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銷量沖進前三,中國市場卻一瀉千裡?韓系車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如果不告訴你,你可能很難想到,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銷量前三的車企,除了豐田和大衆以外,還要加上現代汽車的名字。今年1-9月份,豐田汽車賣出了737萬輛,位列第一,大衆汽車629萬輛緊随其後,而現代汽車503萬輛的銷量表現,位列第三。

全球銷量沖進前三,中國市場卻一瀉千裡?韓系車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現代汽車的銷量則遠超通用、福特、本田、雷諾-日産-三菱聯盟等車企,而伴随着全球銷量強勢的,卻是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頹勢,北京現代2021年9月累計銷量僅為26.0萬輛,今年1-11月,東風悅達起亞銷量也隻有13.79萬輛汽車,韓系車的銷量在國内陷入谷底。

現代汽車能在全球賣得好并不奇怪。

其實韓系車并不缺少技術,甚至可以說,韓系車的技術實力即使放眼全球來看也并不弱,現代汽車能夠獨立制造6AT、8AT、9AT、DCT、CVT變速箱,在全球車企中都是屈指可數的。現代汽車的小排量渦輪增壓、混動系統、氫燃料電池系統,都曾登上過沃德十佳。現代汽車的純電汽車,也獲得過北美市場能耗榜單的第一名。本身就不弱的技術實力,再加上出色的品質穩定性,較低的産品售價,完善的售後服務政策,都是現代汽車開拓全球市場的秘訣,能夠沖進全球前三并不令人意外。但是這些秘訣,為什麼到了中國市場就失效了呢?

全球銷量沖進前三,中國市場卻一瀉千裡?韓系車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有人說是因為薩德事件,但實際上薩德事件沒有這麼大的後勁,從日系車的銷量就能看出來,韓系車今天的敗局,其實從一開始歧視對待中國消費者的那一刻就注定了。韓系車在國内市場的差別對待,主要是這幾點:

1、車型上的差別對待。韓系車在國内投放的,除了索納塔和K5這樣的核心車型以外,基本都是廉價入門車型,伊蘭特、悅納、瑞納、瑞奕、領翔、雅紳特、K2、千裡馬、福瑞迪、煥馳等等,幾乎都是售價在10萬元以下的車型,而再看美國市場,混合動力的IONIQ、小鋼炮VELOSTER N、中大型SUVPALISADE,直到最近,韓系車才幡然醒悟,引入高端車型進入到國内,但是韓系車廉價的标簽很難再去揭去。

全球銷量沖進前三,中國市場卻一瀉千裡?韓系車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2、新技術方面的差別對待。除了中高端車型的引進差別對待以外,在新技術方面,韓系車也是頗為吝啬,韓系車的新技術往往都會在北美和南韓本土先行投放,明明純電平台技術實力不錯,但是新平台的純電動車型卻不在中國市場投放,國内隻有菲斯塔、昂希諾、名圖三款純電動車,還全部都是油改電車型。甚至還出現了四代伊蘭特在中國同堂銷售的記錄,就這樣縫縫補補又混三年,韓系車似乎從沒有把中國市場當回事。

全球銷量沖進前三,中國市場卻一瀉千裡?韓系車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3、安全性上的差別對待。除了以上兩點以外,韓系車在中外車型安全性方面的差別對待,是最讓國人憤怒的,全球車型索納塔,在2020年的美國NCAP碰撞測試中,它獲得了五星成績,在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測試中,進入了TOP SAFETY PICK+(最佳安全選擇+)榜單。但是在2019年的中保研C-IASI的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中,北京現代菲斯塔的車頭嚴重破損,A柱完全變形,幾乎折成了90度。

全球銷量沖進前三,中國市場卻一瀉千裡?韓系車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再加上,韓系車在國内的定價介于國産車和德日系之間,随着國産車的崛起,德日系車型價格的不斷下探,韓系車逐漸失去了生存空間。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韓系車在國内逐漸沒落,一個曾經年銷百萬的車企淪落至今,這個鍋到底誰來背呢?無論如何,不該是歸咎為國人不懂車,這個鍋,恐怕還得北京現代和悅達起亞的高層來背,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不就是說的韓系車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