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陶器的鼎盛,細說唐三彩的作用與文化價值

陶器的發明标志着新石器時代的開始,這是人類首次利用大自然中天然的物品,按照自己的天馬行空創造出的一種全新的物品。是以陶器的發明在一定程度上,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曆史的發展,陶器有過巅峰,但逐漸走向了低谷。瓷器的燒造技術逐漸成熟,發展到漢代的時候,陶器逐漸被瓷器取代。就在人們即将忘記陶器的時候,唐朝時期的唐三彩再一次将陶器推向了頂峰,至此唐三彩成為了中國古代陶器的象征。

而本文将為大家重點介紹在大唐盛世巅峰一時的唐三彩文化價值。

中國陶器的鼎盛,細說唐三彩的作用與文化價值

一、唐三彩的曆史淵源

在盛唐時期,國家繁榮昌盛,經濟、文化、政治發展迅速,這直接導緻了在當時社會上的制陶業發展繁榮,手工業的繁榮發展讓制陶工藝的品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再加上大唐盛世,厚葬之風盛行,是以色彩絢麗的唐三彩,便成為了帝王将相陪葬品的首選。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總稱,那麼為什麼偏偏是數字“三”呢?唐三彩是以黃、白、綠為基本釉色。而衆多考古學家在唐朝的墓穴中所挖掘出的各種陶俑、陶器中發現出不同的色彩:白、淺綠、深藍、黃、褐色等等,色彩豐富程度可見一斑,是以将這批文物稱之為唐三彩。

但也有一些曆史學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提,在早期出土的唐朝彩釉、雕塑中,大多是紅綠白三種顔色,是以,“唐三彩”的名稱由此而來,對于這兩種說法,學者們意見不一。

在1905~1909年期間,當時正處于隴海鐵路修建時期,洛陽北邙山一帶由于工程失誤,偶然發現了大批的唐代墓穴陪葬品。此時唐三彩得以重見天日,并出現在世人眼前。這批唐三彩一經發掘,立刻引起了國内外研究學者的重視,而唐三彩也成為了中外陶器界一顆璀璨的明珠。

中國陶器的鼎盛,細說唐三彩的作用與文化價值

二、唐三彩的作用

唐三彩的種類豐富多樣,大緻分為以下四種:人物塑像,動物塑像,生活用具,模型。不同種類的唐三彩具有不同的作用。

(1)作為陪葬的冥器

中國古代人民崇敬鬼神,是以在人死後,向來有厚葬的傳統。而根據現在唐三彩的出土情況來看,很大程度上,唐三彩的一大作用是作為陪葬的冥器。而對于陪葬的冥器,官家明文規定,根據官員品級高低,決定唐三彩陪葬的規格:“三品以上的官員陪葬冥器90件,五品以上的官員陪葬冥器60件,九品以上的官員陪葬冥器40間”。

(2)作為生活用具

唐三彩器物與日常生活用品一一對應,造型豐富多彩,例如盤子、碗、壺、罐、瓶、尊、缽、枕等等。除了這些生活用具,也有亭台樓閣,還有行走外出所需的車、馬,當然也不會缺少護駕的武士與侍候的侍女。這極有可能是古代人為了讓死者在墓穴中,能夠享有與生前同樣的生活與地位而準備。是以我們能知道,唐三彩在唐朝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所應用。

中國陶器的鼎盛,細說唐三彩的作用與文化價值

三、唐三彩的文化價值

唐三彩盛産于唐高宗到唐玄宗時期,它是唐代藝術史上的耀眼明珠,但同時也是盛唐時期文化的見證者。無論是在中國美術史上還是在文化史上,唐三彩都有着獨樹一幟的價值。

我們可以通過唐三彩更好地了解大唐盛世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社會風貌,整個唐朝社會都如同縮影一般,被唐三彩所見證,它的文化價值,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本文将從以下四點來論證唐三彩的文化價值。

(1)唐三彩興起的文化背景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唐三彩産生的曆史淵源,但實際上當時唐朝社會的文化背景,是推動唐三彩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唐朝時期,中國的社會發展處于上升階段,而在此期間,唐朝的藝術發展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而陶瓷業的發展以及雕塑、建築等藝術水準的提高,導緻這些手法互相結合。再加上唐代飲茶之風盛行,也促進了瓷器的發展,國家也重視工業發展,為此官府還專門設定了“将作監”“少府監”等機構,加強對瓷器、金工、漆器、染織等手工業的發展。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唐三彩随之産生。唐三彩以高嶺土為坯,含銅、鐵、钴、錳、金等礦物為釉料着色,加入煉鉛熔渣和鉛灰,燒制中釉面擴散蔓延,水乳交融,自然生成美輪美奂的絢爛色澤,尤以鉛黃、綠、青三彩常見,雍容華貴,猶如大唐之盛世。

