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自成和張獻忠死時身邊有數十萬軍隊,二人意外死亡源自同一原因

明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而這些起義軍十分分散,崇祯八年起義軍召開“荥陽大會”,号稱有“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領袖參加,可見農民起義領袖人數之衆多。 不過經過十餘年的大浪淘沙,最後剩下兩個我們最為熟悉的名字——李自成和張獻忠。此二人起初是盟友,共同反抗明朝,而且張獻忠還在李自成最為落魄的時候拉了他一把,但是最後幾年二人成了對頭,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地,難免出現一些摩擦。最終兩人同樣失敗,但是他們的死亡方式卻驚人的相似。

李自成和張獻忠死時身邊有數十萬軍隊,二人意外死亡源自同一原因

明末農民戰争形勢圖

1645年正月,李自成放棄大順朝的首都西安,率領大順軍經河南、湖北向南撤退,原本是打算攻擊南京,并以江南之地來抵抗北方的清軍。但是随着清軍多铎部逼近南京,李自成放棄了這個想法,轉而向西南方向進軍。當年五月,大順軍行軍到湖北九宮山附近,李自成率領親信張鼐和二十八騎衛士走到了大部隊的前方,勘察地形并确認下一步的行動方向,結果碰上了當地的團練。

李自成和張獻忠死時身邊有數十萬軍隊,二人意外死亡源自同一原因

李自成劇照

團練看到這一股“流寇”人數較少,仗着自己人多便殺了過來,完全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大順皇帝李自成,在一片亂戰中李自成和衛士們被沖散,李自成一人獨自騎着馬走在泥濘的山路上。結果,碰到了團練的頭目程九伯,雙方發生了打鬥,李自成将程九伯壓在身下,準備抽刀砍死對方時,卻發現刀鞘進水導緻佩刀拔不出來,被趕來的程九伯的外甥一鏟子鏟掉半個頭顱,叱咤沙場十幾年的李自成就這樣被兩個鄉民殺害了。李自成,死于自己的輕敵,自己身後還有數十萬大順軍,但是他卻不顧安危,隻率領少數随從脫離大部隊行動,最終導緻了陰溝裡翻船。

而張獻忠的死也和李自成十分類似,隻不過時間稍晚了一些。張獻忠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率軍進入四川,準備在四川割據建國,事實上他也做到了,1644年八月張獻忠攻占成都,并在此稱帝、建立了大西政權。但是此後,由于四川官紳的反叛,導緻張獻忠在四川的形勢每況愈下,而且清軍也加大了對大西政權的進攻力度。1646年正月,多爾衮指令豪格率清軍入川剿滅張獻忠,八月張獻忠放棄成都。

當年十一月,張獻忠駐紮在西充鳳凰山下,此時的張獻忠還有數十萬軍隊,誰也不會想到張獻忠會命喪鳳凰山下。豪格得知張獻忠的行蹤後,命清軍日夜兼行,一天一夜趕了三百裡路,終于趕到了鳳凰山。而此時的張獻忠毫不知情,甚至在自己的偵探禀告清軍前鋒已經抵達的情況下仍然不相信清軍已經趕到自己的駐地,于是張獻忠帶着少數随從出營打探。據史料記載,當時張獻忠“未穿盔甲,亦未攜長槍 ,除短矛外别無他物,同小卒七八名,并太監一人,奔出營外探聽滿兵虛實。”

李自成和張獻忠死時身邊有數十萬軍隊,二人意外死亡源自同一原因

張獻忠

然而,就在張獻忠登高檢視時,“突然一箭飛來,正中獻忠肩下,由左旁射入,直透其心,頓時倒地,鮮血長流”。張獻忠就這樣被清軍的飛箭所傷,而且一擊緻命,一代枭雄就這樣殒命鳳凰山下。

李自成和張獻忠二人之死,都帶着極大的偶然性,雖然他們已經失去了根據地,在撤退或者轉移途中,但是他們身邊都還有數十萬的軍隊,遠沒有到山窮水盡之時,但是他們二人都十分輕敵,身為一軍之統帥,卻不注意自身的安危,最終導緻意外死亡,進而也導緻大順政權和大西政權的最終失敗,二人異曲同工。

李自成和張獻忠死時身邊有數十萬軍隊,二人意外死亡源自同一原因

闖王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