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凡是善戰之人大都短命,古人認為,殺人之後身上會有被殺之人怨的氣,殺人越多身上的怨氣就越多。坑殺三十萬趙軍的白起,清朝名将年羹堯,還有今天我們要講的明朝常勝将軍常遇春,這些戰場上讓人聞風喪膽的将軍,都是弑殺之人,但都活不長。

曆史上的農民皇帝屈指可數,朱元璋能從農民當上皇帝,身上必然有過人之處,朱元璋的過人之處在于他的馭人之術,朱元璋能讓手下的武将忠心耿耿的跟着自己打天下。而常遇春則是朱元璋手下最能征善戰的武将之一,常遇春被人們稱為“常十萬”,他聲稱自己帶領十萬軍隊就能橫掃天下,常遇春是戰場上的常勝将軍,戰場上勝多敗少,他從25歲開始打仗,前前後後打了十幾年的仗,但在僅僅39歲時就暴斃。
1369年中旬,元軍攻打通州,朱元璋派常遇春去迎擊元軍,常遇春大勝,在班師回朝的時候,常遇春突然在路上暴斃,年僅39歲。常遇春的死因衆說紛纭,但大多數人都認可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常遇春每次打完仗之後,都急于“降火”。
常遇春常年在外征戰,在他人生39年的時間中,有十多年都在戰馬上度過,不能保證睡眠品質,這讓他的身體長期處于一個亞健康的狀态。而且常遇春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打完仗後會急于把铠甲脫掉,馬上讓自己的身體降溫。古代的铠甲非常厚重,打仗的時候戰士都會大汗淋漓,在前沖殺的常遇春會比其他戰士出更多的汗,打完仗後常遇春的铠甲都被汗水浸濕了,為了讓自己趕緊涼快一點,剛打完仗常遇春就會把铠甲脫掉,吹吹風。
要是在南方,常遇春出汗之後,脫掉衣服洗洗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河北是北方的氣候,當時還是春天,在渾身大汗沒有下去就脫去衣服,還用冷水洗了一下,懂醫學的朋友一定知道,汗液裡面含有大量的鹽分,短時間溫度驟降,就會在體内形成晶體,這樣就會得病、很不容易好。當時的北方天氣不經不再暖和,冷風的勁頭也特别大,為了追求一時的涼爽導緻常遇春患上了重感冒,這種病放在現在不是什麼大問題,吃點藥睡一覺發發汗就好了。可在當時條件惡劣的戰場可是要了命了,不僅沒有有效的醫藥可以食用,也無法得到很好地休息,常遇春是以一命嗚呼。
朱元璋在得知常遇春的死訊後,難以抑制内心的痛苦,不惜大老遠去迎回常遇春的靈柩,并且對他進行了追封,靈柩被安放在太廟,并讓自己的太子迎娶了常遇春的女兒為妻。很多人對于常遇春的死因表示惋惜,看來不管身體條件再好還是要注意保養,尤其在換季的時候,千萬别以為大意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