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狐假虎威的徐世昌,第一次直奉戰争後反而被張作霖嫁禍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三百三十一):一山更比一山高。

民國十一年夏天,北洋廟堂炙手可熱的角兒,非一代玉帥吳佩孚莫屬。挾擊敗皖系軍閥之威,在第一次直奉戰争中再次大勝奉系軍閥,不可一世的東北王張作霖,也不得不避其鋒芒,心不甘情不願地退回關外,将北洋中樞的權柄拱手相讓。不過這隻心機似海的“東北虎”也一直在等待着時機反撲,而且北洋廟堂名義上的總統徐世昌,也不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善茬兒。作為在魚龍混雜的晚清宦海都能左右逢源的“水晶狐狸”,徐世昌的尴尬處境,是北洋軍閥勢均力敵的産物,馮段相争時從容出山,直奉相争時搖擺不定,在各方力量之間長袖善舞,一直盡力維持面面俱到。

狐假虎威的徐世昌,第一次直奉戰争後反而被張作霖嫁禍

但是,作為曾經的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對于奉系軍閥自然心有偏愛,也不惜狐假虎威,與張作霖眉來眼去。不過當奉軍戰敗撤退時,張作霖不忘對于身邊這隻“水晶狐狸”放一把野火,畢竟徐世昌一直以來不肯完全接受張作霖的排程,更多的時候還是見風使舵。是以張作霖将奉軍入關激化直奉戰争嫁禍給徐世昌,聲稱自己派兵入關,是徐世昌差遣其弟徐世章和秘書吳笈孫,先後到奉天當說客,請他揮師前來“拱衛京師”,直接将奉系軍閥的推波助瀾推得一幹二淨。一切都嫁禍給了徐世昌去收拾,“水晶狐狸”在同樣老練的“東北虎”面前,隻能啞巴吃黃連。

狐假虎威的徐世昌,第一次直奉戰争後反而被張作霖嫁禍

其後,徐世昌自然懂得大樹底下好乘涼,是以不能丢掉張作霖這塊招牌,否則就在直系軍閥面前沒了“扯虎皮,拉大旗”的籌碼,自己狐假虎威的戲份,也就唱不下去。為此,徐世昌在懲戒奉系軍閥的指令釋出後,又密電向張作霖解釋,同時勸他暫勿退兵,等待有利時機卷土重來,畢竟狐假虎威需要條件,那就是這隻東北虎不可以卸甲歸山。然而徐世昌這種兩面三刀的做法,更加引起了吳佩孚的反感,此時直奉雙方角力大局已定,吳佩孚有實力對徐世昌興師問罪,而且張作霖臨走前,也沒少在兩人之間摻沙子,是以狐假虎威的徐世昌,也算是露出了狐狸尾巴。

狐假虎威的徐世昌,第一次直奉戰争後反而被張作霖嫁禍

最終,既然沒有了張作霖這棵大樹可倚靠,徐世昌隻好祭出另一個法寶,那就是“拖”字訣。對于直系軍閥新秀孫傳芳的通電勸退,徐世昌發表通電說:“鄙人雖在草野,得以餘年而享太平,勝于今日十倍,一有合法辦法,便即奉身而退,絕無希戀。”擺明了就是賴着不願意走,一直拖到是年六月二日,吳佩孚麾下的錢少卿,一連打了幾次電話到徐世昌府上,詢問徐世昌何時離京。當時徐世昌正在設宴招待顧維鈞,于是在宴會後宣布辭職,暫時告别北洋廟堂。不過徐世昌的各種手腕與戀棧,更多的是文人好名的無奈,作為一介書生,與一群“草頭王”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在廟堂之上除了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自然也少不了狐假虎威的縱橫捭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