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 娜
作為中國近現代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在其短暫一生中,以驚人的創作力留下了數百首富有戰鬥性、感染力的音樂作品。從嶺南之都到塞納河畔,從黃浦江邊到延安窯洞,冼星海以強勁音符鼓舞人心,以震撼旋律抗敵救國,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無愧于“人民音樂家”的偉大稱号。12月16日,由國家大劇院與甯波市演藝集團聯合制作的原創當代舞劇《冼星海》在北京首演,全方位展現了冼星海坎坷而壯麗的一生,将共産黨員忘我奉獻、永葆初心的英雄群像鮮活立于舞台之上。

圖為舞劇《冼星海》劇照。 國家大劇院供圖
為吸引更多年輕觀衆走進劇院了解冼星海,舞劇《冼星海》采用先鋒時尚、極具感染力的當代舞形式,演繹冼星海的傳奇人生。這是創新也是挑戰。總導演肖向榮、編劇許銳、作曲郭思達等衆主創,選擇以創新性的“音樂化交響叙事”結構、高度意象化的表現手法、經典與現代相織的音樂旋律、符合當代觀衆審美的現代風格進行呈現,并圍繞冼星海的革命故事、情感故事、生活故事、創作故事等,以冼星海生命彌留之際的内心視角回顧其一生。
肖向榮表示:“舞劇《冼星海》沒有采用傳統線性叙事,而是重新梳理冼星海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深挖他的大衆性,将人物的青春激情和民族使命融入劇中,高度意象化塑造一個靈魂升華、有血有肉的‘人民音樂家’,讓人物命運更具當下的意義。”
在創作過程中,編劇許銳查閱了大量曆史資料,力求用溫暖而又深刻的筆觸,帶領觀衆走進冼星海的内心世界。許銳說:“這部舞劇不是為了講述冼星海的故事,而是為了展現他内心深處的精神力量。我們運用意象化表現手法,通過音樂、交響、舞蹈來刻畫人物——‘大海’象征他早期在困境中堅持求學求索的過程;‘洪流’代表他為中華民族奮鬥而彙入革命的洪流;‘故土’講述他因戰亂輾轉海外的遭遇;‘星辰’則意味着他的堅定信仰猶如星辰大海一般永恒。”
為了呈現高品質的舞台表演,劇組進行了近4個月的封閉式排練,精益求精、反複打磨。首演當晚,冼星海的飾演者魏伸洲将“人民音樂家”信仰堅定、一心報國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緻,俘獲了大批觀衆的心。演出結束後,魏伸洲表示:“冼星海的意志和精神影響了我,希望觀衆能通過舞劇對他有更加深入的認識,而不隻停留在《黃河大合唱》,也希望大家能銘記這些為了國家、民族奮鬥過的先輩,珍惜當下,砥砺前行。”(鄭 娜)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