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造車運動,是一段征程。
《新華字典》告訴我們,「程」的意思是「道路的段落」,也就是說,征程這趟列車,有人會上來,也難免有人會下去。

而這麼多過客中,前途卻是為數不多會被人記住的那個。
前途很獨特,它選擇了一個非常小衆而艱難的市場領域:電動高性能運動産品,在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個中國原創品牌征服過這一區間,它往往意味着對設計、工業制造、性能調教的高難度考驗;而很不容易的是,與那些很多僅僅隻推出了一個概念,就再也難以将一輛成熟的産品傳遞到使用者手中。
而前途,不僅正經地擁有自己的工廠等生産體系,還像模像樣地做過銷售體系建設和使用者營運,甚至橫向對比新勢力各家,前途的量産傳遞時間還算是靠前。
但随後前途就遭遇了冰火兩重天。
冰的是,由于高昂的售價、略顯粗糙的做工以及出現了 Model 3 等成本效益極為突出的車型,前途首款量産車 K50 的市場表現不算理想,前途也一度淡出大家視野;火的則是,不僅大盤上,新能源、新勢力的絕對銷量和滲透率都節節攀升,「純電運動車」這一領域,也出現了諸多成功站穩腳跟的品牌和型号。
而很多曾經的新勢力,也在得到新的資本支援之後,再一次加入戰局。
是以,當收到前途 2022 戰略釋出會邀請函的時候,我很意外,也不算意外。
畢竟前途手中的牌,是全的,而之前一段時間的「折磨」,也給了他們足夠長的思考機會。
在現場,最惹眼的依然是前途擺出的諸多概念車設計稿,除了小改的 K50 Spyder 之外,還有 K20 、一輛純電 MPV 和一輛純電四門轎車的原型。
雖然我知道,即便前途宣布這些車都即将量産也沒人會信,但重要的是,前途在向人證明,自己依然保留着對電動車的前瞻了解。
溝通會上,前途汽車創始人陸群重複說的一句話對我觸動最大:我們之前做的事情,有的是對的,有的是錯的,我們現在又有了機會,我們要把做錯的事情改回來。
随後,他談到了前途之後的發展方向,可以用三個「新」來概括。
第一,是新材料,在前途 K50 上,就大量使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碳纖維帶來的直接好處是輕量化和高強度,這對于低碳環保有一些幫助,當然更好的機械性能也是消費者所需要的,前途不僅會在自己的量産車型上繼續使用新材料,也會為行業提供新材料供給。
從明年開始,前途将圍繞鋁合金 3D 列印技術、流體金屬車身骨骼結構、新型車身連接配接技術,以及輕合金車身制造等技術開展研發與生産。
第二,是新能源,前途将與光伏廠商合作,在車上加入更多的太陽能發電闆,可以給整車補電,也可以在長期停放的情況下成為獨立的能源生産者。
按照規劃,前途将在 2022 年推出在光照三類區域(年等效光伏利用小時數在 1200-1400 小時)以光伏充電技術實作日均 50 公裡以上的續航裡程的新車。
第三,是新智能,這裡 CUE 到了最火的元宇宙概念,前途會和金港賽道以及一些内容生産公司合作,制作沉浸式的車内體驗,開發元宇宙賽車遊戲,以及基于前途 K50 改裝 GT 賽車打造線下賽事,将線上遊戲和線下賽事結合,實作虛拟與現實互通融合的賽車新體驗。
和之前一樣,前途又選擇一條看起來很酷,但也挑戰很多實作很難的向上之路。
我們無法為每一項技術背書,但是這可能就是刻在前途品牌裡的基因。
而在我看起來,這趟參觀中真正最關鍵的,是前途 K20 這款車。
陸群也談到,2022 年除了前途 K50 恢複銷售,并且開始海外出口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K20 上市。
和概念車一樣,我們見到的 K20 量産車是一輛類似本田 S660 的 K-Car 感十足的兩門小車,車長軸距都極其緊湊,四輪則無限靠攏車身四角,走街串巷英國是把好手,内飾上也比較個性,你甚至可以看到儀表台上安置的手機支架和杯托。
前途過去耽擱的兩年,是造車新勢力飛速發展的兩年,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成為廠商之間最大的壁壘。
但很巧的是,似乎這兩方面的耽擱,至少對于 K20 來說,影響倒沒有那麼大。
畢竟如果打算買這輛車,大機率是用來開的,而一輛目标為城市代步的車輛,智能座艙的「堪用」标準也更容易達到。
如果前途想靠 K20 完成自救,那至少要做好四方面的事情:
1 、價格:這輛車既然就是面向最大範圍的民用和年輕人,那就越容易被接受越好;
2 、性能:不需要極緻,但是要做到續航可用,加速有樂趣。
3 、可靠度:材料可以便宜,制造要更細緻。
4 、按時傳遞:早一天交車,多一點希望。
在題目裡,我放了「對了」一個詞,它既可以表示提醒的語氣詞,也可以表示前途的決策可能是正确的——最終結果會是什麼,可能 2022 年的這個時候,就已經見了分曉。
但無論如何,前途這次,回來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