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西北部,存在一個名為“夏爾西裡”的自然保護區。
這個自然保護區的自然資源儲存得相當完好。
無論是雪山還是草地,都維持着最為原始的模樣。
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都栖息在這個美麗的自然保護區當中。
甚至有實地科考學家聲稱:被認為早已經滅絕的賽加羚羊,或許仍然在當地生存。
夏爾西裡已經成為了它們的最後一片家園。
夏爾西裡的風景,俨然猶如現代的“桃花源”;夏爾西裡,被中央電視台稱為“最後的淨土”,
然而,該地區雖然位于我國新疆,但在香港回歸一年之後,才重新回歸我國。
在曆史上,夏爾西裡的歸屬問題始終存在争議。我國以及前蘇聯、哈薩克斯坦都曾對其駐兵保護。
早在清朝時期,我國就已經将新疆地區納入版圖。
那麼,位于新疆内部的夏爾西裡又為何會被他國控制呢?
這個神秘莫測的自然保護區,最終是怎樣回到祖國懷抱的呢?

(夏爾西裡自然保護區)
阿古柏的成長
這一切,還要從一個名為阿古柏的人開始說起。
18世紀,清朝已經逐漸走向衰敗。
而位于中亞地區的浩罕汗國,卻憑借四處征戰以及商業貿易逐漸成為了一個強大且繁榮的國家。
阿古柏的少年時代,就是在這樣一個逐漸強大的國家度過的。
好景不長,這個憑借四處征戰而興盛的國家,由于國家内部權貴階層的明争暗鬥與權利角逐,最終導緻政局動蕩。
繁榮的浩罕汗國最終還是像其他汗國那樣,走上了分崩離析的道路。
青年時期的阿古柏也受到波折,不得不四處投奔其他強大勢力。
(阿古柏)
阿古柏在1847年,将自己的妹妹獻給了塔什幹的阿奇木納爾·默罕默德·汗。
是以他受到了這位阿奇木的垂青,自此一路官運亨通。
最終,他被任命為阿古摩斯傑德的阿奇木。
在阿古摩斯傑德擔任阿奇木的這幾年,阿古柏大肆掠奪當地的自然資源與居民的勞動成果,并以此獲得了大量财富,完成了初步的資本積累。
這為他日後入侵新疆奠定了基礎。
此時,浩罕汗國宮廷内部政變不斷,各個投機主義者都希望能夠從中分一杯羹。
本就不安分的阿古柏又怎能無動于衷?
在阿古摩斯傑德站穩腳跟以後,他便将目光瞄向了宮廷,并與早年曾遭受政治迫害的毛拉汗一同,積極策劃推翻浩罕汗國呼達雅爾汗的統治。
(謀劃叛亂的阿古柏)
毛拉汗在1852年,政變成功,成功奪取了他夢寐以求的汗位,阿古柏也是以獲得了封賞。
然而,短短十年後,毛拉汗便死于另外一場宮廷政變。
而那個當年被他拉下馬的呼達雅爾汗,再一次重登汗位寶座。
在這兩場政變中,阿古柏左右逢源,不僅沒有受到處罰,反而接連升職,最終成為了汗國著名權臣阿裡姆·庫裡的馬前卒。
在這麼多場宮廷政變中,阿古柏接連背叛毛拉汗以及呼達雅爾汗,獲得了常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地位和榮譽。
但面對這樣一個背叛如喝水的臣子,阿裡姆·庫裡顯然不會對其付諸真心。
阿古柏在1864年,被調往塔什幹。
這本是讓他遠離權力中心的一則計謀,但同年阿古柏在當地與俄軍交戰,獲得了塔什幹之戰的勝利。
這使得阿古柏在當地軍民心中的影響力大大提升。
這一切都讓阿裡姆·庫裡意識到:
此人在未來恐怕會威脅到他的地位,必須再一次将其調離。
阿古柏之亂
新疆地區的反清民族起義在1865年1月,已經鬧得沸沸揚揚。
阿裡姆·庫裡看中了這一時機,指令阿古柏入侵南疆。
這樣做既可以将其進一步遠離中央權力中心,還可以擴大汗國的統治疆域。
此次入侵,史稱“阿古柏之亂”。
雖然阿裡姆·庫裡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但終歸人算不如天算。
多年來的宮廷政變大大内耗了浩罕汗國的實力,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強度,早就已經大不如前。
四個月之後,距離阿古柏入侵新疆還沒有多久,沙皇俄國便攻陷了浩罕汗國的首府。
此時的沙皇俄國,想要進一步擴大自身在新疆地區的貿易優勢。
阿古柏則是希望自己侵占的清廷領土,能夠得到他國的承認。
雙方一拍即合,開始暗中勾結在了一起,并達成了非正式協定。
(阿古柏入侵路線圖)
此時的清廷采取了什麼樣的反應呢?
