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的另類臉譜:傳統觀念的吳佩孚,讓袍澤敬重,也辜負了自己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七十四):君子死,冠不免。

在北洋亂世,那個文盲超過半數的晦暗時代,秀才是金光閃閃的高學曆。在當時的北洋巨擘中,吳佩孚的起步比較晚,是以輩分不高,才開始投身軍旅之際,段祺瑞早已是北洋新軍中手握實權的三品武官,是北洋系老頭子袁世凱所倚靠的左膀右臂,馮國璋也從督理營務的總辦即将升任四品官銜,曹锟已經從天津武備學堂畢業,成了袁世凱親兵中的一位副營長,這一年二十四歲的吳佩孚隻是其麾下的一位勤務兵。他倉促地卷入峥嵘時代,在庚子大亂中經曆了拳民成片地在陣地前被收割,坐鎮直隸的清軍最高統帥聶士成戰死,優勢清軍卻接連喪師失地,已是清廷正規軍護兵的他,發現自己從統帥到江山,啥也護不了,隻有流浪的戲份。

曆史的另類臉譜:傳統觀念的吳佩孚,讓袍澤敬重,也辜負了自己

其後,吳佩孚先是以文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接着用文化赢得了袍澤的敬重。他不會知道,在古今隻換衣冠的北洋廟堂之上,不講權術變通的英雄隻配出演悲劇角色,也正是他那份固執的傳統觀念,盡管在北洋軍閥中輩分不高,仍然讓袍澤敬重。直皖戰争中聲名鵲起,在一片非議中,他固執地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曹三傻子”扶上北洋頭把交椅,盡管内心一再反對,但是作為一名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儒将,固執地尊崇關羽、嶽飛的忠義,也就在“主從尊卑”的束縛下,不得不被曹氏家族牽着鼻子走,最終一起成為曹氏廟堂的殉葬品,但是“玉帥”的名号亦或是“吳二哥”的稱呼,絕對堪稱是直系軍閥靈魂人物的真實寫照。

曆史的另類臉譜:傳統觀念的吳佩孚,讓袍澤敬重,也辜負了自己

但是,吳佩孚的傳統觀念不僅隻固執于這些禮義,更多的還是那一份傲骨。他急流勇退,避于洛陽練兵,北洋末世的廟堂,因為他的謙讓沒能增壽。在鼎盛時期,當北國抛出橄榄枝,他嗤之以鼻;在落魄時期,日軍極力拉攏,他斷然拒絕。一片冰心謀國者,在北洋時期孑然獨行。像南方軍、皖軍以及西北軍,都是拿了人家的外援壯大自己,接着翻臉不認人,隻要吳佩孚不那麼堅持原則,願意稍微“通融”一下,他本人的命運乃至整個北洋集團的命運,都有可能改變。試問一個從晚清風雲亂世艱難崛起的武夫,能在衆望所歸之際戰勝自己的權力欲,舍名利而不取,對于近在眼前的巅峰而不登,北洋時代無出其右者。

曆史的另類臉譜:傳統觀念的吳佩孚,讓袍澤敬重,也辜負了自己

最終,落魄下野的吳佩孚,寓居北平什錦花園,這座奉系軍閥新任掌舵人以“世侄”身份贈送的宅院内有一棵不知名的古樹,樹體扭曲像一條掙紮的飛虬。而吳佩孚北上寓居在此,依然帶着自己的衛隊,盡管經濟拮據仍然保持着數百人的規模,這些直系軍閥最後的士卒,在南北方以及日軍的夾縫中,帽徽上既不是奉軍也不是南方軍的辨別,而是通一體地嵌着“孚威”二字,換防時的風景足夠紮眼,而這位曾經威加海内的孚威上将軍,曾因惦念着先人的墓地,悄悄傳回故裡掃過一次墓,卻沒有逗留選擇悄然離去,當地人沙向陽認為:“那時他已落魄,怕是無顔見家鄉父老。”吳佩孚确實太過固執于傳統觀念,那是一份甯願辜負自己也不願負天下人的風骨,大有北洋系老頭子袁世凱當年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