唐朝貞觀和開元時期,唐朝國力的發展達到頂峰,而此時國力增強,無論是皇族、高官亦或是百姓,生活水準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生活水準得到滿足後,人們開始将精神放置于宗教,宗教文化随之出現。

同時部分高官生活的腐敗,讓厚葬之風随之産生,唐三彩成為了一種流行的陪葬器具,是以無論是高官還是百姓,厚葬之風随之興起。唐三彩,既作為一種陪葬冥器,又作為宗教用具,随之興起于社會,甚至在中國陶器史上達到了巅峰。

(2)唐三彩所展現出的時代人文價值

在唐三彩的出土中,曾經出現了大批的人物陶俑,這些人物陶俑的造型都是十分逼真且生動形象的,并且色彩豐富多彩,看上去十分的富麗堂皇,這與當時唐朝統治者愛好奢華的社會背景相關。

在唐三彩的女性陶俑中,她們的體态大多肥胖,梳着高高的發髻,妝容秀麗,這些陶俑的的服飾大多數都是上身襦裙,下身長裙,腳踏尖頭鞋,這同樣符合當時唐朝女子的妝容,展現了一定的人文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唐朝的思想文化十分開放,對于女性的穿着沒有太多的束縛,是以這些女性陶俑中,她們的上衣大多圓領露胸,這同樣展現了唐朝文化開放的特點。

在唐三彩出土的一些動物俑工藝品,駱駝占據了絕大的部分。這是由于在唐朝時期的絲綢之路經常出現駱駝,而駱駝也成為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唐三彩中的那些駱駝俑工藝品,也讓人們看到了唐朝時期對外交流貿易的文化象征。

中國陶器的鼎盛,細說唐三彩的作用與文化價值

(3)唐三彩是唐朝文化的縮影

早在唐朝初期,唐三彩便已經成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産物,輸出于國外。北韓制造了以日常器皿為主體的“新羅三彩”;而日本則出現了備受皇室貴族或僧侶喜愛的“奈良三彩”,并且功能都大多作為殉葬品使用,後來人們又在意大利等其他國家發現了唐三彩的蹤迹,這足以證明了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史上,唐三彩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

除此之外,唐三彩憑借其本身特殊的功能,也成為了唐朝文化的縮影。最初的唐三彩作為一種生活用具,以其生動形象的造型,色彩明豔的釉色,成為了人們所喜愛的工藝品,而唐三彩的本身制造技術也展現着唐朝文化的包容開放。

但随着貞觀之治的出現,唐朝國運昌盛,而此時官員腐敗,厚葬之風盛行,唐三彩成為了陪葬冥器,從後世唐三彩的出土中,我們仍然能夠感歎唐三彩的精緻與明豔逼真,那大唐盛世仿佛一幕幕的出現在我們眼前。但回想起來,是否當唐三彩成為陪葬冥器的時候,就預告着唐朝已經逐漸走向了下坡路呢?

四、唐三彩為何消失于唐朝

由于唐三彩的胎質松脆,防水性能十分差,實用性低,是以它隻能用于觀賞或作為陪葬冥器。而随着實用性更高的青瓷和白瓷的産生,唐三彩的制作逐漸衰退,尤其是在安史之亂後,唐朝的日漸衰弱,導緻了唐三彩的進一步消失。

在唐朝滅亡後,大部分的後世的統治者,堅決抵制厚葬之風,而是唐三彩作為陪葬冥器,制作它的已經寥寥無幾了,盡管後來産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是在品質與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如唐三彩,而唐三彩就這樣被埋在了地底,直到近現代才重見天日。

中國陶器的鼎盛,細說唐三彩的作用與文化價值

五、結語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鼎盛時期,唐三彩以其造型逼真,色彩明豔而在中國陶器史上著稱。随着曆史的流逝,唐三彩成為了唐朝社會文化的象征,有史學家認為:“唐三彩是盛唐文化中最有代表的物質載體”。

早在唐朝初期,唐三彩便已經輸出國外,被外國人民所喜愛,而在今天唐三彩更是成為了全世界的瑰寶。它所展現的是大唐盛世的的縮影,充滿着活力的色彩,是盛唐藝術相容并蓄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封建時期的藝術瑰寶!時至今日,唐三彩在市場上被拍出天價。我們能夠看到,唐三彩的文化價值仍舊被世界所認可。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陶瓷器發展研究》《中國古代陶瓷史發展》《唐三彩曆史研究概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