很遺憾,或許是因為新疆地處偏遠,又或是東南沿海一帶的事務已經讓清廷焦頭爛額,從阿古柏入侵新疆,再到1867年阿古柏自建“哲德沙爾汗國”,清廷不僅沒有做出任何反應,甚至沒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那麼,新疆是從何時開始受到清廷的重視呢?
答案是伊犁的淪陷。
伊犁地區土壤肥沃,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既是中亞東西地區的交通樞紐,也是南下喀什噶爾的門戶。
無論是阿古柏還是沙皇俄國,都希望能夠吞下這塊肥肉。
(伊犁戰略意義顯著)
沙皇俄國在1871年,借口當地存在反叛割據勢力,直接出兵武力搶占了伊犁地區,并同時震懾當地的阿古柏政權。
這使得阿古柏不得不對沙皇俄國采取妥協屈服的态度。
次年,沙俄正式承認阿古柏政權,雙方簽署了通商條例,大肆在新疆地區掠奪資源。
左宗棠收複新疆
在中國的曆史上,左宗棠僅憑收複新疆一事,就可以擁有一個很高的曆史地位。
當清廷面臨海防、塞防的争論時,1874年,他力排衆議,提出了海塞并重的觀點,并主動要求派兵收複新疆,平定當地的叛亂。
左宗棠在1875年,被任命為欽差大臣。
他編組了一支以劉錦棠、金順以及張曜為主的作戰部隊,目标直指以阿古柏為首的敵對軍隊!
(晚清名将劉錦棠)
阿古柏以及沙皇俄國等國外勢力控制的範圍龐大,再結合當地複雜的地理地形,左宗棠制定出了“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戰略。
伊犁雖然重要,但并不第一時間奪回該地區,而是先從新疆交通要從烏魯木齊入手。
古牧地之戰在1876年8月,正式打響。
劉錦棠部隊僅僅通過陣亡百餘人的代價,便殲敵數千餘人,給阿古柏來了一個下馬威。
趁勝追擊,劉錦棠主力部隊迅速集結,一路向着烏魯木齊挺進。
阿古柏方守城部隊得知清廷來襲,當即決定棄城逃跑,烏魯木齊之戰取得圓滿成功。
(入疆清軍)
同年8月中旬,金順部、劉錦棠部以及伊犁将軍榮全等部合流,一同對瑪納斯進行總攻,并最終于11月完全攻克。
自此北疆地區除了伊犁全部收複。
但礙于此時已經臨近冬天,于是左宗棠便決定稍作休整,等待第二天春天再繼續發起進攻。
收複北疆看上去似乎沒有太大難度。
這是因為阿古柏等勢力主要盤踞在南疆一帶,是以此次收複新疆一役。
難點主要在南部地區,這一點無論是左宗棠還是其餘衆人都心知肚明。
是以,冬季來臨時清軍雖然原地休整,但以左宗棠等人為首的主要将領,一直在不斷研究來年春天的戰略部署。
(清軍練習火槍)
時光荏苒,第二年的春天如約而至。
左宗棠的主要戰略部署可以分為三條路線,劉錦棠部以烏魯木齊為據點南下直搗坂城、張曜部由哈密西側進攻、徐占彪則越過天山南下。
最終三支大軍合流,目标直指阿古柏的老巢喀喇沙爾!
