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達開帶兵遠征:誅殺韋昌輝,翼王已沒有留天京之可能

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來到天京城南雨花台大營,檢閱太平軍将士,然後離開天京,帶着親信從銅井度過長江。一路上,石達開釋出“告示”,号召太平軍追随自己外出創業,大幹一場,與洪秀全分道揚镳。1863年6月,石達開在大渡河畔陷入絕境,“請降”失敗,被淩遲處死,單幹六年以失敗告終。

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将石達開外出單幹視為太平軍滅亡十大原因之一,“誤主與翼王不和,互相猜忌,翼王帶兵遠征,至今未歸。”從李秀成《自述書》中可知,石達開外出單幹,是洪秀全與石達開互相猜忌所緻,一巴掌拍不響。那麼,從洪秀全角度分析,他為何要猜忌輔政大臣翼王石達開呢?石達開帶兵回京“靖難”,誅殺北王韋昌輝,就注定他沒有就在天京之必要,洪秀全容不下他,石達開隻能帶兵遠征。一起來看看。

石達開帶兵遠征:誅殺韋昌輝,翼王已沒有留天京之可能

石達開誅殺北王韋昌輝,這裡面的問題非常複雜,充滿着權力鬥争與博弈。根據李秀成《自述書》,韋昌輝、石達開對楊秀清專橫跋扈之作風非常不滿,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結成戰略同盟,尋找機會殺死楊秀清,“北王與翼王密議,殺楊秀清,及其兄弟仨,原清、輔清,其餘皆不得多殺。”

韋昌輝、石達開結成同盟,洪秀全有沒有參與呢?李秀成在《自述書》中沒明确說,但從事實推理,洪秀全就算不是同盟,也默許他們采取行動。首先,洪秀全經常被楊秀清羞辱,在公開場合被威脅杖責,乃至逼迫冊封“萬歲”,他痛恨楊秀清。其次,沒有洪秀全默許,韋昌輝、石達開豈敢對“上帝”楊秀清下手;沒天王聖旨,行動不具有合法性,誰都承擔不起後果。最後,若事先他們沒有商議,洪秀全豈會同時給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諸侯下達密诏。要知道,楊秀清權勢顯赫,實力強大,若沒有把握勝利,諸侯豈敢回來。

石達開帶兵遠征:誅殺韋昌輝,翼王已沒有留天京之可能

為對付楊秀清,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達成某種默契,保持共進退。但是,在權力博弈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天京事變很難確定“隻殺兄弟仨,其餘皆不得多殺”之頭口承諾,事變嚴重擴大化,這是他們所始料未及的。

對洪秀全而言,隻要“軍師負責制”繼續存在,無論是楊秀清還是韋昌輝、石達開掌權,本質上并沒啥差別。天京事變,洪秀全不僅要除掉楊秀清,而且還想順帶将韋昌輝、石達開等“首義王爺”排擠出局,成為真正的專制君主。是以,楊秀清被殺後,洪秀全并沒及時釋出聖旨,承認事變合法性,将殺害“上帝”楊秀清之罪名扣在韋昌輝頭上,讓北王陷入被動。

楊秀清,東王九千歲,享有“上帝傳言”之權力,是太平軍信仰之精神紐帶。沒有洪秀全承認,韋昌輝就是殺害“上帝”的元兇,人人得而誅之。再則,留守天京的東王勢力非常強大,傅學賢麾下6000精兵,戰鬥力碾壓韋昌輝3000“勤王”軍。沒有天王聖旨,傅學賢等惶恐不安,他不願意坐以待斃,在兵力占優情況下,他勢必會發起反擊。

石達開帶兵遠征:誅殺韋昌輝,翼王已沒有留天京之可能

殺死楊秀清,洪秀全又不出來釋出聖旨,承認事變合法性,韋昌輝處境非常被動,但還沒到絕境之地步,石達開沒有遵守協定則讓韋昌輝無路可退。道理很簡單,“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韋昌輝、石達開聯手起來,太平天國無人能匹敵,就算楊秀清活着也是如此。石達開及時帶兵回京,“勤王”軍團實力大增,傅學賢等東王餘黨不敢輕舉妄動,洪秀全也迫于壓力,不得不釋出聖旨。如此一來,天京事變将“隻殺兄弟仨,其餘皆不得多殺”,到此為止。

