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子患癌切掉下巴,醫生用小腿骨修複面容

廣東汕尾一男子一個多月前發現左邊牙龈上長了一塊“肉”,以為是“上火”或牙周炎。沒想到腫物迅速變大,疼痛出血,原來是口腔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汕中心醫院團隊為他完整切除惡性良性腫瘤,并取小腿骨(腓骨瓣)為他修複了颌面部的缺損,讓面容恢複正常。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12月21日從該院獲悉,口腔癌根治同期腓骨瓣修複手術是目前口腔颌面頭頸外科最具難度及風險性的标志性手術之一。這例手術的開展填補了汕尾乃至粵東地區的空白,友善當地口腔癌患者就近獲治。

牙龈“上火”竟是口腔癌,手術切除後以腓骨瓣修複

汕尾市民小新以為左邊牙龈長出的這塊“肉”是“上火”或“牙周發炎”,随着病情的加重,他慕名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汕中心醫院求醫。

接診他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王友元教授憑借多年的經驗,一眼看出這塊“肉”就是口腔癌,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小新罹患的是左下颌牙龈癌,需要手術擴大切除口腔惡性良性腫瘤和頸部淋巴清掃,術後口腔颌面部會形成一個大的缺損,同期以自體遊離腓骨瓣進行修複重建。”王友元教授介紹。這類手術十分複雜,手術不僅涉及口腔颌面頭頸部,還需在小腿進行遊離腓骨瓣的制取,以腓骨瓣對下颌骨缺損進行重建,并在顯微鏡下将頭頸部血管和腓骨瓣上的血管吻合,精細度要求非常高,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具難度及風險性的标志性手術。

治療團隊組織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科、手術室等相關科室專家進行疑難病例讨論,初步拟定治療方案。經過與小新及其家人的充分溝通,小新及其家人決定留在深汕院區接受治療。“以前親朋好友要看疑難雜症,要做手術常常都得去廣州。現在廣州的專家到這裡來出診,在汕尾也能做手術了!”小新家人欣喜地說道。

12月初,王友元教授團隊順利地為小新實施了左下颌牙龈癌根治術切除惡性良性腫瘤,在顯微鏡下吻合頸部和腓骨瓣上的血管,成功用遊離腓骨瓣移植修複了口腔、臉部及下颌骨缺損。

術後,小新在該院外科二區醫護團隊的精心照料下快速康複,恢複良好,現已順利出院。

男子患癌切掉下巴,醫生用小腿骨修複面容

王友元教授團隊實施手術

男子患癌切掉下巴,醫生用小腿骨修複面容

小新面容修複後順利出院

專家提醒:發現這些症狀,應警惕口腔癌!

王友元教授提醒,對待口腔癌不可掉以輕心,如果發現以下症狀需要提高警惕:

1.口腔潰瘍:潰瘍為口腔癌的常見表現,我們需要區分癌性的潰瘍與普通潰瘍。一般來說,超過兩周仍沒有好轉和愈合的潰瘍都應提高警惕,最好及時檢查。

2.口腔内不明原因的腫塊或硬塊:小新正是因為口腔内出現腫塊而來醫院就診,進而及早發現惡性良性腫瘤。對于口腔内出現不明原因的腫塊或硬塊,都應充分重視。

3.口腔内出現不能擦除的白斑或紅斑:口腔白斑和紅斑為癌前病變,在口腔白斑的患者中,約有3%-5%可發生癌變。在口腔白斑中,上皮異常增生是癌前病變性白斑的指征,一般來說,其程度越嚴重就越容易發生惡變。

4.口腔中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或功能性受限,如張口受限、咀嚼食物或吞咽食物困難,或者出現口腔任何部位失去知覺或感覺麻木,應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檢查。

發現口腔癌應該如何治療呢?口腔科方澤震主治醫師介紹,根據國内外專家共識,口腔癌需進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其中,早期口腔癌可手術治療後觀察,療效較好,而晚期或複發性口腔癌治療效果不佳。但現在引入了更多治療手段,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随着醫學的發展,目前不斷有新的藥物和治療手段治療惡性良性腫瘤。

“癌症不等于絕症!如果檢查發現得了口腔癌,應冷靜下來,主動去了解病情,及時就醫檢查以明确其病理,并且找到合适的醫生,盡可能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王友元教授說道。

據介紹,深汕院區口腔颌面頭頸外科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本部專家團隊全力支援建設,醫療團隊主要由院本部經驗豐富的醫生組成。僅去年至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颌面外科完成了1600多例口腔颌面頭頸惡性良性腫瘤切除同期顯微組織瓣移植修複重建手術,手術量居全國第二。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張陽、黃睿、方澤震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