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管理學家陳春花談2022年經營環境和經營選擇關鍵詞

北大管理學家陳春花談2022年經營環境和經營選擇關鍵詞

12月19日,在第六屆國家發展論壇—管理分論壇上,知名學者、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分享了2022年經營環境和經營選擇的關鍵詞。

在陳春花教授看來,“流變”正是今天最顯著的特征。有些變化給我們的發展帶來益處,同時也帶來更多的困惑,比如元宇宙、數字革命、資料治理、企業使命等。而她認為,在這個未知的新世界裡面,依然需要堅持認知自我,不斷探索,跟随智慧,從心向善。

以下為演講的節選。

2500年前,赫拉克利特說“一切事物都處在流變之中”,這句話用來注釋2021年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流變”正是今天最顯著的特征。我們沉浸在一個資料、資訊湧動的社會環境之中,所有事物是以而發生着性質、表征上的變異。很多習以為常的事物,現在都變得異常,各種認知和觀點于廣泛傳播之中,衍變與沖撞。

有些變化給我們的發展帶來益處,但是,同時似乎也帶來更多的困惑。

人類轉向“元宇宙”亦或星辰大海;

人口流動、老齡化與大城市的“虹吸效用”;

數字革命快速淘汰落後,讓人的生存體味着完全不同的壓力;

妖魔化、污名化蒙蔽事實帶來的混淆;

短期利益與長期價值的平衡;

商業企業與社會企業,商業産品與公共産品的邊界融合;

資料治理、個人資訊與隐私保護帶來新的問題;

伴随企業所擁有的規模與技術的能量,企業該如何履行自己的使命。

這些沖擊、挑戰、問題、壓力等交織在一起的混沌,把我們帶入到一個複雜世界之中。

技術更是帶來挑戰的關鍵因素,它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一部分甚至是帶來毀滅性的沖擊;人工智能的出現,更讓人有些膽怯,不知道未來人會處在何種境況?如何才能尋找到在未來世界中,人的價值與意義?

在這樣一個流變的時空裡,我依然堅持強調,突破認知局限,去駕馭未知與變化;通過深度學習快速疊代自我,尋找到與變化共處的解決之道;進化出克服不确定性的能力,并從不确定性中獲益;擁有一種韌性成長的力量,實作穿越周期的增長。

是以,對于将要來到的2022年,我依然不是用預測的方式,而是用認知的方式來談談我的想法。

如何了解2022年的經營環境?

随着新的抗病毒藥物、改進的抗體治療和更多的疫苗陸續問世,人們會迎來新疫情防控下的生活環境。

疫情散發式出現,未知的病毒變異,有限流動,混合式辦公,遠端交流,人機互動、監管防控、自由與限制等等一系列的改變,幹擾和影響着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計劃以及商務活動。

這一切,也決定了人們需要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經濟範式,新的發展模式,以及新的增長方式,如果企業依然還是沿用原來的發展模式,一定會陷入困頓。

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蔓延,氣候危機帶來的緊迫感,全球經濟短期内難以恢複,經濟全球化受阻,多邊主義受到沖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擡頭,不确定性加劇等成為幹擾經濟發展與世界格局的因素。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加速,科技創新呈現新的發展态勢與特征,全球創新版圖正在加速重構,更加劇了技術轉移與産業重組的速度,帶來全球産業格局與發展格局的變化。

“雙循環”下的市場布局與經濟發展新變化,如何确立戰略着力點,獲得發展空間與先機,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數字技術成為生活方式之後,人們越來越感受到數字巨頭企業所擁有的巨大影響力量,無論是客戶、投資者、員工還是政府部門,都開始關注企業是否具有使命,是否心懷社會,而不是僅僅追求商業利益。

對于一家公司的評估系統,也從原來關注業務發展能力、持續為客戶創新産品的能力以及為股東提供最好回報率的标準,增加了有關三個方面的責任:對世界的貢獻、幫助改善每一個人以及長期發展。

現在,每個企業也非常明确地認識到,自己無法獨立存在并以自身存在為目的,每個企業都是社會器官,必須為社會而存在。使命的經濟收益已經得到充分證明,使命可以幫助建構有生命力的品牌,激活并吸引頂尖人才,确立持續的發展能力。

2021年,也許是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标志性年份,有人把2021年定義為“元宇宙”的元年,facebook的紮克伯格,位元組跳動的張一鳴,騰訊的馬化騰展示出對元宇宙投資的極大興趣;有人認為2022年将是“作為付費乘客前往太空的人數将超過由競争對手太空旅遊公司搭載的政府雇員。”的第一年。以馬斯克、貝佐斯、布蘭森,加上谷歌的佩奇和布林,探索航空器成為新的選項。

人類開啟數字替身之旅,也開始了火星太空之旅。虛拟三維空間、真實太空空間,人們開啟了脫胎于現實世界的未知世界探索。數字技術、智能技術與生命科學帶來的全新想象,也從不同的次元,颠覆着各個行業與各個領域,如數字貨币、雲原生平台、自治系統、加密成長、超級智能化、分布式企業等等,以期用技術創新建立可拓展性和可成長性。

