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羽固陵一戰大敗劉邦,卻沒有扭轉時局,難道真的錯失了良機嗎?

項羽固陵一戰大敗劉邦,卻沒有扭轉時局,難道真的錯失了良機嗎?

公元前203年,劉邦在陳平和張良的建議下,撕毀了剛剛簽訂的和平協定,親自率漢軍追殺項羽,結果被被憤怒的楚軍轉身殺回來,殺得漢軍一敗塗地,狼奔豕突。因為這次遭遇戰的爆發地點在固陵,是以此戰又稱固陵戰役,也是垓下戰役的前哨戰。

每次讀到這裡,腦海中就會有一種想法,就是如果說項羽要是能夠抓住抓住戰機,乘勝追殺,擴大戰果,在韓信、彭越兩支強大的軍隊趕來之前,先行将劉邦殲滅,必然是時局倒轉,山河易主。可惜的是項羽智商不足以敷用,缺乏戰略眼光,錯失了良機。真的是可惜呀!

項羽固陵一戰大敗劉邦,卻沒有扭轉時局,難道真的錯失了良機嗎?

但轉念一想,項羽也許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的,或者又可以說,就是劉邦先行一步,早已将這種可能徹底封死了。

1.項羽的組織協調能力,比之于劉邦,差的不止一星半點呀!

其實從年齡上看,劉邦與項羽相比,毫無疑問,項羽是比劉邦更能打的,因為他年輕呀!固陵戰役這一年,劉邦是五十五歲,項羽三十一歲。你想一下,一個三十一歲的壯年漢子,肯定比五十五歲的老頭更能打,對不對。

但是項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劉邦相比,真的不是一個段位。想當初,劉邦在沛縣起兵,跟着他的都是一些販夫走卒,能夠曆經血戰,生生地把這些商販市儈打造成了天下名将。說明劉邦這個人是不簡單的。

比如小吏曹參,如賣絲缯的灌嬰,如殺狗的樊哙,假如沒有劉邦,他們也不會有封侯拜相的人生啦!這樣的強大統禦及人才培養運用能力,豈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項羽固陵一戰大敗劉邦,卻沒有扭轉時局,難道真的錯失了良機嗎?

2.劉邦能夠集衆智為己用,項羽從未有過挖掘人才的想法。

我們知道,在劉邦的身邊,是經常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人物的,他們對劉邦提出了極有價值的建議之後,劉邦都是二話不說,直接采用的。雖然這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到,真的是不容易,曆史上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再來看項羽,項羽則是一直在吃老本,不停的在消耗項梁時代積累的戰争資源。他所統轄的戰将,全都是項梁留給他的,是沒有一個後起之秀,能夠在他的陣營脫穎而出的。

就連韓信這種天才将領,在項羽的手中,也隻不過是個執戟跟班的警衛員。因為項羽是從來都沒有過挖掘人才的想法,在他的眼裡隻有自己,根本不曾有别人。這怎麼可能有人願意為他效力呢?

3.劉邦情商和智商高項羽太多。

我們知道劉邦雖然最善于用人,但是他對人卻是粗暴無禮,特别喜歡羞辱别人。動不動就指着對方的鼻頭罵祖宗,又或者以“踞而洗”的姿勢有意讓對方羞惱。而項羽則是恰恰相反,他的眼裡隻有自己,是永遠都不會承認别人能力的,不要看他對待别人的态度是溫文爾雅、溫柔體貼、溫情無限、溫瑩如玉。

項羽固陵一戰大敗劉邦,卻沒有扭轉時局,難道真的錯失了良機嗎?

劉邦之是以待人粗暴無禮,甚至無恥,那是因為他居于智力的制高點,居高臨下俯視對方,洞悉對方的心事。因為就算是對方知道他這樣做,也是無可奈何的。但項羽就不一樣了,項羽之是以待人溫柔如處子,那是因為項羽看不明白對方,全以溫和的态度為籠絡,以便忽悠對方為自己效死。

從這裡看,兩人之間在智力上是存在一條巨大鴻溝的,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是高智商地界,鴻溝以東是低智商地盤,高智商的劉邦,肯定會越過這條鴻溝,來欺負智商不夠用的項羽,這是野蠻世代人類殘酷博弈的必然。你不能要求蠻荒時代的劉邦,有着愛護低智商項羽的心思,這不符合人性。

4.項羽曾經用來橫行戰場的大殺器騎兵被劉邦給奪走了。

畢竟當時的戰馬隻能從北方購買,或者是從秦國,又或者是從燕國。但這兩個地方,全都被劉邦牢牢地控制了。此後劉邦對項羽實行了武器禁運,采用冷酷的經濟封鎖的方法,徹底斷絕了項羽恢複騎兵優勢的念頭。

項羽固陵一戰大敗劉邦,卻沒有扭轉時局,難道真的錯失了良機嗎?

是以說項羽之是以沒有抓住戰機,在固陵大勝而後全殲劉邦。是因為他根本就殲滅不了,雖然楚軍有十萬,但是項羽的個人英雄主義卻搶走了風頭,落得個整體戰鬥力低于漢軍。

而項羽是太能打了,劉邦一個人是滅不了他,但是劉邦親自帶出來的漢軍,整體的作戰能力是高于楚軍的,是以楚軍也沒有辦法拿下劉邦。這樣說來項羽在固陵之戰雖然勝利了,那隻是在激憤之下出手的,實際上并沒有太大的勝算。對此,小夥伴們有沒有其他的看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