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戰國分為66個國家,面對幾十個人的進攻,也直呼為“大軍”

日本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國家,在世界上來說日本雖然不像中國這樣有着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曆史,但是日本也稱得上是一個有着較深遠曆史的國家。真正有明文曆史記載的乃是天武天皇的時候,相當于中國唐朝唐睿宗李旦時期。

當時日本出現了正史《古事紀》,而在此之前的日本其實就是原始部落一般,根本稱不上國度,一群野人罷了。當然了日本自有記載以來對中國十分向往,數次渴望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技術,自然也就成為古中國的小弟之一。

分裂格局,小國林立

而在日本戰國時期(1467年—1600年或1615年),差不多在中國明朝。此時的日本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自然會産生很多的沖突。當時的日本就亂得一塌糊塗,日本的統治者天皇已經沒有多少威信了,整個日本處于分裂割據的狀态。

說是分裂割據,其實有點圈地自治的感覺,試想日本島那麼點的地方在當時被分成了六十六個國家。什麼概念?就是有的國家就像一個村那麼大,幾個村之間打得稀裡糊塗。

日本戰國分為66個國家,面對幾十個人的進攻,也直呼為“大軍”

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日本戰國時期兩個國家打仗,其中一個國家的探子發現敵國有“大軍”來襲,向國主彙報,說敵國有“大軍”進犯。國主很害怕,問來了多少兵馬,探子回答到數十人的大軍。國主一聽吓死了,這麼一支“強大”的兵馬,這可如何是好啊!

由此可見當時的日本雖然亂成一鍋粥,但是由于地寡人稀,在當時的中國看來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英雄輩出,笑傲扶桑

當然了,亂世必出豪傑,這一點即便是在貧瘠的日本也不例外。日本在戰國期間湧現出來一批非常有能力的人物,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戰國三傑”,分别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這三個人在戰國時期輪番上陣,上演了一出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碼。

日本戰國分為66個國家,面對幾十個人的進攻,也直呼為“大軍”

戰國時代開啟于室町幕府的衰敗,應仁元年(1467年)日本爆發應仁之亂,東軍和西軍之間打得不亦樂乎。當時的幕府将軍足利義政不僅不能及時制止戰亂,反倒還出現了其弟足利義視站出來和他搶幕府将軍的事情。雖然最終應仁之亂得到平息,但是從此之後幕府的威信大大衰落,至于天皇更是不堪。

是以日本各地大名對于幕府就有些不太重視,再加上足利家的繼任者多次起兵征讨四方,想要加強自己的統治,反倒激起了關東大亂,上杉雄信、織田信長等人也紛紛崛起。公元1565年權臣三好三人衆将足利義輝殺死,從此之後室町幕府再無絲毫地位,标志着戰國時期正式到來。

你方唱罷我登場

足利義輝死後,天下大名互相你争我奪,彼此攻伐不停。實力強大的大名紛紛招攬弱小的大名,在關東地區最終形成了武田信玄和上杉雄信兩股最強的大名,和

雄踞中州

被稱為“西國第一智将”的毛利元就勢力,以及形成尾張國的織田信長勢力。

普通的百姓在吃不上飯的時候想的是隻要能吃飽就行,他絕對不會奢望有山珍海味去吃;但是一旦能頓頓吃飽飯之後,他就會想要更好吃的東西。貪婪是人的本性,這一點即便是這些“霸主”也不例外。

公元1567年織田信長擁立足利義昭就任幕府将軍,開啟了統一日本島的征途。武田信玄、上杉雄信、毛利元就這些老牌“霸主”們不服氣了,于是聯合起來攻打織田信長。但是随着毛利元就、武田信玄等人的相繼去世,織田信長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大,公元1576年織田信長修建安土城,日本戰國時代著名的安土桃山時代正式開啟。而就當天下人都認為織田信長馬上就能統一日本島的時候,織田信長卻被屬下明智光秀發動叛亂給殺了。于是日本再次大亂。

織田信長的老部下豐臣秀吉此時正在同毛利家打仗,一聽自家老大被害死了,心思就活泛起來了。要麼說想要成大事就得果斷,豐城秀吉直接打着為織田信長報仇的口号,擁立織田秀信并且号召織田信長的老部下征讨明智光秀。明智光秀不論是頭腦還是領兵能力都遠遠不是豐臣秀吉的對手,很快被豐臣秀吉擊敗。

日本戰國分為66個國家,面對幾十個人的進攻,也直呼為“大軍”

随後則完全占據了織田信長的地盤,終于公元1590年擊敗北條氏,實作了統一日本島的“偉績”。本來豐臣秀吉好好當自己的“土皇帝”就行了,突然想不開要同中國開戰,想要通過對外戰争的方式轉移國内沖突,順帶着實作自己吞并大明、稱霸亞洲的白日夢。

結果不言而喻,雖然當時的大明已經日薄西山,但是也絕對不是打仗和孩子過家家一般的日本島能抵抗的,很快豐臣秀吉就被大明好好地教了一場怎麼做人。公元1598年悲憤成疾的豐臣秀吉去世,豐臣秀吉死後,他一手締造的豐臣氏日本島很快就被摧毀了,而摧毀的人正是被稱為日本“忍者神龜”的德川家康。

日本戰國分為66個國家,面對幾十個人的進攻,也直呼為“大軍”

吃“桃子”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三傑”的最後一位,但是德川家康成名卻不比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晚多少。早在應仁之亂後,德川家康就趁機占領地盤割據一方。他也想争天下,但是發現自己的對手都太猛了,毛利元就、武田信玄、上杉雄信、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自己都打不過。

是以德川家康選擇了隐忍,織田信長得勢時就向織田信長賣好,甚至為了表現自己的忠誠,二話不說直接殺死自己老婆和兒子,不僅能忍而且還狠。豐臣秀吉時期德川家康靠着不斷支援錢糧,同樣得到豐臣秀吉的重用,成為五大老之首。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看天下諸人已經沒有自己懼怕的了,是以毅然決然起兵搶占了豐臣氏的天下,以70多歲的高齡結束了日本戰國亂世,建立了日本曆史上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

日本戰國分為66個國家,面對幾十個人的進攻,也直呼為“大軍”

日本“戰國三傑”都是日本曆史上為數不多的豪傑英雄,日本曆史界有這麼一句話:織田信長是種植稻米的,豐臣秀吉把成熟的稻米給收割了,而最後把稻米吃到肚子裡的卻是德川家康。

這不得不感慨德川家康的能力,能忍是關鍵,當然了活得久也是重中之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