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的武将畫像沒肌肉肚子還挺大,挺着肚子能上戰場嗎?

随着生活水準日益變高,人們為了更高的需求而努力,越來越注重自己身材的塑造,許多男士的目标都是肩寬腰細八塊腹肌。在現實生活中,不論是明星,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因身材好而受到好評。而在中國古代的繪畫和雕塑中,武将們卻大多都是圓臉粗腰,有着較為起伏的将軍肚。而且中國古代形容壯士的語言,也都是類似于膀大腰圓、虎背熊腰這種,突出強調了腰腹要厚實。那麼為什麼我國古代武将的雕塑和繪畫形象都是沒有很強壯的肌肉,反而有着“水桶腰”“大肚腩”呢?挺着将軍肚能上戰場嗎?

中國古代的武将畫像沒肌肉肚子還挺大,挺着肚子能上戰場嗎?

中國古代對孔武有力的武士的描寫也有類似“闆肋條筋”、“猿臂狼腰”的語句,這種形象就勉強可等同于現在我們眼中的勻稱肌肉男的形貌體态,但是古人似乎認為那樣的描寫更符合年輕武士的形象,比如趙雲、馬超等這類年輕武将。而像關羽這樣的武将,幾乎在中國古代所有的關于關羽畫像、塑像中,我們都能看見關二爺挺着大大的肚子,飄着長長的胡須,這是中國古代對男子的兩個最重要的審美标準。

與現代生活水準相比,中國古代生産力肯定是低的,對比同時代的其他國家地區也并不算一直發達,這時候的審美主要講求實用性、時效性。加之階級劃分明确,社會大環境紛争動亂不斷,這個背景下男子有兩大評價标準:生活水準與力氣大小。将軍肚代表着生活品質高,古代并不将大肚子看成是現代中年油膩男的表現,相反,大肚子在古代是令人羨慕的一個表現。

中國古代的武将畫像沒肌肉肚子還挺大,挺着肚子能上戰場嗎?

古代中國人的飲食條件是較差的,正常情況是“瓜果半年糧”,肉類較少,有部分人連糧食需求都不能滿足,更無法跟現代的這種高質高量的糧食産出相比。将軍身份和地位可以吃到足額的糧食和肉,而大大的将軍肚,是将軍地位的最有力的象征之一。古人眼中的将軍和力士,大多都是食量大的。如老将廉頗,吃飯都以“升”為機關;又如樊哙力士,當着項羽的面吃生豬肉,都是孔武有力的形象的鮮明反映。

關羽曾經對曹操說:“賤軀頗重,馬不能負。”可見關二爺身軀之分量。連馬都載不動的關羽,體重應該不輕,是以畫像和塑像中腰腹部偏大的狀況應該比較貼近具體情況。而且關羽身高預估一米九以上,體重估計兩百多斤,騎在幾百斤的馬上,奔跑起來類似現代的小型汽車。這種沖擊力下,再掄起分量也不輕的青龍偃月刀劈下去,頂得住的人也極少。是以關羽在《三國志》中是極少的幾個真正在戰場上有斬将記錄的人:羽望見顔良寶蓋,匹馬刺良于萬衆叢中,紹之将莫能擋者,遂解白馬圍。這便是關二爺斬顔良的描寫。

中國古代的武将畫像沒肌肉肚子還挺大,挺着肚子能上戰場嗎?

同樣,從“精忠報國”的抗金名将嶽飛塑像、畫像中看,他也是位有着将軍肚的人,但參考有關曆史記載他徒手能拉開3石弓,相當于300斤。可見,中國古代有名的大肚腩力士自身分量大,力氣也極大。

綜上所述,差別于現代的思想觀念,中國古代的将軍們的将軍肚不僅是他們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孔武有力的表現。在達成一定的社會共識後,挺着将軍肚上戰場更能給對手一種心理壓迫。以上僅為筆者個人看法,歡迎讀者留言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