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靖二十九年:大明文官集團終于獲得了夢寐已久的京營控制權

明太祖朱元璋以應天為京師建立大明後,便在京城内外設四十八衛,統稱為京衛。

明成祖朱棣登時期,将京衛增至七十二衛,随後又以此為基礎将京衛擴編為五軍、三千、神機三大營,統稱為京營。

嘉靖二十九年:大明文官集團終于獲得了夢寐已久的京營控制權

景泰年間,皇帝朱祁钰聽從于謙的建議将三大營改編為十團營。其後,雖然京營之制屢變,憲宗時立選鋒,武宗時設兩官廳,嘉靖時又重建三大營,但這一統稱卻一直延續了下去。

然而,不管它的統稱是京衛,還是京營,其作為大明禁軍的屬性卻從未改變。

曆朝曆代,禁軍的控制權都是一件讓皇帝十分頭疼的事情。因為皇帝不可能直接掌控禁軍,是以他隻能委派自己信得過的人去統領。但如果這個人的野心膨脹,他就會利用禁軍反噬皇權,比如東漢的十常侍之亂以及唐代宦官能廢立皇帝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可以說,禁軍就是能左右古代皇朝政局的最重要的砝碼。

嘉靖二十九年:大明文官集團終于獲得了夢寐已久的京營控制權

由于有了曆史上的這些經驗教訓,是以朱元璋建立大明後,便嚴禁宦官幹政和掌控京衛。同時,明太祖朱元璋又嚴格的劃分了武将與文官的權限——武将隻管領兵,文官隻管理政,并且朱元璋還明确規定文官、武将地位平等。

如果我們将朱元璋的這些舉動與他分大都督府為前、後、中、左、右五軍都督府和将相權分散到六部的措施聯系起來,就能發現他的根本目的是将文官集團、武将勳貴和宦官集團徹底改造成皇權的附庸,進而杜絕一切可能危及皇權的勢力出現。

朱元璋在世時,所有的這些勢力确實淪為了皇權的附庸。但是随着朱棣最終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這一切都開始發生改變。

先是朱棣出于回報支援他的宦官集團及制衡武将勳貴的目的,委任在軍中并無太多根基的宦官擔任新組建的三千、五軍、神機各營中的提督一職,地位高于戰功卓著的武将勳貴。随後,原本勢力分散的文官集團又借助國本之争凝結成了一個整體。

嘉靖二十九年:大明文官集團終于獲得了夢寐已久的京營控制權

仁宣兩朝,由于在國本之争中押對了寶,是以文官集團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特别是在明宣宗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反叛之後,文官集團的整體實力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

這裡我們不得不強調一點,那就是朱元璋廢除丞相的舉動,雖然加強了皇權,但也同時打破了文官集團權力膨脹的藩籬。是以從宣宗朝開始,大明的文官集團就開始了全面出擊,他們的根本目的就是想通過重創武将勳貴勢力和将宦官集團打回到明太祖時期來創造一個完全由文官集團主導的幾乎不受皇權制約的新的帝國政治格局。

嘉靖二十九年:大明文官集團終于獲得了夢寐已久的京營控制權

要實作這一弘大的理想,大明的文官集團必須徹底掌握帝國朝廷和地方的軍政大權。由于巡撫和總督相繼成為常設官職,文官集團順利的掌握了地方的軍政大權,是以這裡重點說一下大明文官集團是如何奪取朝廷的軍政大權的。

文官集團奪取朝政的主導權并不難,他們首先提高了内閣成員的地位,然後又以内閣總領六部。這樣,被明太祖朱元璋分散到六部的相權就又集中到了内閣。但是對于奪取軍權,也就是京營的控制權,文官集團進行的相當不順利,前後共計一百多年才最終實作。

明成祖朱棣設立三大營後,對于這支京營禁軍的安排也是煞費苦心,他利用宦官與武将勳貴互相制衡,使得京營的控制權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在此後的幾十年裡,雖然宦官與武将勳貴在京營中的地位此消彼長,但在京營中卻形成了武将勳貴領兵作戰、宦官替皇帝監軍這一穩定的權力結構。

大明的文官集團中一直都是有高人在的,因為他們深知自己很難用蠻力去打破這種穩定的權力結構,是以隻能先讓它的内部崩潰,然後自己再擠進去。最終,‘土木堡之變’的發生令武将勳貴勢力遭受重創,新崛起的宦官集團也被打上了擅權、弄政、誤國的标簽,而‘力挽狂瀾’的文官集團就成了這次變亂中最大的受益者。景泰帝登基後,任命兵部尚書于謙為新的京營提督。尤其是得益于京師保衛戰的勝利,以于謙為代表的文官集團第一次取得了京營的控制權。

嘉靖二十九年:大明文官集團終于獲得了夢寐已久的京營控制權

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旦步子邁大了就容易扯着那啥。’這不文官集團的一大步很快就招緻了武将勢力和宦官集團的合力反攻。景泰八年,發生的‘奪門之變’,其背後的主要支撐力量就是武将勢力和宦官集團。以此觀之,英宗複位後殺害于謙的舉動,其實也有收回文官集團軍權的考量在裡邊。

随後的天順、成化二朝,文官集團都沒能再次染指京營。

明孝宗朱佑樘繼位後,再次任用文官馬文升為京營提督。是以說,明孝宗朱佑樘能獲得頗多贊譽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的能力之外,還有就是滿足了文官集團的利益。

同理,明武宗朱厚照之是以被文官集團黑的不能再黑,不正是因為他擡高武将地位和收回文官集團對京營控制權的做法觸動了文官集團的利益。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江彬,随着他被時任内閣首輔的楊廷和除掉,大明皇帝最後一次用武将制衡文官的意圖徹底破産。江彬被除掉後,文官從新繼位的嘉靖皇帝那裡又一次獲得了京營提督一職。

這一次,文官集團不僅要改變自己對京營控制權的時有時無,還要将宦官集團的勢力徹底逐出京營以實作自己對京營的徹底掌控。

在‘土木堡之變’發生的一百年後,嘉靖二十九發生的‘庚戌之變’再一次改變了大明,史載:

嘉靖二十九年,罷提督、監槍等内臣。設武臣一,曰總督京營戎政,以鹹甯侯仇鸾為之;文臣一,曰協理京營戎政,即以邦瑞充之。

至此,大明的文官集團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終于獲得了夢寐已久的京營控制權。

在将京營這枚最重要的砝碼握于手中後,大明朝廷的政治平衡被徹底打破,即使将武将勢力和宦官勢力聯合起來,也難以制衡文官集團。

嘉靖二十九年:大明文官集團終于獲得了夢寐已久的京營控制權

文官集團的權力過度膨脹後,必然會削弱皇權。但是皇帝卻不能依仗皇權與文官集團直接交鋒,因為那樣會造成帝國的劇烈動蕩,是以皇帝隻能通過給予宦官集團前所未有的權力來制衡文官集團。也就是說,魏忠賢的出現從這一刻就已經注定。

隻是,凡事都是物極必反,縱使他們的權力再膨脹,也根本不可能自己去做皇帝,是以當文官集團的權力膨脹陷入停滞後,他們内部必然會因為利益配置設定不均産生激烈的争鬥,是以說明末黨争的根也是在這個時候埋下的。

總的來說,伴随着文官集團在嘉靖二十九年獲得了京營控制權,大明也迎來了最關鍵的轉折點。

【玺言春秋明末曆史第四講,參考資料:《明史》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