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傳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這支兩千多年前的象征性軍隊來自中國

穿越時空,探尋美的曆程,來看《發現》(discover)雜志中列舉的六大傳世文物,兵馬俑作為兩千多年前的軍隊化身,也登上了榜單。

蒙昧時代的女神:維倫多夫的維納斯

世界傳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這支兩千多年前的象征性軍隊來自中國

圖源:Bj rn Christian T rrissen

溯源:大約30000年前,歐洲奧地利

現藏地:奧地利維也納自然曆史博物館

最負盛名的女神形象莫過于公元前2世紀米洛的維納斯,然而它并非最古老的女神雕塑。維倫多夫的維納斯——一件比古希臘、古羅馬神話早了20000多年的神秘藝術作品,被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親切地稱為“史前維納斯”。

出土于奧地利的維倫多夫的維納斯隻有11.1厘米高,體态肥胖,乳房、臀部、腹部和局部誇張突出,沒有腳或面部特征,顔料斑點表明這件棕褐色石灰石文物曾經被漆成紅色。

考古學家于1908年在維也納附近、多瑙河沿岸的遺址進行了大約一周的挖掘工作,其後又多次發掘,工期跨越了整個20世紀和世紀之交。随着考古技術和方法的不斷改進,相繼出土了2個維納斯雕像和近200個類似的小雕像。

維倫多夫的維納斯是近30000歲的女神,反映着冰河時代的典型社會特征。原型是誰已無可考,冰河時代的人們為什麼雕刻這些小雕像?研究人員認為,她們可以作為生育象征,豐乳肥臀的女性小雕像,是母系社會女神崇拜的象征,是一個女神的世界,說明此時正處于以女性為中心的母系氏族時期,誇大比例也格外強調了與女性生殖特質和生育能力等符号特征。

美洲曠野上兀現的人類文明高峰:奧爾梅克文明與巨石頭像

世界傳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這支兩千多年前的象征性軍隊來自中國

圖源:Fer Gregory

溯源:大約3400年前,中美洲墨西哥灣沿岸

現藏地:一些墨西哥的博物館,包括墨西哥城的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奧爾梅克文明起源于約公元前400至公元前1400年之間的墨西哥灣沿岸沼澤森林,被稱為美洲大陸所有文化的母文化。兩千多年後,在公元1862年,一位農民不經意地一鋤頭,撞上了一個巨大的石頭,揭開了人類文明史上一座奇峰。

雄偉的雕像仰面朝天,高5到10英尺,每座雕像的重量都超過一頭成年大象。他們已成為奧爾梅克文明最重要的标志。頭像以玄武岩鑿刻而成,令人費解的是,巨石像有着扁平鼻子、肥厚嘴唇和杏仁形眼睛,但每張面孔都表情各異,它們普遍被認為是奧爾梅克統治者的肖像。

第一尊石像出土于圖斯特拉斯山脈山麓的特雷斯薩波特斯。但考古學家後來在距離玄武岩源頭近60英裡的地方發現了更多的石像,但數十噸的石料如何經過數十公裡的運輸,最終在中央廣場上雕刻和展示?在當時生産力低下的條件下是極困難的;更為怪異的是,這些巨石頭像似乎很久以前就被打破并埋葬了,有考古學家推測,或許是新統治者奪取政權,故意摧毀了舊雕像,而随着奧爾梅克文明的湮滅,諸如此類的作品也永久消失了。

法老的詛咒:圖坦卡蒙的金面具

世界傳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這支兩千多年前的象征性軍隊來自中國

溯源:3300年前,古埃及新王國

現藏地:開羅的埃及博物館

提到埃及,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神秘的法老,最神秘詭異的當屬圖坦卡蒙王帝陵和他的黃金面具。9歲君臨天下,19歲暴亡,死因曾一度歸為謀殺,這位少年君王的一生都被神秘色彩所籠罩。重達24磅的面具覆寫在被包裹的木乃伊之上,純金底座上鑲嵌着青金石、綠松石和其他半寶石,熠熠閃耀。誇張的管狀胡須從下巴伸出,額頭盤旋着秃鹫和眼鏡蛇,神靈共同庇佑,象征着下埃及和上埃及的統一。

1922年,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在尼羅河沿岸的皇家墓地帝王谷發現了圖坦卡蒙國王幾乎完好無損的陵墓,伴随着帝陵的發現,神秘的黃金面具重制于世。古往今來,盜墓者掘空了大多數埃及王室陵墓,是以圖坦特的陵墓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沒有被盜過的。

開羅博物館館長蓋米爾·梅赫來爾先生的暴斃及其後至少有四十名考古學家突然死亡的原因均與圖坦卡蒙陵墓有所牽涉,這也為黃金面具蒙上了一層神秘奇詭的迷霧,甚至從學界到民間都流傳着“法老的詛咒”一說,有人用病毒寄生的學說解釋,也有人認為是圖坦卡蒙的憤怒。總之,“神秘的詛咒”伴随着黃金面具的重制轟動世界。

