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做無用的調侃,不如多研究下日産全新的e-Power技術架構的可行性以及競争力。
日産的VC-Turbo引擎,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歐美碳中和高壓下的技術型産物,這台發動機呈現小型化、小排量、大馬力、強扭矩特性,是日産在碳中和以及雙積分壓力下的全新産物。
與這個全新技術一前一後登陸市場的,則是日産真正意義上開發出來的e-Power全新動力架構。

e-Power來的是最晚,但理性分析的是,它來的恰是時候,相比于不能在中國市場上牌、毫無存在感、價值感的豐田THS、本田i-MMD混合動力架構系統,日産的e-Power就是為了搶占新能源市場高地而來。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是,合資車陣營在生産新能源這件事兒上,普遍沒有競争力,主要是此前儲備了幾十年的技術形态,均向着燃油車領域發展,強大的傳統技術壁壘試圖封鎖後來者的前進路線。
但這個時代變了,我們不再需要裝着内燃機的汽車了,需要的是全新技術架構,保證碳減排、碳中和的全新能源車輛。
其實,豐田營運的最早,但豐田的THS架構在中國市場無法獲得新能源号牌,事實上,50km以上純電續航成績就是為了将豐田THS這種碳減排技術堵在門外的。
可惜的是,本田i-MMD也中招了。
日産的e-Power來的最晚,也針對技術以及市場做出了全面分析,這是一套全新的增程動力架構,從技術層面分析,一台發動機(增程器)、一塊電池、一套驅動系統,技術整合之後的直接形态,與理想ONE相差不多。
不同的是,e-Power裝備技術标準更高的,具有閃充閃放功能的電池,熱效率更高的“發動機”,工作閉環更嚴謹的逆變器、發電機、電機組成一套增程架構。
是以,e-Power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套不需要充電,需要加油的電動車,發動機不直接連接配接車體,承擔的是發電機的任務,直接驅動車輛的是閃充閃放的電池。
之是以說,e-Power是時代的産物,它比豐田THS、本田i-MMD更适合這個時代,是因為e-Power擁有随時轉化成插電、純電續航50km以上的綠牌車。
也就是說,目前的e-Power車型依然是藍牌,但後續技術方向調整更輕松,轉化成可充電、純電續航50km以上的綠牌電動車,難度非常小。
至少要比豐田THS、本田i-MMD更簡單。
從目前的産品分析,e-Power結構中,小排量發動機組成是一個關鍵,這台發動機一定應該具有熱效率高,能源轉化率強勢兩大特性,将燃油轉化為電能的過程,高效是首先,它不需要太大的動力,隻需要很好的效率。
這也意味着,e-Power的駕駛感受跟電動車一樣。
發動機的作用其實是增程器,而驅動車輛的是電池、電機,同時因為發動機荷載更低,安靜是必然,這也意味着e-Power車輛的NVH效果會更好。
這套技術考量的是什麼?
其一,增程器的效率優勢、可靠性,背後考量的是日産對增程器研發的資深程度,其二,能源轉化過程中系統的調試比對閉環優勢,充放電體系是否邏輯清晰,電池可靠性是否出色,其三,核心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e-Power具備的可靠、平順、省油優勢不算什麼,關鍵是要定出一個非常合理的價格。
目前e-Power推出了首款軒逸,與豐田、本田相同的是,這種全新的動力架構還會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複制到其他車型上,具備省油、平順全新駕駛感受到e-Power序列,将會全面推向市場。
這也意味着,銷量将會在後期均攤成本,而e-Power車型的價格,未來還會更低,後期的受益者不是别人,而是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