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是可口可乐,它恰好在德国同样受欢迎,年轻人喜欢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可口可乐和美国的可口可乐正在销售两种不同的产品,一种叫芬达,一种叫可口可乐,一种给德国人,一种给美国军队。

1929年,可口可乐进入德国,但当时可口可乐卖得并不好,每年卖出6000箱。可口可乐最大的转机是在纳粹上台后,1933年后,可口可乐的销量开始飙升,跃升至10万箱。
当时的德国政府也喜欢可口可乐,在希特勒·戈培尔和其他人集会上,有可口可乐的广告。德国人认为喝可口可乐比喝可乐好,而且不影响工作。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当可口可乐在德国处于最佳状态时,可口可乐海报出现在德国的各种体育赛事中,销量进一步上升。
1939年,德国人发动战争并入侵波兰,而可口可乐来到德国仅十年后,好时光花费的时间更少了。两年后,美国人开战了。此时,德国的可口可乐公司与美国可口可乐切断了交流,美国对德国实施了全面禁运,包括可口可乐糖浆。这对德国的可口可乐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你知道,外国工厂正在用糖浆填充可乐,没有糖浆,他们自然没有可口可乐可以生产。
没有可口可乐的问题不小,德国的年轻人都喜欢可乐,德国的年轻人也想喝啊。没办法,可口可乐开始开发新的饮料,用苹果渣钩颜料得到一种新的苹果味苏打水,就是芬达。从那时起,德国人占领了芬达,开始与世界作战。
另一方面,美国军方对可口可乐也有一个谜团。出来战斗的美国士兵错过了家的味道,当他们写信给家人时会提到可口可乐。
1943年,艾森豪威尔向美国大陆发出紧急电报,要求美国大陆向北非发送300万瓶可乐,以鼓舞士气,为士兵加油打气。但艾森豪威尔也表示,不要让这些可口可乐影响其他货物的运输。很快,艾森豪威尔的请求得到了马歇尔的批准,可口可乐乐地做出了回应。
时任可口可乐总裁的伍德拉夫宣布,只要身穿美国军装,他就可以花五美分买到一杯可口可乐,无论身在何处,不计成本。更重要的是,伍德拉夫和艾森豪威尔之间的私人关系很好,可口可乐愿意利用战争来做广告。
于是,美军在前线围攻,可口可乐随后来到可口可乐加注厂在那里开门。当时,可乐是装在玻璃瓶中,不易运输,可口可乐直接运输糖浆过去,现场装瓶,然后送到美军士兵手中。此外,这些装瓶厂的员工穿着美国军装,实际上是可口可乐自己的新兵,而不是美国士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可口可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在营销方面做得很好,通过可口可乐将人们和国家聚集在一起,而不是简单地展示他们的商品。这就是可口可乐如何追随美国士兵的脚步走向世界。战后,德国可口可乐公司和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合并,德国公司的芬达成为历史,而今天的芬达,实际上是意大利人创造的,诞生于1955年,是橙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