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科舉制誕生後,貪官卻變多了?專家:你看他們還需要貪嗎?

在古代封建社會,貪官污吏可以說是導緻國家走向衰弱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正所謂“千裡之提毀于蟻穴”,那些貪官污吏為了自己能夠中飽私囊,不斷的損害百姓的利益。最終導緻百姓走投無路,奮起反抗往往都是一呼百應很難鎮壓,那麼一個王朝也便到了氣數将盡的時候了。

為何科舉制誕生後,貪官卻變多了?專家:你看他們還需要貪嗎?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般來說大貪官都出現在隋唐以後,從宋朝開始便常聽說一些貪官污吏的傳說了,要不然包青天也不會那麼的出名,因為自古有一條定律就是有光明的地方就會有黑暗嘛。

到了明清兩代更是貪官污吏橫行,比如說朱元璋在位的時候便大力的整治貪官,朱家可以說便是被元朝的貪官污吏害得家破人亡的,是以朱元璋才如此的痛恨貪官,在位時殺的貪官多達30萬,盡管如此依舊沒有殺光。

為何科舉制誕生後,貪官卻變多了?專家:你看他們還需要貪嗎?

很多人可能會産生好奇,為什麼隋唐之後,貪官就變得那麼多,而且還非常的牢固,幾乎沒有哪一代皇帝完全整治成功過。

這個原因就要從科舉制度說了,根據文獻的記載可續制度最早成型于隋唐之際,雖然早在南北朝時期便萌芽了,但是到了唐朝時期才開始正式和全面的通過科考來錄用官員。

在《中國科舉制起源考》一文中,曆史學家鄧嗣禹便提出隋代的科舉制度:“不彰不備,僅具雛形”,而到了唐朝已經基本的定調了。

為何科舉制誕生後,貪官卻變多了?專家:你看他們還需要貪嗎?

唐太宗非常的重視對于人才的選拔,是以也大大的推動了科舉制度的發展,首先是參加考試的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也不需要特特别的推薦,人人都有資格參加。另外一切以考試的成績定成敗,在這個階段的稽核是非常嚴格的,以保證考試的公平性。也就是說很多寒門子弟終于有了翻身的機會,盡管整個過程非常的艱難,但是總好過沒有任何的機會要好。

為何科舉制誕生後,貪官卻變多了?專家:你看他們還需要貪嗎?

元代高明在《琵琶記》中寫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他還在文中鼓勵讀書人做大官、發大财。由此可見“發财”依舊是寒門學子心中的第一動力,一個從小吃過太多苦的人,對于金銀的抵抗力是相對要薄弱的。這也是為什麼,從科舉制度建立後,貪官反而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當你家裡原本就有金山銀山自然就不會對外面的錢财感興趣。

為何科舉制誕生後,貪官卻變多了?專家:你看他們還需要貪嗎?

在科舉制度建立之前,官員們根本就不需要貪,因為他們本身就要祖傳的“金山銀山”,意思就是說在古代官員大多都是世襲制,也就說父親把自己的官銜傳給兒子,兒子再傳給孫子,這麼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盡管漢朝之後有了軍功制度。并且可以由地方來推舉才能之士,但是對于百姓來說依舊不友善,因為尋常百姓根本沒有辦法獲得推舉,早已被貴族壟斷了。在戰場上從士兵起步去擷取軍工來晉升,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為何科舉制誕生後,貪官卻變多了?專家:你看他們還需要貪嗎?

是以利益都是“上層”所壟斷的,底層的百姓能有機會翻身的可謂是少之又少,隻能為那些錢權的豪門士族和朝廷官員打工。這群人本身就已經富得流油了,再去貪也顯得沒有必要了。當然,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堂而皇之”的貪,因為他們本身就具有絕對的統治權,很多被壓榨的底層百姓,連翻身的餘地和機會都沒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