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六國聯軍到底有多不靠譜?看看項羽和章邯的遭遇就明白了

據說:十一月中旬,項羽率軍趕到函谷關下,發現函谷關門緊閉,又聽說劉邦已平定了關中。于是項羽大怒,派英布攻下了函谷關。

大家認為這段話有可信度嗎?在我看來,這段話一點可信度也沒有。

六國聯軍到底有多不靠譜?看看項羽和章邯的遭遇就明白了

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項羽肯定不在火星上生活。劉邦攻克函谷關的消息,項羽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三年前,陳勝率領九百人振臂高呼。在一兩個月的時間内,六國故地大多全部光複,遠征大軍更是殺到了距離鹹陽城不足百裡的地方。

三年後,秦帝國十月份就已正式滅亡,項羽作為四十萬大軍的統帥,過了一個多月都不知道這件事,這種說法是不是太離奇了?

陳勝隻用一兩個月就能讓起義的消息傳遍天下,劉邦能把秦國滅亡的消息封鎖一個多月。

大家設想一下:如果陳勝和劉邦對陣,陳勝傳遞消息,劉邦封鎖消息,這消息最終會不會被傳出去呢?這算不算秦末版本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

六國聯軍到底有多不靠譜?看看項羽和章邯的遭遇就明白了

我認為:項羽絕不可能到了函谷關下,才知道秦國已經滅亡。相反,他們是聽到秦國滅亡的消息,才急忙向關中前進的。

要知道,劉邦平定的是整個關中,而非僅僅占據一座鹹陽城。秦王子嬰出降,意味着秦國會通過官方管道,把秦國滅亡的消息通知到整個關中地區(當然也包括關東的某些地區)。

以當時官方的通訊能力,這個消息應該會在十天以内遍告整個關中地區。一個多月的時間,足夠讓全天下知曉。

劉邦是楚國西征統帥,他也沒有住進秦國皇宮,這證明劉邦還是以楚國西征統帥的身份自居。是以劉邦肯定會在最短時間内,将秦國滅亡的消息通告楚懷王。

這樣一來二去,秦國滅亡的消息就絕不可能是一個秘密,而是天下皆知的事實。

六國聯軍到底有多不靠譜?看看項羽和章邯的遭遇就明白了

這段曆史的真相應該是:項羽為代表的諸侯聯軍,一直在河北地區駐足不前,就是為了各種問題争來争去,始終無法達成一緻。章邯七月份投降之後,本該直接西征關中的事情就被無限期擱置了。但是等到10月底,忽然傳來秦國滅亡的消息,所有人都着急了。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鹬蚌相争,漁翁得利”吧?

從實力對比看,項羽為代表的諸侯聯軍,7月份就已經天下無敵了(章邯投降)。如果他們決定聯手攻打關中,肯定可以一路長驅直入。甚至有這樣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隻要派一支兩三萬人的先譴軍,也可以所向披靡,因為無人敢擋。

但項羽他們過于自信了,認為秦國早已是自己的碗中肉,早夾晚夾沒差別。是以他們竟然為了一些還沒有盛到碗裡的肉,争得不可開交。讓原本沒機會“先入定關中”的劉邦,撿了這麼一個現成的便宜。面對此情此景,以項羽為代表的諸侯聯軍肯定都傻眼了。

更危險的事還在後面:如果項羽等人還不能統一意見,馬上向關中進發,等劉邦把關中資源整合完畢之後,那就等于是一個秦國倒下了,另一個秦國又站了起來。到時,劉邦退可以關閉函谷關大門,進可以蠶食六國故地。

而現在的劉邦隻是初入關中,秦國故地的資源還沒能完全整合。此時隻要盡快趕到關中,以劉邦的現有實力,絕不敢與聯軍抗衡。

沒時間猶豫了!項羽隻能硬起頭皮,率領這些心懷鬼胎的諸侯聯軍,一塊向關中進發。

六國聯軍到底有多不靠譜?看看項羽和章邯的遭遇就明白了

項羽和各國諸侯到底在争什麼呢?以至于連續三四個月都無心西進?

答案隻有一個:利益。

再具體點就是:還未到手但即将到手的利益。

再發散點就是:還未到手但總能到手的利益。

還未到手但即将到手的利益就是:誰将率軍攻入關中,成為漢中王?

