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戰将系列64:鄧嶽(三)
作者:桅杆
鄧嶽性格直爽,快人快語,從來都是有話直說。在戰争年代,由于能打仗,晉升快,難免年輕氣盛,争強好勝。尤其是打仗争主攻,争到了笑哈哈,沒争到氣呼呼。但他并不是猛張飛,也頗有政策。
東野3縱有3大金剛,即鄧嶽、甯賢文、徐國夫,都是能打能争的主。尤其是鄧嶽與徐國夫之間,平時關系非常好,可每次争主攻,都是面紅耳赤,怒目相向,吵得一塌糊塗。3縱曆任司令員,包括韓先楚在内,每次打仗前,都為讓哪個師當主攻而頭痛。今天就說說鄧嶽的這些事。

鄧嶽
(一)一向快人快語的鄧嶽,這次一言不發
3縱(40軍)的老人都知道,鄧嶽向來都是快人快語,有話直說,打仗靠前,開會發表意見也從不落人後。但有一次作戰會議,需要各抒己見時,鄧嶽自始至終是一言不發。這又是為什麼呢?
那是在第四次臨江保衛戰的作戰會上。1947年3月27日開始,東北敵軍調集7個師,第四次進攻臨江,形勢非常嚴峻。遼東軍區決定以3縱司令員曾克林、4縱副司令員韓先楚組成臨時前線指揮部,具體指揮此次作戰。會上,就先打弱敵、還是先打強敵,發生了著名的曾、韓方案之争:曾克林主張先打弱敵,韓先楚主張先打強敵。鄧嶽是3縱主力7師師長,但贊成先打強敵,按照平時的風格,肯定是第一個站出來表态。但這次,他從頭到尾一句話也沒說。這讓3縱及各師其他上司非常奇怪。
鄧嶽不說話,是為了避嫌。這次開會前,3縱及各師幹部大多不認識韓先楚。而鄧嶽和韓的關系太密切了:都出自四方面軍,還是同鄉(一個麻城,一個黃安),在黨校1大隊是搭檔(一個隊長、一個副隊長),又是一同随黨校幹部隊進軍東北的。
兩人抵達東北後,一個配置設定在3縱,一個去了4縱,已經1年多沒見了。就在開會之前,兩人還叙了好長時間的舊。鄧嶽是曾克林的部下,與韓先楚有這層關系,就不好公開支援韓的方案了。但以他的性格,又不能說違心話,是以就來個一言不發。由此可以看出,鄧嶽也是頗有政策的。
韓先楚
(二)年輕氣盛,沒争到主攻鬧情緒
1946年9月底,東總發現西豐、海龍一線敵兵力比較薄弱,遂指令3縱逐一攻取,以打亂敵人進攻北滿的兵力部署。
在3縱,3個師長,尤其是鄧嶽與徐國夫之間,每次都為主攻争得不可開交。這次,是四平撤退後的第一次進攻戰鬥,大家都憋了一股氣,在主攻問題上兩人又争了起來。
在3縱,公認的是鄧嶽最能争,最能搶。可這一次,徐國夫占得先機:當時3縱參謀長是解方。在四平撤退的混亂期間,徐國夫曾在梅河口指揮9旅部隊,掩護解方的遼東軍區機關轉移。有了這段交情,徐國夫提前做了解方的工作。
在3縱司令員程世才主持的作戰會議上,鄧嶽與徐國夫展開了激烈争奪,擺事實、講道理,各盡所能,不擇“手段”。關鍵的時候,解方支援了徐國夫,最後把主攻西豐的任務交給了9師,7師負責阻擊西安(今遼源)方向的增援之敵。
任務宣布後,鄧嶽一言不發,氣呼呼地離開了會場,政委羅舜初叫他,他也“沒聽見”,騎上馬就走了。與之相反,在回師部的路上,五音不全的徐國夫唱起了京戲。
