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先生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講收藏的時候,玉器收藏開篇講到:原始人生活環境惡劣,對一些自然現象充滿恐懼,他們發現将一些溫潤的石頭握在手中會讓自己安心一些,是一種精神慰藉。漸漸的,原始人對于溫潤的石頭越發喜愛,并将其認為是溝通天地的神品。
北方的紅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玉器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南一北,對于玉的喜愛徹徹底底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中。
中國玉器也走過神玉、王玉和民玉三個階段:
在“神玉時期”(原始人時期),玉是跟神聯系在一起,不是誰都能用的,它隻能用來祭祀天地、溝通神靈。
從夏朝至唐末這三千年中,玉石進入了“王玉時期”。在階級等級森嚴的古代,從天子到諸侯都拿着不同的玉器以象征其所在的等級地位,而最能代表等級的當屬傳國玉玺。
之後,玉進入民玉時代,玉器的雕琢也更貼近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擁有玉器。
中國人基本都有這個本事:一眼可以看出玉的好壞。這是其他文化所不能了解的。
去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物特展中有一些先秦小玉器,從西周到戰國,雖然都是幾厘米的小件,依然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玉器的特點:紋飾潇灑,造型從抽象向具體轉變。
此次展品中的玉器雖小,精美程度可不低。

玉戈,春秋,約公元前537年,軟玉,1986年鳳翔縣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玉鳥,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8世紀,軟玉,1980年扶風縣劉家村豐姬墓出土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玉鳥,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前10世紀,軟玉,岐山縣王家嘴西周墓2号墓出土 岐山周原博物館藏
玉蟬,西周中期,公元前11世紀~前8世紀,軟玉,1981年扶風縣召陳村乙區探方出土 寶雞周原博物館藏
玉鳥一對,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前10世紀,軟玉,1978年扶風縣齊家村西周墓19号墓出土 寶雞市周原博物館藏
鳳鳥紋玉戈,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紀~前9世紀,軟玉,1981年扶風縣強家村西周墓1号墓出土 寶雞周原博物館藏
這玉戈設計得非常巧妙,可以看到兩個鷹頭!
鳳鳥紋玉柄形器,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紀~前9世紀,軟玉,1975年寶雞茹家莊西周墓1号墓出土 寶雞青銅博物館藏
玉柄形器,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前10世紀,軟玉,1980年寶雞竹園溝西周墓13号墓出土 寶雞青銅博物館藏
玉神人,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8世紀,軟玉,1979年扶風縣莊白村采集 寶雞周原博物館藏
鑿形玉佩,春秋,約公元前537年,軟玉,1986年鳳翔縣秦公一号大墓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秦式龍紋大玉璧,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鳳翔縣河南屯遺址出土 鳳翔縣博物館藏
條形玉飾,春秋,約公元前537年,軟玉,1986鳳翔縣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藏
蚌雕人頭形笄帽,西周,公元前10世紀~前8世紀,貝殼,1980年扶風縣召陳村45号探方出土 寶雞周原博物館藏
其高鼻深目,好像是“外國人”, 這說明,早在三千年前中西文化就已開始交流。
神人龍紋玉飾,神人 龍鳳紋玉柄形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紀至前7世紀,軟玉,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出土,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藏
玉立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紀至前7世紀,軟玉,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出土,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藏
龍紋玉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紀至前7世紀,軟玉,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出土,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藏
玉鳥 鳥形玉飾品,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紀至前7世紀,軟玉,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出土,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藏
手握飾,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紀至前7世紀,軟玉、瑪瑙,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出土,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藏
鉗金玉韘組飾,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紀至前7世紀,軟玉,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出土,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