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洋軍閥的家族觀念:内舉不避親?任人唯親是通病也是宿命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三百五十九):内舉不避親,外舉不避嫌。

自古以來,家族關系一直是一個人所有社會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在北洋史上,在一個舊式的北洋軍閥集團内部,對于其首領來說,最重要的無疑是部下對其個人的效忠,而親族關系,無疑是最能夠達成這個目标的。在軍閥首領方面,傳統的家族觀念要求其在有能力的情況下盡量幫助他的親族; 在家族成員方面,則是源于其對軍閥首領天然的依附性,一則他們本身沒有太強的能力,一旦脫離首領就會失去所擁有的一切; 二則源于傳統家族的道德觀念,這就使家族成員沒有任背叛軍閥首領的可能。這種對軍閥首領的天然的忠誠往往能使家族成員“得到遠遠超過他們力所能及的重要職務”。

北洋軍閥的家族觀念:内舉不避親?任人唯親是通病也是宿命

而且,軍閥集團首領的傳統觀念越濃厚,其對親緣關系的重視程度也就越深,曹锟、吳佩孚典型地展現了這種差别。曹锟布販出身,識字無多傳統觀念濃厚,為人憨厚老實,人稱“曹三傻子”,其對親緣關系的重視,不僅相對于直系軍閥的另一個扛纛人吳佩孚嚴重得多,就是在整個北洋軍閥中,也罕有匹敵者。他讓隻會斂财的四弟曹銳執掌直隸一省,并賦予他極大的權力,讓青樓常客七弟曹瑛,直接帶領一支人馬,又讓一個侄子曹士傑擔任他的衛隊旅旅長,這三個人所擔任的職位,都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相對于曹锟大規模、高規格的任用家族成員,讀書較多、秀才出身的吳佩孚顯然要好得多,他并沒有委任他唯一的弟弟吳文孚什麼重要的職務。

北洋軍閥的家族觀念:内舉不避親?任人唯親是通病也是宿命

然而,這種對親緣關系的過分運用,是有明顯的雙重作用的。首先,在量的方面,對無能的親族的過多重,這種任人唯親激怒了軍閥集團中其他成員,加劇軍閥集團内部的沖突。曹銳以其對曹锟的巨大影響,在第一次直奉戰争中的一味主和,幾乎激怒了直系軍閥的所有将領,以緻有人提出誅殺曹銳的主張。他在直隸的橫征暴斂,同樣使直隸人不能容忍,曹锟不得不罷免了他。曹瑛則将他的部隊帶成了著名的“茶壺隊”,同樣在第一次直奉戰争中逃回後方,再次引起直系軍閥諸将的不滿。但顯然曹锟并沒有是以而對他的兩個兄弟有絲毫的不信任。

北洋軍閥的家族觀念:内舉不避親?任人唯親是通病也是宿命

最終,在質的方面,北洋軍閥親族的無節制的重用,導緻這些親族形成個人既得利益,這種利益甚至與軍閥集團的利益直接沖突,而集團利益與首領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重合的,這就導緻了親族利益與軍閥首領利益的分離,進而威脅到包括首領在内的整個集團的利益。曹銳從民國六年開始,長駐天津,曹锟對其弟的過度信任,使曹銳在直隸無所顧忌為所欲為,不僅把持直隸,以緻繼任者王承斌成為虛職。在直奉軍閥沖突沖突不可調和的情況下,他為保其私産,不願與奉系軍閥交戰,兩次赴奉天講和,甚至做出了準備犧牲吳佩孚,這種威脅到整個直系軍閥集團利益的舉動,這種情況既是通病也是難以逃脫的宿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