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朱棣,你知道朱允炆削藩的第一個對象嗎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登基。朱允炆登基之後幹的第一件大事兒,就是削藩。朱允炆深知藩王勢大,在封地擁兵自重常有不法之事,不利于中央統治,于是決心削藩。
我們都知道建文帝削藩的後果,就是自己的皇位被叔叔朱棣推翻,生死不明。但在朱棣之前,建文帝其實已經成功廢除了五位藩王。五位藩王中,第一位被廢的是朱棣的同母親弟弟周王朱橚。
對于建文帝而言,第一個廢除周王朱橚好處多多,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與朱棣血脈親近的他暗中支援朱棣,對中央不利。
從建文帝的角度而言,一切為鞏固中央權力的需要,自己做的并沒有錯。但是朱橚從某方面來說,卻是一位好王爺,他在世之時做的一件事不僅利國利民,讓他流芳後世,還受到世界各地學者的敬仰。
洪武三年,朱橚被朱元璋封為吳王。洪武十三年的時候,朱元璋認為吳地是天下财富之地不适合就藩,于是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開封。
洪武二十二年的時候,朱橚因為擅自離開封地而被朱元璋遷往雲南。雲南是偏遠之地,百姓生活比較貧苦,生病的人多卻沒錢看病買藥。朱橚感念民間疾苦,于是利用自己的力量組織專門人士,收集整理各藥方,與此同時還研究各種藥材植物的具體用法。
朱橚不僅請來懂藥方藥材的大夫,還請來畫師,使得他參與編著的書籍文字圖畫清晰,刊印之後為當地醫藥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在朱橚參與編著的四本主要醫藥學著作中,影響最大的要數《救荒本草》。所謂“救荒”,直白點說就是救濟災荒。
中國國土遼闊,物産豐富,但同時也面臨各種各樣的災難。元朝時統治黑暗,災禍連年賦稅嚴重,底層百姓們生活貧苦,吃糠咽菜甚至靠吃草根樹皮保命。民間的貧寒,一直到明初都沒有緩過來。
糧食不夠吃,吃野草樹皮已經成為必然。但并非所有的野草樹皮都能吃,若是吃到有毒的得不償失。面對這種情況,基于以往底層百姓的生活經驗,朱橚下令編著這本救荒植物著作。
為了研究藥物的價值,研究野草的可食用性,朱橚還專門開辟了一塊面積廣闊的植物園,用以觀察各種植物。

除了總結可食用植物藥物之外,朱橚還研究如何簡單地去除一些植物的毒性,使得它們變得可以被人食用。由他研究的用豆葉與有毒植物商陸一起蒸煮去毒等,便屬于此列。
朱橚對醫藥學付出巨大精力,一直到他被建文帝貶為庶民也沒有放棄。而他的成就,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後世,都是十分有用的知識。
朱橚的《救荒本草》後來流傳到日本地區,受到日本學者的青睐。英美各國的學者都大肆稱贊朱橚等中國人,在人道主義方面所做的貢獻。
朱橚老老實實呆在封地研究藥草并沒有錯,可惜遇上建文帝削藩,加上是朱棣親弟弟,最終成為第一個被建文帝削藩的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