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書上詭異的蒙古戰争:十萬大軍互砍10小時,結果死了68人?

史書上詭異的蒙古戰争:十萬大軍互砍10小時,結果死了68人?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明朝的第10位皇帝,也是一位很有個性的皇帝,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貪玩,代表作是建立豹房。其實朱厚照除了貪玩外,還有着過人的“軍事才能”,單從他的谥号“武宗”,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能征善戰,崇尚武功的皇帝。

史書上詭異的蒙古戰争:十萬大軍互砍10小時,結果死了68人?

朱厚照從小的夢想就是像祖先朱元璋、朱棣那樣騎着馬,南征北戰,大敗天下無敵手,隻是由于環境的原因一直沒有實作自己兒時的夢想。

時間到了公元1517年,朱厚照接到邊關急報:蒙古王子率5萬大軍來犯,朱厚照聽到消息後,不是驚慌失措,而是喜出望外,因為他終于等到一展宏圖的機會了。當群臣聽到皇帝要禦駕親征的消息後,嚴厲拒絕了皇帝的要求。

當然大臣們是替皇帝的安全着想。要知道,距離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才過去了70多年,明朝大臣們現在心裡還有陰影呢,是以一萬個不願意讓皇帝禦駕親征。朱厚照呢是鐵了心的要出去,于是在手下江彬的幫助下,順利的出了居庸關,然後來到了宣府。

史書上詭異的蒙古戰争:十萬大軍互砍10小時,結果死了68人?
史書上詭異的蒙古戰争:十萬大軍互砍10小時,結果死了68人?

朱厚照想要打仗,以皇帝的身份是不行的,他自己給自己封了一個官:總督軍務威武大将軍總兵官,同時還定了級别和俸祿,看起來像模像樣的。

1517年10月份,蒙古小王子的5萬大軍準備攻打大同,邊關守将和下人們都急了,苦口婆心的勸皇帝趕快回北京,無奈朱厚照已經下定決心,要和蒙古軍一決雌雄。朱厚照不慌不忙,調兵遣将,從容應戰。

前幾次都是小規模的接觸戰,未分出勝負。明軍和蒙古軍真正的較量是在應州城,蒙古軍負責攻城,明軍則是守城。戰鬥從早上天不亮一直持續到下午日落,蒙古軍撐不住了,小王子隻好下令退兵。

史稱“應州大捷”(戰鬥的過程大捷自行腦補一下哈)。值得表揚的是朱厚照自己還親手殺死了一名蒙古兵。

史書上詭異的蒙古戰争:十萬大軍互砍10小時,結果死了68人?
史書上詭異的蒙古戰争:十萬大軍互砍10小時,結果死了68人?

奇怪的是朱厚照死後,大臣們寫的《武宗實錄》,裡面卻記載了很詭異的結果: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我們知道,當時蒙古軍是5-6萬人,明軍比蒙古軍還要多一些,雙方加起來10萬多人,在一塊火拼了十幾個小時,最後竟然死了這麼幾個人,顯然是有問題的。

隻能說明一個結果,後人在黑朱厚照,畢竟這位皇帝玩世不恭,貪玩,自然不受到大臣們的待見。另外從史書來看,從此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蒙古鞑靼部再也沒有敢侵犯明朝,這得給蒙古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才不敢來犯呢?

如果僅僅隻是死了幾十個人,就不敢侵犯,這也太不符合蒙古的血統了。顯而易見,應州之戰,蒙古軍傷亡慘重,被打怕了。而這場毫不起眼的戰鬥,也成了朱厚照“勇猛無畏”的唯一證明。

史書上詭異的蒙古戰争:十萬大軍互砍10小時,結果死了68人?
史書上詭異的蒙古戰争:十萬大軍互砍10小時,結果死了68人?

明朝的曆史文獻,在清朝建立的時候,幾乎已經被毀幹淨了,是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史,多是清朝編撰的。那麼顯而易見了,篡改曆史本身就是勝利者慣用的手法。

你們想象一下,朱厚照可是号稱明武宗,武這個字不僅是說他喜歡功夫,更是表述他英明神武,才會用武這個字的。不信你們可以看看,其他朝代配得上武宗,武帝的都是些什麼人物。

是以你們看,有建樹的皇帝都被放大缺點,縮小了優點,那其他一般的皇帝還能有好嗎?要是說明朝皇帝個個昏庸,那明朝是怎麼堅持兩百多年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