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传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这支两千多年前的象征性军队来自中国

穿越时空,探寻美的历程,来看《发现》(discover)杂志中列举的六大传世文物,兵马俑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军队化身,也登上了榜单。

蒙昧时代的女神:维伦多夫的维纳斯

世界传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这支两千多年前的象征性军队来自中国

图源:Bj rn Christian T rrissen

溯源:大约30000年前,欧洲奥地利

现藏地:奥地利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

最负盛名的女神形象莫过于公元前2世纪米洛的维纳斯,然而它并非最古老的女神雕塑。维伦多夫的维纳斯——一件比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早了20000多年的神秘艺术作品,被人类学家、考古学家亲切地称为“史前维纳斯”。

出土于奥地利的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只有11.1厘米高,体态肥胖,乳房、臀部、腹部和局部夸张突出,没有脚或面部特征,颜料斑点表明这件棕褐色石灰石文物曾经被漆成红色。

考古学家于1908年在维也纳附近、多瑙河沿岸的遗址进行了大约一周的挖掘工作,其后又多次发掘,工期跨越了整个20世纪和世纪之交。随着考古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相继出土了2个维纳斯雕像和近200个类似的小雕像。

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是近30000岁的女神,反映着冰河时代的典型社会特征。原型是谁已无可考,冰河时代的人们为什么雕刻这些小雕像?研究人员认为,她们可以作为生育象征,丰乳肥臀的女性小雕像,是母系社会女神崇拜的象征,是一个女神的世界,说明此时正处于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时期,夸大比例也格外强调了与女性生殖特质和生育能力等符号特征。

美洲旷野上兀现的人类文明高峰:奥尔梅克文明与巨石头像

世界传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这支两千多年前的象征性军队来自中国

图源:Fer Gregory

溯源:大约3400年前,中美洲墨西哥湾沿岸

现藏地:一些墨西哥的博物馆,包括墨西哥城的国家人类学博物馆

奥尔梅克文明起源于约公元前400至公元前1400年之间的墨西哥湾沿岸沼泽森林,被称为美洲大陆所有文化的母文化。两千多年后,在公元1862年,一位农民不经意地一锄头,撞上了一个巨大的石头,揭开了人类文明史上一座奇峰。

雄伟的雕像仰面朝天,高5到10英尺,每座雕像的重量都超过一头成年大象。他们已成为奥尔梅克文明最重要的标志。头像以玄武岩凿刻而成,令人费解的是,巨石像有着扁平鼻子、肥厚嘴唇和杏仁形眼睛,但每张面孔都表情各异,它们普遍被认为是奥尔梅克统治者的肖像。

第一尊石像出土于图斯特拉斯山脉山麓的特雷斯萨波特斯。但考古学家后来在距离玄武岩源头近60英里的地方发现了更多的石像,但数十吨的石料如何经过数十公里的运输,最终在中央广场上雕刻和展示?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是极困难的;更为怪异的是,这些巨石头像似乎很久以前就被打破并埋葬了,有考古学家推测,或许是新统治者夺取政权,故意摧毁了旧雕像,而随着奥尔梅克文明的湮灭,诸如此类的作品也永久消失了。

法老的诅咒:图坦卡蒙的金面具

世界传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这支两千多年前的象征性军队来自中国

溯源:3300年前,古埃及新王国

现藏地:开罗的埃及博物馆

提到埃及,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神秘的法老,最神秘诡异的当属图坦卡蒙王帝陵和他的黄金面具。9岁君临天下,19岁暴亡,死因曾一度归为谋杀,这位少年君王的一生都被神秘色彩所笼罩。重达24磅的面具覆盖在被包裹的木乃伊之上,纯金底座上镶嵌着青金石、绿松石和其他半宝石,熠熠闪耀。夸张的管状胡须从下巴伸出,额头盘旋着秃鹫和眼镜蛇,神灵共同庇佑,象征着下埃及和上埃及的统一。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尼罗河沿岸的皇家墓地帝王谷发现了图坦卡蒙国王几乎完好无损的陵墓,伴随着帝陵的发现,神秘的黄金面具重现于世。古往今来,盗墓者掘空了大多数埃及王室陵墓,因此图坦特的陵墓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盗过的。

开罗博物馆馆长盖米尔·梅赫来尔先生的暴毙及其后至少有四十名考古学家突然死亡的原因均与图坦卡蒙陵墓有所牵涉,这也为黄金面具蒙上了一层神秘奇诡的迷雾,甚至从学界到民间都流传着“法老的诅咒”一说,有人用病毒寄生的学说解释,也有人认为是图坦卡蒙的愤怒。总之,“神秘的诅咒”伴随着黄金面具的重现轰动世界。

