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隻記錄了朱元璋屠戮功臣,卻沒記錄功臣對老百姓幹了什麼

心疼那些被朱元璋殺了的功臣之前,要先知道功臣在當時意味着什麼。

從商鞅變法開始,就出現了一個東西,軍功爵。爵位我們都知道,但曆史上留下名字的功臣的爵位都屬于頂尖的,這之下還有大量相對比較低的爵位。這些爵位意味着什麼呢?土地占有權。在出現祿米之前,軍功的爵位,最主要的就是直接和土地占有權挂鈎。

秦漢以後,曆代開國之後,都要大批的分封,但留下名字的隻有公侯伯這樣的爵位,那麼再往下的中下級軍官,以及在開國戰争中活下來的那些人呢,他們什麼都沒有了?當然不是,他們也是重新配置設定土地的受益者,按照軍功累計得到的爵位,都可以得到相應的封地。

是以,雖然看上去漢朝以後的爵位好像沒啥用了,其實不然,爵位一直都很有用,尤其是軍功爵,都是有非常實際的好處的。除了宋朝從開國的時候就是募兵制,其他王朝開國時都是征兵制,而他們在建立政權之後得到的好處,就是能夠參與土地配置設定,成為大大小小的地主。

甚至連金在占領中原地區之後,都采用了這個辦法。每個參加戰争的女真家庭,都可以在中原地區配置設定一塊土地,變成小地主。什麼叫統治基礎?這就是統治基礎。他們和朝廷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朝廷完蛋,他們就會什麼都失去。

曆史隻記錄了朱元璋屠戮功臣,卻沒記錄功臣對老百姓幹了什麼

當然,這方面清朝是個例外,清朝是直接發錢,但不給在内地駐紮的滿蒙八旗分地。

一般來說,每個王朝初期開國之後的分封,都會形成一套新的秩序,這個秩序的基礎,就是軍功階層直接變成大大小小的地主。要經過幾代人之後,土地才會重新集中。越往前,這個過程需要的時間越長,越往後這個過程進行得越快,需要的時間越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普通農民處在食物鍊的最底層。

這個集團甚至在政治上,可以壟斷政治權利。比如漢朝開國之後,軍功集團就基本上壟斷了進階職位,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甚至皇帝都沒什麼辦法。一直到景帝時期,才有非軍功集團出身的中進階官員,到漢武帝時期這個軍功集團才徹底被皇權壓制下去。

明朝開國以後,也是這麼做的。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隻有六國公以及侯爵、伯爵那些人,但這不等于再往下就沒有了,當然還是有的。隻要是參加了開國戰争,立過軍功,而且還活下來的,都得到了相應的酬勞,也就是土地。

但明朝的問題在于,因為之前元朝的統治過于粗放,不夠精細,是以許多方面都缺乏基本的資料,比如土地數量,人口數量,都沒有比較準确的數字。是以,在建國之後重新配置設定的時候,并不是很準确,出現了大量的模糊地帶,軍功集團回到老家之後自然就是大大小小的地主豪強,他們就可以貪占這些土地。

曆史隻記錄了朱元璋屠戮功臣,卻沒記錄功臣對老百姓幹了什麼

這會導緻兩個問題,因為土地和人口數量不準确,會侵占國家的稅基,但他們該得到的地租是一分錢都不會少的,朝廷反而很容易被蒙蔽。向下,在之前的戰亂時期流離失所的農民,如果在戰争結束後重新回到家鄉,或者在一個新的地方定居,繁衍生息,他生存所需要的土地,就隻能向這些豪強地主去租佃。

正因為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而且又當了皇帝,是以他更容易了解這種本身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在突然變成地主之後,會最底層的農民是最不友好的。因為對他們來說,他們會覺得,老子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你們老百姓都是我們的莊稼,我隻要收割就行了,法律和秩序就是給你們這些莊稼定的,我們根本不需要遵守。

曆史隻記錄了朱元璋屠戮功臣,卻沒記錄功臣對老百姓幹了什麼

是以,任何一個朝代在開國一段時間之後,都必須清理軍功階層,否則就會變成魏晉南北朝那樣的門閥世家,皇帝沒辦法,老百姓沒活路。而漢朝完成這個過程用了五十多年時間,大體上已經進入第二、第三代的時候才動手,而朱元璋則是在二十年之後就開始動手了。這反過來也說明,軍功階層威脅皇權、威脅整個社會秩序,暴露得比漢朝更快,必須要解決了。

在後世的史書上,對這些功臣的記錄,大多數都是早年如何英勇作戰,在一些重要關頭表現如何如何好,但在建國之後的記錄中,則比較模糊,最多也就是“所行多不法”五個字,但這五個字背後就是無數普通老百姓田園被毀,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哭告無門。

是以,我們一方面在史書上能夠看到朱元璋如何屠戮功臣,丹書鐵券根本沒有什麼用,但卻很少有人提到,朱元璋始終非常注重保護普通老百姓的利益,而且多次越過官僚體系,直接釋出大诰,向全國老百姓喊話,鼓勵老百姓如果遇到什麼不公平的事情,到朝廷來上訪。

在這個意義上,說朱元璋屠戮功臣,其實換個角度,說成是朱元璋的二次革命也不為過。如果不是他對功臣絲毫不留情面,而是縱容軍功階層在各個層次日積月累的發展壯大,恐怕明朝也混不了二百多年,就得結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