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形容兩個人的友情十分堅定的時候,往往都會說這兩人是八拜之交。然而在中國曆史當中,八拜之交到底指的是哪八拜呢?相信大家看完了這八拜之交之後,一定會對這個成語更為尊重,接下來筆者就給大家一一介紹。

第1個就是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齊國的一對好朋友,年輕的時候,身份懸殊的他們選擇在一起做生意。可是在收錢的時候,貧窮的管仲卻總是能夠拿到更多的錢,于是鮑叔牙的仆人看到之後就對鮑叔牙這樣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投錢的本事沒有,賺錢的本事倒是挺大。”鮑叔牙聽出了仆人的言外之意,于是就對他說:“可千萬不要這樣說,管仲家裡貧窮,是以他要拿更多的錢去奉養自己的母親,多拿一點也沒有關系。”在戰場之上管仲每次都在最後面,大家就說管仲是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每次都會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貪生怕死,他是得把自己的命留下來,照顧家中的老母親。”後來公子小白當上國王之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你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公子小白,一聽:“管仲當初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也是各位其主而已。”後來公司小白聽了包書牙的話,就請管仲來當宰相,果然管仲幫公子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後人稱贊友誼之間,堅定的友誼之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第2個故事就是知音之交
知音之交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個故事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知音之交的兩個主角,也就是俞伯牙和鐘子期。
第3個刎頸之交
相信大家聽到這個詞的時候,也會覺得有點陌生啊,
刎頸之交
講的其實是廉頗和蔺相如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史記蔺相如列傳。起初廉頗非常瞧不起蔺相如,并且對他十分妒忌,但是聽了蔺相如對他所說的國家抱負之後才有了将相和這樣一個令世人羨慕的傳說。
第4個故事就是舍命之交
相傳戰國時期,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一起去楚國求見楚莊王,可是在路途當中卻遇到了大雪紛飛的激烈天氣。由于那個時候沒有天氣預報,是以他們穿的衣服都非常單薄,而且所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波濤為了讓自己的朋友活下去,于是把自己的衣服和糧食都留給了自己的朋友,而自己為了讓朋友能夠好好走出去,于是就找了一個地方上吊自殺了。
第5個說的就是膠膝之交
這個故事呢講的是陳重和雷義的故事,相傳兩個人都十分聰明,後來雷義回到鄉下之後被舉薦為秀才。可是雷義卻認為陳重比自己更有資格,于是就想把這個位置讓給陳重。奈何當時的刺史不準許他這樣的請求,于是雷義就假裝發狂,稱自己有神經病。面對這種情況,刺史沒有辦法,隻好讓他的朋友去當這個秀才,後人也稱他們兩個的友誼為
膠膝之交。
第6個講的就是雞黍之交
講的是一個叫範式的人,少年的時候在太學讀書與魯南人張劭交了朋友。當時他們就相約,兩年之後再次相見,範式說,“等我兩年之後回來就一定會去你家裡,探望你的家人。”兩年之後沒想到範式居然沒有忘記自己這個朋友,後人稱他們之間的約定為雞黍之交。
第7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那就是生死之交,講的就是劉備、關羽、和張飛的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第8個故事講的就是忘年之交,忘年之交指的是年輩不相當,卻結交為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