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至情,真的值得麼?話劇《借問湯先生》對話四百年前《牡丹亭》

至情,真的值得麼?話劇《借問湯先生》對話四百年前《牡丹亭》

“捧讀《牡丹亭》之後,喜愛之餘,我始終困惑,極強烈地想透過作品向湯顯祖先生借問一聲:至情,真的值得麼?我笃定地相信,這絕非我一人的困惑。”上海戲劇學院博士研究所學生黃銳爍借作品發問,“這是個情感稀薄的時代嗎?”

作為上海戲劇學院紫藤花開研究所學生演出季、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項目,原創話劇《借問湯先生》日前在上海橙劇場·可當代藝術中心結束首輪演出,為觀衆呈現了一場充滿戲曲韻味的話劇演出,博得了諸多好評。

至情,真的值得麼?話劇《借問湯先生》對話四百年前《牡丹亭》

該劇由上海勿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栗夏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制作,上海戲劇學院博士研究所學生黃銳爍擔任編劇、導演,朱彭彭和栗雪甯擔任制作人,受到上海越劇藝術傳習所(上海越劇院)的大力支援。

至情,真的值得麼?話劇《借問湯先生》對話四百年前《牡丹亭》

《借問湯先生》一劇的創意是由明代戲曲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還魂記》及其傳播的曆史引發的。本劇講述了明萬曆年間,在徽州休甯一帶,有說書人柳三生傳講“牡丹故事”,勾動春情無數,杜青玉即是其一。宦官李公卿在朝堂鬥争中落敗,放逐歸田,借整治朝綱之名,抓捕柳三生,以搏再上青雲之路。不料發現其妻杜青玉與柳三生的隐秘情事,卻如真似幻,真假難辨。而杜青玉為救如真似幻的情郎,也早将一碗毒湯,端向了李公卿……

自2015年創作初稿至今,編劇黃銳爍曾三易其稿。每一個版本都是對四百年前《牡丹亭》的互文式寫作。在劇中,他借說書人柳三生之口,以“草蛇灰線、雪鴻泥爪”的方式将《牡丹亭》的故事鋪陳進劇本裡,兩個文本“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借《牡丹亭》的餘響,澆當世人之塊壘。“牡丹還魂記”成為了劇中的一個引子,一種映照,創作者意圖在《借問湯先生》與《牡丹亭》之間建構起一種彼此勾連卻似是而非的暧昧狀态。

至情,真的值得麼?話劇《借問湯先生》對話四百年前《牡丹亭》

《借問湯先生》的結構也借用了戲曲的創作思維。黃銳爍介紹道,戲曲獨特的點線式結構不僅令舞台時空得以自由流動,更在故事與情節之外,營造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化境;而戲曲中的意象及意境構築着戲劇美妙的寫意性與詩性風格,其強烈的抒情特質更是召喚着現代人的性靈。

制作人告訴記者,不論是作品的舞台設計、燈光的使用,還是音樂的創作,都嘗試破除極為機械化、概念化的創作思維,在話劇呈現中融合戲曲的元素,又不失現代的表達,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帶領觀衆走進精神和情感自由的境界。

有觀衆走出劇場時感歎:“這是一部很有韻味的作品,點到為止,留下一些空白,劇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情愫和個性,他們像是被命運交織在一起一樣不能分離,沒有太過激烈的大喜大悲,但是餘味悠長。”

至情,真的值得麼?話劇《借問湯先生》對話四百年前《牡丹亭》

劇照由《借問湯先生》劇組提供

作者:童薇菁

編輯:姜方

責任編輯:李婷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