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宰相臨死對兒子說:珍寶擺在靈柩上,讓人參觀,結果家族得以活命

雖說是人死如燈滅,生前所享受的一切都無法帶走,最終還是要塵歸塵土歸土,但人們也還是會善待自己死後的屍體,尤其是在古代,古人是非常講究喪葬禮儀的。上至皇帝,下至普通老百姓,他們都會為自己找一塊好的墓地,并且還有足夠的墓葬品。每個皇帝都有着自己的皇陵,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各級官員和貴族們也會有根據自己等級打造的墓葬,百姓們也會竭盡所能地讓自己的墓地奢華些。

凡事總有例外,隻能說世間大部分的人會這樣做,也有少部分的人領悟到了生命真理,他們對于自己的身後事會如何處理,并不關心在意,比如一代名相姚崇,他這樣大的官職,卻是從未A錢受賄,一生清廉,并不在乎身外之物,在他死後也是如此,節儉薄葬,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為官者。

宰相臨死對兒子說:珍寶擺在靈柩上,讓人參觀,結果家族得以活命

他是唐朝人士,從小便天資聰穎,好學好動,喜歡習武騎射,還喜歡讀書,後來還在名師的指點下刻苦修文,這樣文武雙全的人才入朝為官後被重用也是理所當然的,他的政治才能突出,三朝為相,在武後時期,他參加過許多的造像祈福活動,但這并不意味着他信奉佛教,相反他是奉行唯物主義的人。

玄宗時期,他輔佐皇帝,提出了《十事要說》,提倡推行改革,整頓朝廷官員,大力發展生産,皇帝采納後,在全國施行改革,為“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基礎。在民間爆發蝗災的時候,他力排衆議,為百姓着想,解決了百姓的難題危機,安撫了百姓,如此他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宰相之位因為一些原因被撤,雖然是降了職,但姚崇的資曆和忠心擺在那兒,是以皇帝還是很尊敬他的。

宰相臨死對兒子說:珍寶擺在靈柩上,讓人參觀,結果家族得以活命

他五天會上朝一次,每當皇帝遇到難題大事的時候,都會去親自請教他,被皇帝這樣看重,三朝為相,按理說他應該積攢了不少的财富,但他的生活卻簡樸素淨,連京城的宅子都買不起,因為他從未A錢受賄,一生清廉,根本沒有什麼多餘的錢财。晚年的他得了瘧疾,住在罔極寺中,卧病在床,玄宗每天派幾十個人去探望,但姚崇始終沒有好起來。

開元九年,他便病逝了,雖然僅僅做了玄宗的三年宰相,但是他為國家提出的建議都是極其寶貴的,被後世稱為“救時宰相”。

宰相臨死對兒子說:珍寶擺在靈柩上,讓人參觀,結果家族得以活命

姚崇和張說之間有着很大的沖突,彼此看不上,但并沒有個勝負,姚崇害怕自己死後,子孫會被張說報複,是以他想了一個計策,他把兒子叫到身邊,跟他們說道:“張丞相和我有沖突,我死後他可能會報複你們,不過他有個緻命缺點,貪圖享受,喜歡收藏各種珍奇古玩,我死後,他必定前來吊唁,你們将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全都在放在靈柩旁的顯眼處,若是他看不上的話,那麼你們就玩完了,那麼認命吧,不過若是他看上的話,你們就都送給他,然後讓他為我寫一篇碑文,并且将碑文立即呈給皇帝,請求皇帝将碑文刻在我的墓碑上。”

宰相臨死對兒子說:珍寶擺在靈柩上,讓人參觀,結果家族得以活命

果然在姚崇死後,張丞相來到了他家,将所有的奇珍異寶都拿走了,忘記了自己曾經與姚崇有過沖突,還為他寫了一篇碑文,碑文中不僅寫着姚崇的生平種種,還贊揚稱頌了他為國家個百姓做出的貢獻,這篇碑文被當場的人傳閱後,得到了一緻好評。

過了幾天後,張說這才知道自己中計了,想要以潤色修改的借口将碑文拿回去修改,可此時姚崇的兒子姚彜已經将碑文呈給皇上,又吩咐人刻好墓碑,聽聞張說的要求後,他帶着使者去看墓碑,使者見狀,知道事已至此,無法再更改了,于是回到了張家,将此事告訴了張說,張說聽聞後,很是後悔,歎息說道:“沒想到姚崇死了還能算計到我,我确實是不如他厲害的。”

宰相臨死對兒子說:珍寶擺在靈柩上,讓人參觀,結果家族得以活命

姚崇的計劃便是讓張說為他寫下碑文,當着所有人稱頌自己,以證明他們兩人之間沒有沖突,若是他日後再報複姚家的話,那麼就是打自己的臉了。如此看來,姚崇真的是個聰明人,他能夠利用張說的缺點布下局,騙他入坑,讓他無法再反悔,可謂是思慮周全。

但這并非是他惡意算計他人,而是為了保全子孫性命,他為官一生清廉,政績斐然,為國為民,這樣的人是真正值得後世贊揚稱頌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