結果恰恰相反,石達開有自己的打算,他想坐觀楊秀清、韋昌輝戰鬥,收漁翁之利。天京事變爆發時,石達開在武昌,沒有奉诏“勤王”,事變嚴重擴大化,形勢一片混亂時,石達開才從武昌回來,“與曾錦謙等,狼狽趕回京師,計及免殺之事。”結果都知道,韋昌輝不但沒有停止殺戮,還将屠刀對準石達開一家,屠殺了翼王府上下一千多人,再次将事變推向高潮。

翼王府被屠殺,韋昌輝确實夠殘忍,但石達開也要承擔相應責任。石達開回京後,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斥責韋昌輝,還将在誅殺之列的楊輔清保護起來,這就惹怒了韋昌輝。舉起屠刀,韋昌輝已經是天怒人怨,盟友石達開還刀口上撒鹽,誰人受得了呢?就算韋昌輝停止殺戮,他也要承擔起事變罪名,是殺害“上帝”的兇手。如此,對韋昌輝而言,此時停止殺戮、少殺戮,與繼續殺戮、多殺戮,本質上沒有差別,他已經無路可退。

石達開帶兵遠征:誅殺韋昌輝,翼王已沒有留天京之可能

韋昌輝殺紅了眼,連天王洪秀全也不放過,他親自率兵圍攻天王府,将事變推向了最高潮。與此同時,石達開逃離天京後,回到湖北武昌組建“靖難”軍團,浩浩蕩蕩殺向天京讨伐韋昌輝,俨然就是一支正義軍團。然而,石達開帶兵回京,其咄咄逼人之架勢,讓洪秀全惶恐不安,這注定了他日後不可能留在天京輔佐朝政,外出單幹不可避免。

組建“靖難”軍團,占據道德制高點,威望非常高。此時,石達開目空一切,氣勢洶洶,公開威脅洪秀全,“若不得韋昌輝狗頭,則班師回朝,攻滅天京”。迫于石達開壓力,洪秀全不得不下令捉拿韋昌輝,并将其首級砍下,送給石達開,阻止“勤王”軍團繼續前進。不久,朝臣紛紛上書,請求天王讓石達開回京輔政,收拾殘局,中興太平天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人心歡悅。”

但是,石達開注定不能留在天京輔政,其誅殺韋昌輝時那咄咄逼人之架勢,讓洪秀全惶恐不安,整日提心吊膽。“班師回朝,攻滅天京”啥意思呢?洪秀全是君,石達開是臣,“攻滅天京”豈能是忠臣所為呢?要知道,楊秀清羞辱洪秀全,乃至強迫冊封“萬歲”,都是以“上帝”名義進行,而不是東王名義。石達開呢?赤裸裸武裝威脅,比東王楊秀清更加過分,洪秀全豈能受得了。此外,石達開敢揚言“攻滅天京”,意味着他此時掌握兵權,麾下精兵強将衆多,無人能抗衡,他要取代洪秀全,沒有人可以阻止。

石達開帶兵遠征:誅殺韋昌輝,翼王已沒有留天京之可能

石達開班師回朝,讨伐韋昌輝,其咄咄逼人之架勢表明,翼王并非池中之物,他比楊秀清有過之而無不及。手握重兵,威望太高又氣勢淩人的石達開,對洪秀全構成巨大威脅。如此,洪秀全自然要将石達開排擠出局,這是權力博弈之必然。正如李秀成在《自述書》中所言:“天王與翼王互相猜忌,翼王帶兵遠征,至今未歸”,其中“互相”兩字,表明洪秀全、石達開并不相信對方,彼此互相提防,君臣沖突尖銳,必須有一人要出局。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李秀成自述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