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聲音,比孩子的第一聲啼哭更美妙了。”回想起妻子驚心動魄的生産經曆,12月16日買買提·克依木感歎道。
家住新疆庫車市塔裡木鄉的居民買買提·克依木愛憐地看着妻子,親親襁褓中的兒子說:“第一胎是剖腹産,第二胎如果再剖,真是又害怕又心疼。陳藕景醫生進産房才一會兒,就傳來孩子響亮的哭聲,我這一顆心才落了地。”
那是一個月前,在庫車市人民醫院産房門口焦急地等待的買買提·克依木,接到了古麗的哭訴電話:“老公,我實在受不了了,讓醫生剖了吧!”他的妻子古麗宮口已經開全2小時了,但是胎先露高,枕橫位,并且寶寶的頭部已經出現了産瘤,産瘤也越來越大了。他聽着電話,急得在産房門口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

“聽我的,好好配合,可以順産,一起加油!”陳藕景醫生進入産房對孕婦情況快速評估後,俯身在孕婦耳邊說。
陳藕景一邊安慰産婦,一邊指導産婦使用腹壓,并仔細檢視胎方位,行徒手轉胎頭術,巧妙地旋轉胎方位至枕前位。産婦調節着呼吸,不再哭叫,配合着陳藕景的指揮用力。
先露逐漸下降,看到胎兒頭發了,“陳主任,胎心突然下降!”順着助産士的喊聲,陳藕景迅速瞄了一眼胎心監護儀,暗叫:“不好!胎心隻有70次/分,危險!”胎兒宮内缺氧,需盡快娩出,她沉着地咐囑助手:“先行宮内複蘇,準備上産鉗,呼叫新生兒科醫生到産房準備搶救。”
助産士立即執行醫囑,讓産婦持續吸氧、加快補液速度、行左側卧位宮内複蘇,做好産鉗助産準備。看到胎心恢複正常,陳藕景迅速為産婦陰部神經阻滞麻醉、會陰側切、手轉胎方位、上産鉗,指導産婦用勁配合,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随着一聲響亮的哭聲,新生兒順利娩出。
陳藕景挂滿汗水的臉上露出了微笑,助産士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母嬰平安,有驚無險。
産房醫療風險高,陳藕景有時間就“蹲”産房,她指導助産士及醫生人工破膜、催産素引産、觀察産程、手轉胎方位等助産技巧。在繁重的醫療工作之餘,陳藕景還制做課件,傳授甯波先進的醫療服務理念。
“提高自然分娩率,産科醫生就必須具備頭吸、産鉗、臀助産等陰道助産技術。”陳藕景說。
“昨晚我拉産鉗了,當時很緊急,胎發能看到一點了,但胎心持續不恢複,送去剖宮産太慢了,我就用陳藕景主任教的方法,上了産鉗,2分鐘不到,孩子就出來了,好得很,哭得哇哇響。”早交班前,小馬醫生激動地告訴大家。
庫車市人民醫院産科葛玉芳說:“在甯波援疆産科專家陳藕景醫生的帶動下,産房年輕的助産士和醫生們學習熱情高漲,業務能力不斷提高。陳藕景醫生自9月份到庫車,擔任我院産科主任以來,産科難産處理能力提升,産婦自然分娩率提高了,群衆的滿意度、幸福感提升了。”
每天,陳藕景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待産室、産房的各個角落。“降低剖宮産率,回歸自然生産,保障母嬰平安,提高孕婦生活品質是我們産科醫生最大的心願。”陳藕景說,在有限的援疆時間裡,将帶領産房醫護團隊以豐富的臨床經驗,有效應對、處理産婦分娩過程中的各種突發情況,把平安和幸福送給邊疆的千家萬戶。”
—END—
作者:王紅麗 張紅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