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改變主席指令打天津,預判美軍仁川登陸,是彭總的好幫手

我國在1955年授銜中,一共授予了57名将軍為上将,其中帶兵作戰人數最多的就是鄧華,帶兵部隊作戰的人數有數百萬,大部分上将都是兵團司令,手下僅僅有六萬餘人。在國外的軍史中,将鄧華列為北韓戰争四大傑出将軍之一,更加是林彪手下的愛将。

他改變主席指令打天津,預判美軍仁川登陸,是彭總的好幫手

在第四野戰軍攻打四平時,鄧華帶領着15兵團,參加四次攻堅戰役,在此次戰役中,鄧華展現出了超人的指揮天賦。1948年9月,毛澤東決定發動遼沈戰役,鄧華部隊的作戰任務是攻打錦州,在作戰方案的制定中,鄧華和林彪兩個人的意見出現不同,林彪準備派出四個縱隊攻打錦州,其他的部隊負責增員。鄧華認為應當将派出六支縱隊攻打錦州,迅速占領錦州。

經過考慮鄧華建議增加錦州的攻城部隊,林彪派出了炮兵縱隊和坦克營幫助鄧華攻打錦州。10月14日,進攻錦州的戰鬥打響,鄧華深入一線作戰,隻有了30多個小時,就殲滅了數十萬的敵人。攻占錦州之後,鄧華帶領部隊圍殲了國民黨在東北的其餘部隊,解放了東北整個地區。

他改變主席指令打天津,預判美軍仁川登陸,是彭總的好幫手

遼沈戰役結束之後,鄧華率領部隊進入關内,準備發動平津戰役。毛澤東原先制定的計劃是先攻打塘沽,随後攻打天津,隻要控制住入海口,就可以封堵敵人撤退的道路,接到任務的鄧華對地形和敵人的情況進行分析。經過試探性的進攻,部隊出現了較大的傷亡,鄧華立刻下令停止進攻。經過反思,鄧華認為應當先攻打天津,不要讓敵人逃亡塘沽,這樣還可以孤立塘沽,這樣子整個戰場就非常靈活了。

他改變主席指令打天津,預判美軍仁川登陸,是彭總的好幫手

第二天鄧華組織一線作戰部隊指揮員開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同意鄧華的觀點。鄧華向林彪進行彙報,他的想法也得到了林彪的肯定,随後毛主席和黨中央最終改變了之前的戰役安排,決定先攻打天津。鄧華指揮兩個縱隊,以及六十餘門的大炮,坦克數十輛,順利解放天津。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鄧華手下的部隊就迅速擴大,成為了四野的主力,常常在戰鬥中負責重任。

1950年6月27日,北韓戰争爆發之後,美國下令派兵進入北韓戰場。7月8日黨中央決定由鄧華擔任東北邊防軍的司令員,負責東北地區的防衛工作,并且準備進入北韓參與戰鬥。此時的鄧華剛剛四十歲,雄心勃勃的準備和美軍大幹一場。鄧華為了更好的了解北韓局勢,經常會觀看北韓地圖。

他改變主席指令打天津,預判美軍仁川登陸,是彭總的好幫手

當時的北北韓占領了90%以上的領地,将美軍和韓軍趕到了釜山地區,鄧華一方面為北韓同志高興,另一方面也擔心敵人的反撲。由于北韓人民軍并沒有有效消滅敵人,敵人的基本力量還在。

鄧華為中央的報告中提到,此時的北韓軍隊戰線比較長,美軍有着強大的海軍和空軍,是以在北韓的東西海岸發動進攻的可能性很大。北韓人民軍的海軍、空軍力量薄弱,在後方的防守部隊數量不足,阻止美軍從東西海岸進攻的作戰很難,并且北韓半島有綿延的海岸線,防守壓力很大。僅僅在半個月之後,美軍就在仁川發動了登陸戰,瞬間北韓半島的局勢發生了逆轉,鄧華的戰略能力也再一次等到了印證。

他改變主席指令打天津,預判美軍仁川登陸,是彭總的好幫手

進入北韓戰争之後,鄧華更是獲得了彭德懷的欣賞,并且影響了彭德懷了多次軍事決策。首先是入朝人數,彭德懷決定派出兩個軍過江即可,鄧華認為入朝的第一戰,我軍一定要在兵力上占據優勢,此時的聯合國軍有着四十多萬人,敵人還有着海軍和空軍,僅僅兩個軍遠遠不夠。鄧華建議四個軍一起入朝,彭德懷也同意了鄧華的這一觀點。鄧華的表現獲得了彭德懷的誇贊:"鄧華知識很豐富啊,打仗有頭腦,考慮問題還很周到。"

他改變主席指令打天津,預判美軍仁川登陸,是彭總的好幫手

在第六次戰役的制定中,彭德懷決定出動志願軍的13個軍,并且協同炮兵、裝甲兵作戰,準備殲滅敵人兩個師,将敵人打回三八線以南。負責談判和鄧華給彭德懷發送電報,認為敵人的陣地比較穩固,此時出兵對我方不利。彭德懷拿到電報後,非常的開心,誇贊鄧華是自己的好幫手啊,于是下令取消了此次戰役。鄧華和彭德懷兩個人在北韓戰争期間結下了深厚的戰友之情,暴脾氣的彭德懷竟然從來沒有和鄧華發生過争吵,不得不令人稱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