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

散文 / 春天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

最近,無聊的我養了一隻兔子與一對鹦鹉。不知道為什麼,幾天相處下來,兔子與鹦鹉從初來時的怯生竟變得不害怕我了。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

我就納悶:為什麼這些小畜生與鳥兒都能與我和諧共生,有些人我待他們如上賓,卻不能容我共處?我暗自懊惱。剛把兔子與鹦鹉帶回家時,家人笑話我:閑的很,不養狗喂貓了,又開始養鳥喂兔子了,真不知道那根弦出問題了。我知道自己脾性不好,雖能包容人了解人,但喜歡甯死理、鑽牛角尖,得理不饒人。是以這壞毛病,也得罪了很多人。以至于他們認為我有毛病,現實中總認為我這不對那不好什麼都不中,甚至容不下我與他們同吸一方空氣。

世界那麼大,萬物皆有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現實中隻有攀比的煩惱,卻不知道放下的輕松。你不喜歡我,我不強求不勉強,我總得為自己尋找生活樂趣,盡可能讓自己人生精彩。于是在業餘時間,我每天堅持寫毛筆字練習書法,鑽進作家群裡看老師們寫往年趣事、人間真情、世間道理。9點前準時休息、絕不熬夜成了生活的習慣。這樣閑置下來,倒省卻很多麻煩。

當一個人獨處時,才感覺到一顆心真正安靜下來,穩定下來、放松下來。此時,你可以思考關于生命的話題,品讀人生的意義。記得一位前輩說過:如果把一個科學家安排到幼稚園教書,結果是小朋友們都不喜歡他,說他不可愛;家長們也會反映他對孩子态度生硬,不溫和;幼稚園園長也是整天批評教導科學家說他沒能力,連一幫小孩子都哄不好……其實他們誰都不知道,科學家為了适應環境,已經很努力地在改變自己了,結果還是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我知道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是“适者生存、優勝劣汰”。

人就應該與生存環境相适應。但對于污濁的環境,人不是照樣也可以改變它、影響它嗎?我清楚地知道自己雖然不是那個科學家,但我已經陷入了同那位科學家同樣窘迫的地步。無論生活,無論工作,别人都以為是我做得不到位,是我格格不入,不能令他們滿意。既然沒有能力改變别人,那就努力改變自己。是以我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自己,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可,總有一天他們會滿意。于是我放下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去做别人想要我做的事情。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努力,我發現自己越努力,越加找不到了自己。丢掉了自己,我所有的痛苦、幸福和追求等等,不知道都還有什麼意義?“我”和“别人”不一樣,誰都知道的事情,卻誰都不自覺地在要求“我”去做和“别人”一樣的一樣的事情,收獲一樣的結果。有時候甚至做的比“别人”都好,但是還是得不到他們的認可。

就像前幾天看到《幹部決策參考》APP裡面刊載的一篇《張局長吃食堂》文章中的張局長,無論他怎麼做都得不到大家肯定。我隻是一名教員,沒有張局長的官位,怎能奢求“别人”認可?至此我感到無助。不是我做的不好,而是不會讨好“别人”。人與人之間全都不一樣的,雖說都屬于人類,但畢竟是因個性差異,進而決定了生命個體的多樣化、豐富性和複雜性,不能拿生活的共性去打造一個有着創造性的個體生命。我就是屬于特殊的那一個,改變不了别人,我隻能改變我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一味的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

人本來就是進階動物,想想與他們相處之累,還不如與小動物相處來的實惠!它們不會抱怨我做這個或那個。空閑了,還可以逗它們玩一會兒。我和别人不一樣!但生活中我于生命本身,希望自己還是有所作為的。每到夜幕來臨時,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作為。結果發現我真和别人不一樣,總是與别人的行為不一緻:思想不一緻,别人或許是越忙越充實,而我卻總是感覺越忙越空虛,有時認為所謂的工作、生活等等,感覺是在荒廢生命。工作隻是為了養活生命掙錢的形式而已;生活,則更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個正常人,為了赢得别人說一聲自己是個“好人”的美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個性而做出的努力。

用充實改變自己生活的狀态,其實也是一種樂趣。晚飯後寫一張小楷,看半個小時的書,逗逗它們,學着與他們溝通。忘記過去的不快,其實很簡單,别人的生命裡沒有你的曆程,何必去改變自己未來的生活狀态?不忘初心,不忘做人原則,則是做人的大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