主的儒家思想的指導之下,西魏北周的統治者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實踐,都展現了儒家思想的指導作用。其中的“敦教化”明确提出了官員修身之後按照何種方式何種要求對百姓進行教化。統治者還要求官員對百姓進行教化,是以,治國先治官,先治心。

宰守是治民之本,但管理百姓前要先清其心,不可有貪欲和雜念,要求官員不僅要做到官風清廉,不貪貨财,而且要達到清、和、端、靜,使自己的思想保持清靜、為人端靜,才能洞見真理,明察是非曲直。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然後對百姓進行教化,“教之以孝悌,使民慈愛,教之以仁順,使民和睦,教之以禮義,使民敬讓”。“先治心,敦教化”要求官員要用儒家思想清心、修身,再以儒家的忠孝仁義思想對百姓進行教化,用儒家的綱常倫理來統一百姓的思想,使百姓俯首聽命于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有利于統治者治理百姓。

宇文泰還興辦太學、國子學及各種類型的學校,重視對子弟和社會上的各個階層進行儒學教育,這樣,宇文泰從指導思想上解決了西魏政權發展方向,保證了西魏政權在封建化的道路上會一直向前,進而确定其統治政治的前景。

北周君主的連續性推崇運用儒家統治方略。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北周時期的皇帝也大力推崇儒學将儒家政治倫理思想作為北周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孝闵帝宇文覺即位之後以樂遜“治太學博士,轉治小師氏下大夫”,宇文覺還規定皇族子弟要學習儒家禮儀,“自谯王儉以下,并束修行弟子之禮”,可以看出宇文覺在位時也十分重視儒家文化,推崇儒家文化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

明帝宇文毓接受過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對漢文化十分喜歡。周武帝在位時期所提倡的改革指導思想,可以看出周武帝重視百姓和農業生産的仁政思想。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宇文邕非常重視漢文化,大力推崇儒家學說,将儒家學說推為官學,使儒家學說重新取得了獨尊的地位。“帝禦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門、道士等親自講禮記。”周武帝在大德殿為官員和尚還有道士們親自講儒家的代表著作禮記,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叢集臣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

北周封建化活動:推動漢化改革,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指導思想

周武帝确立三教的先後将儒家學說先于佛道,是以周武帝宇文邕的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首先在思想上将儒家思想立于較高的地位,然後以儒家學說作為北周治國改革的思想。同時各個皇帝還重視用儒家思想來培養人才,在儒家學說推廣的過程中,儒家思想中的治國指導思想也在社會上被推廣,促進了鮮卑族的漢化,加快了北周政權的封建化過程。宇文泰和周武帝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進行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