上面就是我對于2022年經營環境的認知。

對于2022年經營選擇的關鍵詞

有如上經營環境的認知了解,相對于2022年而言,經營的選擇依然會非常困難,也極具挑戰,我的選擇如下:

以顧客為中心

回歸顧客價值創造 持續聚焦顧客價值創造,應該說是我堅持不變的原則,是以,2022年的經營政策選擇,我依然以聚焦價值創造為首選。

疫情新常态下,會有更多的顧客需求場景出現;新格局的挑戰與未知世界的探索,同樣會展現全新的價值空間。

當企業能夠真正以顧客為中心,回歸顧客價值創造之中,就能感受到,一個又一個新業務場景的湧現;新技術與客戶進行互動時,更深層次、更針對性的價值空間便被呈現出來;各個領域前瞻性的顧客價值方案,也随着技術開發程度演進,顧客價值創新推進,被一一創造出來。

在我看來,那些能夠把技術與員工、供應商、生态夥伴協同在一起,連接配接共生,為顧客提供飛躍性價值的企業,正在獲得,以及将會獲得跨越周期的價值增長。

塑造變化

創智行動 在不斷變化的環境裡,企業需要在穩定性、靈活性和複雜性之間取得平衡,是以,企業必須自我塑造變化。一方面企業需要引領變化,建構企業或者行業的新價值;另一方面企業需要持續價值創造,讓企業自身具備動态變化的能力。

我把這兩方面的努力,合稱為“創智行動”。“創智行動”是指圍繞顧客價值創造性展開的一系列活動,需要企業真正展現“以人為本”的組織管理,組織成員具備更強的組織學習能力,以及自主行動創造的能力。同時,企業提供數字化技術賦能、激勵價值創造以及包容多元的組織氛圍。

對于今天的企業而言,透過創智行動,擁抱變化,自我加速變化,必須成為一種習慣。唯有此,方可擁有主導市場的力量,以及獲得顧客青睐的魅力。轉型變革永遠在路上,保持謙遜,把每一步都作為起點,變化才是永恒。

慢變量是關鍵

找到自身的使命 我們需要一種真正關注長期發展的模式,而不是短期的收益。

認知企業與外部世界關系,在今天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重要。技術已經深刻改變着人們的生活,也在深刻改變着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司者的決策比兩年之前更複雜,企業處在更廣泛、更直接的利益相關者體系中;人工智能變革不斷提升價值,同時也導緻人們遭遇完全不同的壓力和沖擊;努力踐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責任,關注企業對世界産生深刻影響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企業需要讓自身的使命傳遞到産品與服務中,讓組織成員從使命出發,确定每項任務如何讓世界更加美好,如何更好地幫助顧客,如何推動社群健康發展。當以人為中心,利他共生,科技向善内嵌在企業使命之中時,商業所釋放的價值,一定會在社會價值創造中熠熠生輝。

韌性成長

靈活性與韌性 在疫情危機和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微軟提出韌性成長(Resilient Growth)方法論——幫助全行業用大資料疊代營運管理,打造技術韌性;用資料洞察助力商業模式創新,建構業務韌性;注重培養,以人為本,用創造力文化實作内生的韌性成長。我認同并把此作為2022年的經營選擇。

企業需要有組織的靈活性,以及足夠的組織韌性,方可在動蕩變化的環境中,找到解決方案,獲緻成長。疫情防控,環境的不确定性推動了對組織彈性的需求,也是以需要企業内部更多的靈活性。同樣重要的是,越在動态變化環境下,組織韌性越呈現出其獨特的價值。

事實證明,韌性不僅是一種抵禦危機的能力,更具有與動态變化相調适與不斷進化的特征。回顧2020年新冠疫情危機中實作逆勢增長的企業,它們的共性,是具備快速反彈的靈活性,強烈的創新基因,以及同心協力應對危機的組織韌性。

接着下來的企業發展中,無論是數字化轉型,還是技術創新價值,亦或是未知世界的探索,把創新融合在企業文化中,形成内部的靈活協同效率,以創造力實作内生的韌性成長,既是方法論,也是戰略選擇。

結束語:重要的是永續學習

2022年,注定會在一個流變的時空裡,腦海中依然是赫拉克利特的聲音響起:“沒有什麼是靜止不變的。”這也引發我想到,Gartner副總裁分析師兼研究員Daryl Plummer在Gartner Symposium/Xpo 2021的演講中表示。“更重要的是永續學習,從多角度學習是必不可少的,而學習也是一個共同的責任。”

周遭所發生的一切,讓我們充分意識到,世界正處于創新雲湧時期,多角度的學習,讓我們得以發現令人驚喜的新世界,雖然充滿挑戰與不确定性,但孕育着更大的可能性。

學習作為一種責任,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了解那些與我們不同的觀點,那些我們尚未了解的知識,并能夠接納與靈活運用這些來解決問題。永續的學習,可以帶領我們,用知識的光輝驅散無知,用學習的力量探索未知,并以此獲得持續成長的基礎和動力。

也因為學習,讓我們感受到,在這個未知的新世界裡面,依然蘊含着人類内在的精神力量,認知自我,不斷探索,跟随智慧,從心向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