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新品牌,注冊元宇宙商标……蹭熱度能讓上汽集團攻下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嗎?

央廣網北京12月20日消息(記者 任智)大熱的“元宇宙”又迎來新玩家。不過,這次新玩家的出場方式是大批量注冊商标。據國家知識産權局商标局網站顯示,10月,上汽集團申請了上百個元宇宙相關的商标類别,12月8日,上汽集團又申請了9類“榮威元宇宙”的商标。

對于這些商标的用途,上汽集團并沒有公開說明。但上汽集團想搶占中高端新能源車市場的行動,一直沒有停止。“All in大衆”一整年内連釋出三款ID.系列産品;多輪領投威馬汽車;釋出智己、飛凡等一系列對C端消費者而言很陌生的品牌……這都是上汽集團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做出的努力,但從市場回報和資本市場表現看,這些動作起效甚微。

“All in大衆” 産能難跟上,月銷難過萬

在新能源車領域,上汽集團的存在感若有似無。

如果說上汽集團新能源“不行”,反駁者會說,五菱宏光常年霸榜,一騎絕塵。如果說,上汽集團新能源表現“卓越”,那可能上汽自己都不會認可。

根據乘聯會統計的2021年新能源車型銷售排行榜,除五菱宏光MINI EV和上汽榮威科萊威這兩款售價在5萬元以下的車型外,前30名中,都沒有上汽集團的身影。這也不難解釋,上汽大衆為何提出了“All in大衆”的品牌新布局。

造新品牌,注冊元宇宙商标……蹭熱度能讓上汽集團攻下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嗎?

(圖左:上汽榮威科萊威,圖右:五菱宏光MINI EV,央廣網發)

上汽大衆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介紹,所謂的All in大衆,是指上汽大衆大衆品牌在整個電動新賽道投入的決心和姿态,展現在兩方面,首先是上汽大衆斥資170億在上海重金打造的全新MEB的工廠。第二則是上汽大衆在2021年一整年内接連釋出三款ID.系列産品。

正是這三款産品的市場表現,并沒有如期帶來“All in”的成效。根據乘聯會釋出的統計資料,前11月上汽大衆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為53627輛,位列品牌廠商第15位,市場佔有率為2.1%。這與上海上汽大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上汽大衆大衆品牌營銷事業執行總監楊嗣耀在ID.4X上市時,為其設定的第一步目标——“占到9%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相去甚遠。

11月,上汽大衆新能源乘用車銷售8882輛,環比微增1%,但仍未實作過萬的銷售目标。

造新品牌,注冊元宇宙商标……蹭熱度能讓上汽集團攻下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嗎?

(圖表來源:乘聯會,央廣網發)

另外該銷售人員表示,廠家現在基本隻給經銷商批一部分車。并線生産疊加晶片問題廠家在現有産能下傳遞能力有限。“就算生産出來那麼多車 沒晶片也賣不出去”

先“智己”又“飛凡”,然後奔赴“元宇宙”?

搶占中高端新能源市場,上汽也沒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不過,其他“雞蛋”距孵化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0年12月25日,上汽集團聯合張江高科和阿裡巴巴集團成立了智己汽車,并定位為“全新使用者型汽車科創公司”。2021年1月13 日,智己汽車釋出兩款量産定型車——一款智能純電轎車、一款智能純電SUV。上海車展期間,轎車智己L7開啟預售,定價40.88萬元,計劃2021年底上市,2022年初傳遞。

在消費者還沒有厘清是“ziji”還是“zhiji”,智己的現車還沒正式傳遞時,10月26日,上汽集團又推出一個與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五菱平行的新能源品牌——飛凡汽車,定位為“一家使用者導向的資料驅動型汽車科技公司”。

與智己相比,飛凡雖然名字很陌生,但并不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品牌,其前身是上汽乘用車旗下品牌榮威衍生出的高端線——上汽R品牌。飛凡汽車成立後,R品牌由飛凡汽車以獨立公司的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

就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上汽R還重金簽約周傑倫為R品牌摯友、MARVEL R 代言人。從上汽R到飛凡汽車,旗下的車型銷售卻未見起色。根據乘聯會的統計,10月,上汽R品牌旗下的ER6銷售了1585輛,MARVEL R銷售了417輛,分别位列51位和86位。11月,ER6銷量跌至1507輛,MARVEL R為319輛,分列58和106位,銷量和排名雙雙下滑。更名和獨立營運并未緩解上汽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的窘境。

造新品牌,注冊元宇宙商标……蹭熱度能讓上汽集團攻下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嗎?

(資料來源:乘聯會,央廣網制表)

效仿新勢力造車企業,成立一個又一個新品牌之外,上汽集團又跟随這些新勢力車企,加入了注冊元宇宙商标的行列。9月15日,理想汽車率先在車企中申請元宇宙商标,10月底,上汽集團也加入了注冊的行列,不過,上汽的注冊顯得有些讓人摸不着頭腦,其一口氣注冊了上百個相關商标,覆寫汽車研發、生産、制造和銷售等多個方面。12月8日,其再次為“榮威元宇宙”注冊了9類相關商标。

不過,迄今為止,上汽集團并未釋出過和元宇宙概念相關的任何消息。

先是“智己”,又是“飛凡”,然後奔赴“元宇宙”,可以說時下最熱的概念,上汽都“蹭”上了,但“概念”終究是“概念”,想要在當下競争如此激烈的中高端新能源市場上再分一杯羹,從銷售成績單看,單憑“概念”可能有點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