破解死文字的密碼本——羅塞塔石碑

世界傳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這支兩千多年前的象征性軍隊來自中國

溯源:2200年前,古埃及城市羅塞塔

現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

這是另外一件古埃及的寶藏,現收藏于大英博物館,是鎮館三寶之一,同時也是最受歡迎的世界級文物。石碑高1.14米,重1680磅,盡管大約三分之一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散佚,但上述的全文刻字被保留了下來。羅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國王加冕一周年的诏書,用古希臘語、古埃及的正式象形文字以及當時的通俗草書德谟克文字三種文字,鑿刻在黑色玄武岩石闆上。這種三字銘文不僅能夠破譯埃及象形文字的意義、結構,更能洞悉古代埃及社會政治制度,解鎖所有古代埃及文明的著作,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裡程碑。

1799年,法國士兵在拿破侖征埃及的戰役中發現了這件神器,但在英法戰争中輾轉到英國,自1802年起儲存于大英博物館中并公開展示,因為三種語言中的古希臘文是當時人們可以解讀的,是以學者和公衆立即認識到利用古希臘文破譯象形文字的潛力,進而了解這些失傳語言的文字與文法結構。但破譯的過程漫長又艱難,直到20年後,法國人讓·弗朗索瓦·尚波利翁才成功破解,原來埃及象形文字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

神秘的地下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

世界傳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這支兩千多年前的象征性軍隊來自中國

溯源:2200年前,陝西省

現藏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千古一帝秦始皇下令建造規模宏大的秦陵耗時30餘年,地宮内建有各式宮殿,陳列着許多奇異珍寶。秦始皇帝陵遺址占地56.25平方千米,整個工程征集了72萬人力,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于80萬,用勞工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陪葬于秦陵最廣為人的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馬俑。羅列着成千上萬真人大小的陶俑戰士,以整齊劃一的軍事編隊形态,肅殺排列在戰壕中。然而原本光彩照人的顔色,卻随着陪葬坑的發現在空氣中迅速氧化,消失殆盡,隻留下由8000多個真人大小的俑組成的土黃色軍團。

1974年,農民挖井時偶然發現了第一座雕像。此後,三次重大挖掘發現了2000件兵馬俑,盡管另有6000多件可能仍然被埋葬。2014年《考古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尊雕像似乎都描繪了秦始皇部隊中一名真正的士兵,他們個人的發型,帽子,長袍,面部毛發栩栩如生,甚至他們的耳朵也是獨一無二的,出土的青銅武器直到今天仍然非常鋒利。

自1974年至今,有關秦始皇帝陵的考古工作從未停止,不斷有新的發現。2019年12月,秦始皇陵出土了目前國内所見最早的單體金駱駝,還有一種“下下級軍吏俑”新型兵馬俑;2021年10月18日,秦始皇陵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和保護展示優秀項目。

古代卷軸裡的宗教世界:死海古卷

世界傳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這支兩千多年前的象征性軍隊來自中國

溯源:大約2000年前,約旦河西岸和以色列的死海沿岸

現藏地: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

最偉大的發現往往是無意之舉,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死海古卷便是這樣被發現的。1947年,貝都因牧羊人穆罕默德·埃德·迪布沿着死海崎岖的懸崖尋找一隻流浪山羊,在一個狹窄的洞穴中,他發現了塞滿古代卷軸的陶罐,這正是公元前300年至公元70年之間秘藏的近1000份書卷或是殘篇中的一部分,這些文本構成了死海古卷。

經考古發現,約有230卷羊皮卷抄錄了希伯來聖經或基督教舊約中的故事與經文,副本可能早于聖經的彙編。另外還包含其他宗教文本和非聖經文獻,其中有很大一部份是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書,大部分是用希伯來語書寫的,也包括古希伯來語、阿拉姆方言,希臘語、拉丁語和阿拉伯語等外來語言文字,構成了超過25000份羊皮紙和紙莎草紙的語料庫,它是研究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發展史的文獻資料。從可破譯解讀的内容來看,研究人員對卷軸的作者所屬各抒己見。有人說這些文本來自不同的教派;另一些人則将它們全部歸為公元1世紀居住在12個洞穴附近的一個猶太教派。

多年來,随着考古發掘的推進,在附近12個洞穴和一些更遠的地方,更多的卷軸重制人間。由于幹旱鹽堿、風化摧折,苛刻的沙漠條件,僅有一些卷軸完好無損,大多數都變質、殘損了。對古卷的修複就像一個拼圖遊戲,通過比對的蛛絲馬迹和實體、化學材料精心重組殘片。由于許多卷軸都是由動物皮制成的,在未來,DNA測序可能會有所幫助。2020年,薩麗特·阿納瓦等科學家開展了聯合研究,對其中26個碎片進行了DNA測試,成功地比對了來自同一生物的碎片。

圖源:網絡,本文編輯:mhpj13613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