坂城一役在1877年4月,正式打響。
此次戰役以清軍完勝而告終。
值得一提的是,劉錦棠部對俘虜采取了優待政策,為他們發放衣糧并準許他們歸鄉。
事實證明,優待政策對于瓦解敵方内部士氣有着無與倫比的優越性。
阿古柏擔心投降的風氣席卷軍隊内部,處死了大部分已經投降并打算歸鄉的士兵。
沒想到此舉起到了反作用,軍隊内部的投降風氣更甚。
顯然此時的阿古柏已經大勢已去。
(收複南疆圖示)
攻克坂城以後,戰略部署的第一步已經圓滿結束。
劉錦棠部協助張曜以及徐占彪接連攻克了托克遜以及吐魯番等地,收複了對于南疆至關重要的三座城池。
在這一過程中,阿古柏倉皇出逃,在庫爾勒離奇身亡。
至于具體死因不同史料的記載均有出入,但作為領頭羊的阿古柏死亡,就已經注定了這場平叛勢必會取得圓滿成功。
阿古柏死後清軍士氣高漲,稍作休整之後,1877年9月,清軍再一次吹響了進攻的号角。
此次出征,僅僅通過一個月的時間便接連攻克南疆四座城池,并以乘勝追擊之勢進攻餘下的四座城池。
清軍在1878年1月2日,收複了最後的城池和阗。
至此阿古柏政權被剿滅,除伊犁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得以收複。
(塞加羚羊)
伊犁談判
上文曾提到,沙皇俄國悍然出兵伊犁,打的幌子是當地有反叛勢力,影響到沙俄在當地做生意。
正因如此,他們曾在控制伊犁後對清廷表示,一旦新疆的叛亂平息,伊犁自然會交還給清廷。
沙俄之是以敢做出這樣的保證,自然是認為清廷無力收複新疆。
然而,眼前的戰果擺在他們的面前,不由得讓俄國人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直接将伊犁還給清廷,這是俄國人不可能同意的。
是以,沙俄與清廷決定就伊犁問題進行談判,而我方派出去的談判代表則是一位名叫完顔崇厚的外交家。
可事實證明,這位外交家不僅談判能力不行,甚至大有賣國求榮的勢頭。
(完顔崇厚)
在俄國,崇厚沒有經過朝廷的允許,便私下與俄國人簽署了《裡瓦幾亞條約》。
這個條約的内容簡單來說,就是以賠款以及割地為代價,換來本應獲得的幾座城池,并且保留俄國人在當地的所有特權。
要知道,清廷可是打赢了這場戰争,卻再一次收獲了這樣一份不平等條約,這是所有人都無法接受的。
消息傳回國内以後,滿朝文武都憤怒不已。
清政府最終決定将崇厚治罪,并以崇厚私下簽署條約為由拒絕承認這份協定的合理性。
沙皇俄國剛剛吃下去的領土,卻又被清廷以這樣的理由拒絕。
沙皇的惱怒可想而知,一場可能的戰争即将拉響。
(左宗棠)
“衰年報國,心力交瘁,亦複何暇顧及。”
六十九歲的左宗棠抱着帶病的身軀,誓要與沙俄決一死戰。
清廷的積極備戰以及左宗棠的決心,讓沙俄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發動這場戰争需要付出的代價。
此時的沙俄政府,剛剛經曆了第十次俄土戰争。
雖然戰争的結果是以沙俄獲勝為告終,但立刻與清帝國這個巨人展開戰争很顯然是不劃算的。
就這樣,沙皇俄國決定後退一步,重新與清廷進行談判。
(伊犁條約原稿)
就這樣,在1881年的2月21日,我國近代史上知名的《中俄伊犁條約》正式簽署。
從性質上來看這仍然是一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但相較于上一份合約已經好了很多:
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仍然被劃為沙俄所有,其中就包括了本文開頭提到的知名自然保護區夏爾西裡。
回歸祖國
在曆史上,沙皇俄國侵占我國土地總面積約為160萬平方公裡左右。
