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自小文思如湧,7歲能寫文,11歲能賦詩且折服當朝皇帝、宰相

很多人在求學之時,最怕的就是寫作文,左思右想,不知從何處下手,茫然一片,但見别人文思如湧,奮筆疾書時,卻頓時汗顔至極。然而,古代有一位名人,不僅喜歡寫文章,而且還特别能寫,隻要他想寫文章,無論啥命題,他提筆就來,揮揮灑灑,一揮而就。他一天可以寫上百篇文章而不帶累的,但是忙壞了他的書童,記錄其文章累個半死。那麼此人是誰呢?且聽筆者悔昔繼續道來:

此人自小文思如湧,7歲能寫文,11歲能賦詩且折服當朝皇帝、宰相

古代少年影視形象劇照(圖)

此人非是别人,乃北宋之時的文學家、史學家、“西昆體”詩歌傑出代表作家楊大年,他本名為楊億,大年是他的字,建州浦城人(注:今屬福建浦城縣)。與王安石所著的《傷仲永》裡的“方仲永”不一樣,楊大年小時候是神童,長大後依然是才華橫溢。楊大年小時候聰慧是出了名的,被人譽為神童。

此人自小文思如湧,7歲能寫文,11歲能賦詩且折服當朝皇帝、宰相

宋太宗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他7歲之時便能寫文章,而且品質上也拿得出手,聞名遠近。11歲的時候便能吟詩賦詞,享譽當時,甚至連當時的皇帝太宗也久聞楊大年之名。為了驗證楊大年是否果有傳聞那般厲害,太宗特意命人将僅11歲的楊大年接到京城應試,連續三日,楊大年面對太宗的考題,皆從容不迫,不假思索,奮筆疾書,揮毫如飛,每每瞬間便佳作頓成。這樣的表現讓太宗既驚又喜,對楊大年獎賞有加。

太宗覺得楊大年是個可造之材,便命内侍都知王仁睿将楊大年送往中書省,在中書省面對宰相的要求,楊大年又賦詩一首,宰相聽後喜不自勝,驚訝楊大年的才華何其出衆,上個奏章向皇帝表示賀喜。得到宰相的肯定,翌日,太宗皇帝便授予楊大年為秘書省正字的職位,并且特别賞賜他袍笏。

此人自小文思如湧,7歲能寫文,11歲能賦詩且折服當朝皇帝、宰相

宋朝官員人物影視形象(圖)

對于這段曆史,正史《宋史》記載道:“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诏江南轉運使張去華就試詞藝,送阙下。連三日得對,試詩賦五篇,下筆立成。太宗深加賞異,命内侍都知王仁睿送至中書,又賦詩一章,宰相驚其俊異,削章為賀。翌日,即授秘書省正字,特賜袍笏。”

此人自小文思如湧,7歲能寫文,11歲能賦詩且折服當朝皇帝、宰相

楊大年,才華橫溢,小時候如此,長大後亦是如此,隻要他想寫文章,不管别人如何打擾他,即便是他一邊和人下棋,一邊喝酒,一邊笑語喧嘩,他照樣能夠構思文章,腹中打草稿,一篇數千言的錦繡文章在如此糟粕的環境下,他隻需要須臾片刻時間大作必成。楊大年,成年後并沒有辜負了年少的才華,終成一代文學家、史學家。(文:悔昔道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