破解死文字的密码本——罗塞塔石碑

世界传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这支两千多年前的象征性军队来自中国

溯源:2200年前,古埃及城市罗塞塔

现藏地:英国大英博物馆

这是另外一件古埃及的宝藏,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是镇馆三宝之一,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世界级文物。石碑高1.14米,重1680磅,尽管大约三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散佚,但上述的全文刻字被保留了下来。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国王加冕一周年的诏书,用古希腊语、古埃及的正式象形文字以及当时的通俗草书德谟克文字三种文字,凿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板上。这种三字铭文不仅能够破译埃及象形文字的意义、结构,更能洞悉古代埃及社会政治制度,解锁所有古代埃及文明的著作,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1799年,法国士兵在拿破仑征埃及的战役中发现了这件神器,但在英法战争中辗转到英国,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因为三种语言中的古希腊文是当时人们可以解读的,因此学者和公众立即认识到利用古希腊文破译象形文字的潜力,进而了解这些失传语言的文字与文法结构。但破译的过程漫长又艰难,直到20年后,法国人让·弗朗索瓦·尚波利翁才成功破解,原来埃及象形文字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

神秘的地下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

世界传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这支两千多年前的象征性军队来自中国

溯源:2200年前,陕西省

现藏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千古一帝秦始皇下令建造规模宏大的秦陵耗时30余年,地宫内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始皇帝陵遗址占地56.25平方千米,整个工程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陪葬于秦陵最广为人的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罗列着成千上万真人大小的陶俑战士,以整齐划一的军事编队形态,肃杀排列在战壕中。然而原本光彩照人的颜色,却随着陪葬坑的发现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消失殆尽,只留下由8000多个真人大小的俑组成的土黄色军团。

1974年,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第一座雕像。此后,三次重大挖掘发现了2000件兵马俑,尽管另有6000多件可能仍然被埋葬。2014年《考古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尊雕像似乎都描绘了秦始皇部队中一名真正的士兵,他们个人的发型,帽子,长袍,面部毛发栩栩如生,甚至他们的耳朵也是独一无二的,出土的青铜武器直到今天仍然非常锋利。

自1974年至今,有关秦始皇帝陵的考古工作从未停止,不断有新的发现。2019年12月,秦始皇陵出土了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单体金骆驼,还有一种“下下级军吏俑”新型兵马俑;2021年10月18日,秦始皇陵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保护展示优秀项目。

古代卷轴里的宗教世界:死海古卷

世界传世的六大标志性文物,这支两千多年前的象征性军队来自中国

溯源:大约2000年前,约旦河西岸和以色列的死海沿岸

现藏地: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

最伟大的发现往往是无意之举,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死海古卷便是这样被发现的。1947年,贝都因牧羊人穆罕默德·埃德·迪布沿着死海崎岖的悬崖寻找一只流浪山羊,在一个狭窄的洞穴中,他发现了塞满古代卷轴的陶罐,这正是公元前300年至公元70年之间秘藏的近1000份书卷或是残篇中的一部分,这些文本构成了死海古卷。

经考古发现,约有230卷羊皮卷抄录了希伯来圣经或基督教旧约中的故事与经文,副本可能早于圣经的汇编。另外还包含其他宗教文本和非圣经文献,其中有很大一部份是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书,大部分是用希伯来语书写的,也包括古希伯来语、阿拉姆方言,希腊语、拉丁语和阿拉伯语等外来语言文字,构成了超过25000份羊皮纸和纸莎草纸的语料库,它是研究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发展史的文献资料。从可破译解读的内容来看,研究人员对卷轴的作者所属各抒己见。有人说这些文本来自不同的教派;另一些人则将它们全部归为公元1世纪居住在12个洞穴附近的一个犹太教派。

多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在附近12个洞穴和一些更远的地方,更多的卷轴重现人间。由于干旱盐碱、风化摧折,苛刻的沙漠条件,仅有一些卷轴完好无损,大多数都变质、残损了。对古卷的修复就像一个拼图游戏,通过匹配的蛛丝马迹和物理、化学材料精心重组残片。由于许多卷轴都是由动物皮制成的,在未来,DNA测序可能会有所帮助。2020年,萨丽特·阿纳瓦等科学家开展了联合研究,对其中26个碎片进行了DNA测试,成功地匹配了来自同一生物的碎片。

图源:网络,本文编辑:mhpj136139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