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是可口可樂,它恰好在德國同樣受歡迎,年輕人喜歡它。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可口可樂和美國的可口可樂正在銷售兩種不同的産品,一種叫芬達,一種叫可口可樂,一種給德國人,一種給美國軍隊。

1929年,可口可樂進入德國,但當時可口可樂賣得并不好,每年賣出6000箱。可口可樂最大的轉機是在納粹上台後,1933年後,可口可樂的銷量開始飙升,躍升至10萬箱。
當時的德國政府也喜歡可口可樂,在希特勒·戈培爾和其他人集會上,有可口可樂的廣告。德國人認為喝可口可樂比喝可樂好,而且不影響工作。1936年柏林奧運會期間,當可口可樂在德國處于最佳狀态時,可口可樂海報出現在德國的各種體育賽事中,銷量進一步上升。
1939年,德國人發動戰争并入侵波蘭,而可口可樂來到德國僅十年後,好時光花費的時間更少了。兩年後,美國人開戰了。此時,德國的可口可樂公司與美國可口可樂切斷了交流,美國對德國實施了全面禁運,包括可口可樂糖漿。這對德國的可口可樂來說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你知道,外國工廠正在用糖漿填充可樂,沒有糖漿,他們自然沒有可口可樂可以生産。
沒有可口可樂的問題不小,德國的年輕人都喜歡可樂,德國的年輕人也想喝啊。沒辦法,可口可樂開始開發新的飲料,用蘋果渣鈎顔料得到一種新的蘋果味蘇打水,就是芬達。從那時起,德國人占領了芬達,開始與世界作戰。
另一方面,美國軍方對可口可樂也有一個謎團。出來戰鬥的美國士兵錯過了家的味道,當他們寫信給家人時會提到可口可樂。
1943年,艾森豪威爾向美國大陸發出緊急電報,要求美國大陸向北非發送300萬瓶可樂,以鼓舞士氣,為士兵加油打氣。但艾森豪威爾也表示,不要讓這些可口可樂影響其他貨物的運輸。很快,艾森豪威爾的請求得到了馬歇爾的準許,可口可樂樂地做出了回應。
時任可口可樂總裁的伍德拉夫宣布,隻要身穿美國軍裝,他就可以花五美分買到一杯可口可樂,無論身在何處,不計成本。更重要的是,伍德拉夫和艾森豪威爾之間的私人關系很好,可口可樂願意利用戰争來做廣告。
于是,美軍在前線圍攻,可口可樂随後來到可口可樂加注廠在那裡開門。當時,可樂是裝在玻璃瓶中,不易運輸,可口可樂直接運輸糖漿過去,現場裝瓶,然後送到美軍士兵手中。此外,這些裝瓶廠的員工穿着美國軍裝,實際上是可口可樂自己的新兵,而不是美國士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可口可樂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們在營銷方面做得很好,通過可口可樂将人們和國家聚集在一起,而不是簡單地展示他們的商品。這就是可口可樂如何追随美國士兵的腳步走向世界。戰後,德國可口可樂公司和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合并,德國公司的芬達成為曆史,而今天的芬達,實際上是意大利人創造的,誕生于1955年,是橙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