章邯投降以後,秦王朝早已名存實亡。所謂的誰将率軍攻入關中,就是誰去摘桃子。危險不大,收益卻很豐厚,因為楚懷王早就有言在先:“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誰最想執行這項任務呢?我估計是章邯。因為他是來自秦王朝的降将,執行這項任務自然是駕輕就熟。而在反秦聯軍勸說章邯投降時,說詞就是讓章邯管理關中。(至少陳餘是這樣說的)

而且章邯在投降項羽後,也被項羽封為雍王。這本身也證明,項羽也準許了章邯在關中稱王。更重要的一點是:應該讓當地人管理自己的家鄉,因為楚、趙、魏、韓、燕、齊都是這樣的。

可當現實利益擺到眼前以後,所有的承諾都是廢紙一張。

是以當章邯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估計下面肯定都炸鍋了。一個個都不承認自己答應過章邯什麼,那是陳餘說的,你找陳餘去。陳餘也可以表示:我的确說過這樣的話,但現在是項羽做主,我說了不算,你找項羽去。項羽也順水推舟地表示:我隻是封你為雍王,可沒承諾你什麼,你别給自己加戲啊!

項羽也希望先入關中,可章邯那20萬秦國降軍可是實實在在的。不讓他們回關中,那應該把他們安置在哪裡呢?

如果項羽窩在關中,坐看20萬秦國降軍和各國聯軍打得頭破血流,自己再慢悠悠地出關收拾殘局,那整個天下都會是項羽的囊中之物。

各國諸侯的意思很簡單:先入關中這事,章邯别想,你項羽也别想。最終的解決方法也隻能是:大家一起進關中,誰也别想着吃獨食。

六國聯軍到底有多不靠譜?看看項羽和章邯的遭遇就明白了

還未到手但總能到手的利益就是:全天下的地盤應該如何劃分?

大家一起進關中還好說。可如果不把地盤劃厘清楚,大家又憑什麼要陪着項羽或章邯一起進關中呢?

到關中搶地盤,大部分人肯定是沒有資格的,頂多帶點财物走,是以還是隻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可到了具體操作的環節,一定又會有無數雞毛蒜皮的事扯來扯去。

大家開過集團會議嗎?分地盤可比那個難度高得多,這絕不是幾天就能搞定的事。這種會議不僅包括情報戰,還包括心理戰。如果不是秦國滅亡的消息傳來,我估計他們還要繼續開會。

六國聯軍到底有多不靠譜?看看項羽和章邯的遭遇就明白了

行文至此,大家都覺得項羽優柔寡斷,好像項羽隻要不優柔寡斷,當時就能統一天下。

這種說法,很明顯是不把各國諸侯當人看了。每個人做出的決定,都會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現在是合夥做生意,項羽出資最多,卻沒有辦法強行吞并其他股東。這不是項羽優柔寡斷,而是他的資本不足。

如果客觀條件能夠滿足,項羽當然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政府,大家從今以後就陪我在關中生活吧,我不會虧待大家的!

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項羽哪有這種資本呢?

這才是聯盟最煎熬的時刻,大家都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但大家又不希望聯盟破裂。是以既不能妥協,又不能翻臉。怎麼辦?開會!

六國聯軍到底有多不靠譜?看看項羽和章邯的遭遇就明白了

就在大家忍受着漫無邊際的會議折磨時,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秦國滅亡了!

如果會議現場有旁白君,他一定會仰天大笑:“哈哈哈!我叫你們開會,我叫你們算計,這下全傻眼了吧?”

當大家聽到劉邦入關的消息後,紛紛表示不能再繼續開會了。因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怎麼對付劉邦!

首先,項羽肯定會着急。如果讓劉邦獨占關中,天下第一大實力派的名頭就要屬于劉邦了。因為,如果劉邦獨占關中地區,就意味着舊秦國倒下,新秦國站起來。在天下退回戰國格局的背景下,這意味着什麼,相信不用我多分析。

其次,章邯肯定也着急。如果讓劉邦獨占關中,章邯及其20萬秦國降軍該往何處安置呢?秦軍連秦國都無法占據,難道還想到六國故地搶一塊地盤去?

眼看着兩個最大的軍團認真嚴肅了起來,大家終于不敢再耍無賴了。于是聯軍決定進入關中,先會會劉邦,看劉邦要如何應對。

六國聯軍到底有多不靠譜?看看項羽和章邯的遭遇就明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