時間來到20世紀,伴随着沙皇俄國以及清王朝的覆滅,這些被侵占的土地被蘇聯繼承,中國則開始探求獨立自強的道路。
整整半個世紀的時間,我國既沒有足夠的實力來與蘇聯談論關于這些土地的歸屬,也沒有足夠的精力來應對此事。
畢竟對抗日本的侵略戰争,是更為重要的一件事。
是以,即便清王朝已經被推翻,這些被割讓的土地卻仍然沒能在第一時間要回來。
随着時間的不斷推移,我們取得了抗日戰争以及解放戰争的勝利,建立了獨立自主的國家,并與蘇聯交好,學習蘇聯的社會制度以及先進經驗。
(中蘇交好)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無論是中方還是蘇方,都在盡量避免提及邊境問題,避免雙方的友好關系因邊境争端而産生沖突。
是以,在中蘇建交初期,兩國就該問題上達成了一種默契的和諧。
然而,20世紀50年代末以及60年代,曆史上曾存在争議的土地,全部被蘇聯強制出兵占領,成為了蘇聯實際管控的中蘇争議區。
其中,包括夏爾西裡。
(中蘇交惡)
在此後的數十年時間裡,中蘇争議區實際上完全被蘇聯控制。
然而,20世紀90年代,伴随着蘇聯的解體,事件發生了轉機。
由于蘇聯這個紅色巨人的倒塌,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不僅遭到了嚴重的削弱,同時也讓大量蘇聯時期的資源被各國瓜分。
我們熟悉的夏爾西裡自然保護區,是以被哈薩克斯坦實際控制。
(哈薩克斯坦士兵)
中國在1992年,與哈薩克斯坦建交,并于同年通過談判的方式來解決中哈邊境問題。
多年來,我國邊境一帶的諸多争議問題,都是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進行的。
中方與哈方的邊境談判整整持續了6年時間,并最終于1998年簽署了《中哈國界補充協定》。
該協定中規定,中方放棄阿拉山口北部100餘平方公裡的戈壁荒漠,換來夏爾西裡地區的實際控制權。
自此,接連被沙俄、蘇聯以及哈薩克斯坦實行軍事管控的夏爾西裡,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結語:
夏爾西裡的環境優美氣候宜人,被譽為“最後一片淨土”。
這樣一座珍稀的“天然基因庫”重新收回至祖國的懷抱,其曆史意義是重大的。
正是因為祖國實力的不斷強大,美麗的夏爾西裡才得以回歸。
在曆史上,當國家處于實力弱小的時候,那些周邊國家紛紛露出獠牙,争先恐後地蠶食我們的民族利益。
然而,面對着這樣的苦難,我們并沒有輕言放棄,而是通過數十年的時間不斷追趕,讓我們的祖國重新變得強大。
香港、澳門以及夏爾西裡的回歸,再一次莊嚴的向全世界證明:隻要是中國的領土,一分一毫也不能少!
參考資料:
[1]楊紀. 夏爾西裡 中國最後的“淨地”[J]. 新西部,2015(09):84-87.
[2]馬嘯. 國内五十年來左宗棠在西北活動研究述評[J].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02):126-136+150.
[3]瑪麗亞木·阿布來提. 論左宗棠收複新疆[J]. 新疆地方志,2005(03):54-57.
[4]石滄金. 沙皇俄國與阿古柏政權的關系——兼析沙俄與英國的相關角逐和争奪[J]. 史學集刊,2006(05):29-36.
[5]董大亮,洪戎. 左宗棠收複新疆之役的戰略合力形成路徑探究[J]. 蘭台世界,2020(07):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