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國共産黨的正确上司,各族兒女的同仇敵忾,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1945年終于迎來了抗日戰争的勝利。
這場戰争持續了14年,無數人是以丢失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不計其數的家庭更是因為戰争而變得支離破碎。
是以,能取得抗日戰争的勝利是所有中華兒女夢寐以求的事情。

當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滿了大街小巷時,日本許多的将士覺得未取得戰争的勝利,無顔回去,而選擇了剖腹自殺。但是大部分的日本兵還是會被遣傳回國。考慮遣返的人數有效,一些老弱病殘的日本兵常常會被抛棄在中國。即便,日本宣布投降,這些留在中國土地上的日本人依舊不受中國人的待見,中國人忘不了日本人曾經對他們犯下的罪行,他們的尖刀上曾滴着親人的血。是以,這些留在中國的日本人艱難度日,得不到中國人的幫助。但是,依舊有一些善良的中國人,對處于絕境中的日本人施于援手,用溫暖和關愛化解之前的國仇家恨。
一、善良老農,救下了可憐的日本兵
孫邦俊就是這樣一位善良的人。他是河南的一個普通農民,因為日軍也曾殺害他的家人,是以對于日軍,也是心有芥蒂的。一日,他去市集上上趕集,看到一群人圍在一起。出于好奇,他就走上前去探探究竟。隻見一個衣服破敗,面黃肌瘦的日本兵因體力不濟倒在地上,呻吟着。看他的手勢和狀态,應該是很多天未吃東西,餓得不行了。圍觀的人隻是冷冷地望着,無動于衷。
孫邦俊看着這位可憐的日本兵,心頭不禁一酸,覺得他也是一個可憐的人,沒能回到家鄉,恐怕要餓死在中國的街頭了。
于是,他将自己随身攜帶的兩個饅頭遞給了這位日本兵。日本兵沒有遲疑,立刻狼吞虎咽了起來。
後來,孫邦俊快到家的時候才發現這位日本兵一直跟着自己。盡管孫邦俊對他萬般阻攔,表示不願意收留他。但是這個日本兵一直苦苦哀求,不願走去。最後,善良的孫邦俊考慮到他身體虛弱,無家可歸,便收留了這位可憐人。洗漱後,孫邦俊才發現這個日本兵竟然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臉上的稚氣未脫。第二天,孫邦俊還未起床,就看見這個收留回來的日本兵在為自己洗衣,劈柴。他胳膊上的傷口還沒有愈合,孫邦俊的心就更加被觸動了。
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孫邦俊也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勤快,懂事的年輕人了,并打算一直把他收留下來。在孫邦俊的教導下,他逐漸學會了中國話,并說出自己的身世:自己是一名學生,被逼無奈下來到中國參加這次的戰争。因為自己膽子小,是以不敢殺人。是以一直被自己的同伴嘲笑,嫌棄他是一個沒有用的日本兵。當他們集體回國時,他就被無情的抛棄了。
在他的心裡,他一直都讨厭戰争,更沒有傷害任何一個中國人
。
在孫邦俊的保護下,這個日本人開始隐姓埋名,逐漸适應中國的生活。但是遙遠的日本依舊有他挂念的家人。孫邦俊也是多次向上級部門反應,為他尋求回家的機會。孫邦俊在臨死的時候,依舊叮囑自己的兒子,要幫這個日本人回家。
二、回到日本,日本兵用實際行動回報中國人的恩情
後來中日兩國的關系逐漸緩和,這個思鄉心切的日本人終于有了回家的機會。就别故鄉47年,曾經的少年已然白發蒼蒼。但是,
他回到日本,依然記挂他的第二個家-中國,心中依據充滿着對孫邦俊一家人的感激之情
。于是,他在回國後,籌集資金為太山廟鄉親建立一座中日友好植物園,更是拿出15萬元回報孫邦俊一家,同時,在
日本他也積極宣揚和平的理念,提倡中日友好相處。
結語
和平與發展一直是時代發展的主流
。想依靠戰争擷取發展的觀念就是徹徹底底的錯誤。世界的和平更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不要因為戰争而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善良和信任,不要因為個人的利益而犧牲别人的幸福。有時候,
善良,信任是可以跨越民族和國界,而追求和平則是每個人不變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