随後,各部隊開始向指定地點運動。路上,鄧嶽仍是一臉陰沉,一言不發。這時,解方趕了過來,單獨聊了幾句後,鄧嶽臉上立馬燦爛起來。原來,解方告訴鄧嶽:駐守西豐的是敵新6軍207師工兵團,而駐西安的也是敵207師部隊,全美式裝備,戰鬥力強,也比較狂妄。是以,一旦西豐打起來,西安之敵必會增援。縱隊對你放心,才安排7師到這個方向打援。這顯然是安慰鄧嶽。不能不說,解方的确是高手,協調能力極強,幾句話就讓氣呼呼的鄧嶽眉開眼笑。
鄧嶽之是以陰轉晴,是從解方的話中聽出了味道。他立即改變部署,把阻援改為打援,把阻擊改為伏擊:把21團置于正面,準備節節抗擊,誘敵深入;19、20團埋伏在西安到西豐的公路兩旁,準備伏擊援敵。
戰役基本按鄧嶽預計的方向發展。9師開始攻擊西豐後,西安之敵派207師5團4個營,分成2個梯隊出援。7師一舉将其第一梯隊2個營全殲。這一仗幹淨利落,戰果也不小。可惜的是,敵人第二梯隊行動緩慢,遲遲未進入伏擊圈。
(二)遇到“鄧瘋子”,韓先楚也實在沒辦法
當年,我軍部隊裝備改善主要靠戰場繳獲,兵員相當一部分也靠俘虜補充。是以普遍認為主攻是“吃肉”,功勞大,繳獲多;阻援是“啃骨頭”,是配角,傷亡不小,繳獲很少,吃力不讨好,敵人要是不出援連仗都撈不到打。
是以,我軍部隊争主攻的原因,一是指揮員和部隊戰鬥欲望強烈,二是當主攻戰功大,三是當主攻“有肉吃”。這種争主攻的現象不僅在3縱,在四野、在其他野戰都普遍存在。據說,華野一些縱隊司令、甚至兵團司令對粟裕有意見,原因就是這些縱隊長期負責打阻擊,打不上主攻。
從3縱戰史看,多數主攻任務還是由7師承擔的。
1947年12月底,在圍殲敵新5軍的文家台戰鬥前,韓先楚準備由9師擔任主攻,在會前溝通時,師長徐國夫很高興,因為9師已經好久沒打主攻了。可到會上宣布時,主攻任務又給了7師,9師負責阻援。這一下徐國夫火了,會上就要站起來争辯,被政委譚開雲給按住了。一散會,徐國夫就逮住韓先楚理論:“不是說好的事嗎,司令怎麼能說話不算數?”
韓先楚無奈地說:“國夫,那鄧嶽鄧瘋子死磨硬泡,非要打主攻不可,我實在沒辦法呀。下一次戰鬥讓你們師打主攻。”
這時,徐國夫正在氣頭上,也不管什麼上下級了:“誰搶就是誰的呀,誰不會瘋啊?你這個司令哪樣都好,就是老鄉觀念太重。”這話說得夠難聽、也夠重的了。韓先楚聽了也沒生氣,隻是說:“不能這麼說啊,我也有苦衷,多體諒點吧。”
徐國夫
從這一點,你可以看出鄧嶽有多能搶,這次硬把徐國夫嘴裡的肉給摳了去。但從另一方面,鄧嶽的背後也有部隊曆史的原因。3縱是由山東3師、警備3旅和冀東部隊合編而成的,核心是羅舜初從魯中帶過來的3師和警備3旅。這個曆史因素,也不能不考慮。
不得不說,鄧嶽和7師也确實讓人放心:打義縣、打配水池、打錦州、在遼西走廊打掉廖耀湘兵團指揮所、打海南島、打響抗美援朝第一槍等等,7師都是主力,仗仗都很出彩。在海南島戰役中,第一批、第二批偷渡,40軍都是由7師承擔的,而43軍則由128、127師部隊各承擔一批。1950年4月16日大規模渡海登陸時,7師其餘部隊也全部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