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家族被司馬懿吊打,卻是讓隋唐五代帝王都頭疼民族的克星

公元237年,雄踞遼東近五十年的割據勢力公孫家族首領公孫淵公然叛魏,自立為燕王,并設立百官。此舉令魏明帝大為震怒,火速召回正在前線抗擊蜀漢軍隊的司馬懿,司馬懿向魏明帝承諾一年之内掃平遼東,這主要是考慮到了行軍遼東路程遙遠,來回都要半年。之後司馬懿率軍遠征,連戰連捷,公孫淵在司馬懿的讨伐之下,毫無還手之力,兩個月之内即敗亡,東漢末年的最後一個割據勢力公孫家族自此滅亡。

這個家族被司馬懿吊打,卻是讓隋唐五代帝王都頭疼民族的克星

在司馬懿的讨伐之下,擁有遼東數郡的公孫家族簡直是被吊打,看起來羸弱不堪。這首先歸功于司馬懿,能夠在蜀漢前線同諸葛亮率領的蜀漢精銳分庭抗禮,不落下風,司馬懿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其次是魏國這次的讨伐,準備周全,兵精糧足,部隊士氣高昂;最後的一點,公孫淵有稱王之雄心,卻無統帥之才能,敗亡是必然結果。經此一戰,公孫淵敗光了公孫家五十年苦心經營遼東的老本。

公孫家族在對内戰争中一敗塗地,然而,這個家族在對抗外敵方面,戰績卻相當輝煌,可以說是遼東一帶的絕對霸主。

這個家族被司馬懿吊打,卻是讓隋唐五代帝王都頭疼民族的克星

當時的遼東,實力最為強大的民族,是在隋唐曆史上屢屢出現,表現相當強悍的高句麗。要知道,隋唐兩朝,五代帝王,從隋文帝楊堅開始,經曆隋炀帝、唐太祖和唐太宗,再到最後的唐高宗,都樂此不疲地對高句麗用兵,直到唐高宗時才終于滅亡了高句麗。隋朝的滅亡,與隋炀帝三次東征高句麗不無關系。由此可見高句麗是一塊非常難啃的骨頭。

高句麗在公孫家族的創立者公孫度統治遼東的時候,已經是比較強盛的民族了。史載高句麗人性情兇殘,好戰彪悍,喜歡搶掠,當時總共有三萬戶人。而公孫家族,在被司馬懿滅亡時,也不過才四萬戶人,兩個勢力可謂勢均力敵。

這個家族被司馬懿吊打,卻是讓隋唐五代帝王都頭疼民族的克星

東漢末年,高句麗趁着中原群雄割據,政治混亂之際,屢次侵犯遼東邊境,搞得那兒的人民苦不堪言。這樣的逍遙日子,在公孫度到來之後,一去不複返。公元190年,公孫度成為遼東太守,開啟了公孫家族對遼東近五十年的統治。公孫度一上任,對内擺平了對他不服從的豪強,對外強勢進行擴張,起初高句麗震懾于他的威勢,派兵幫助公孫康平定其它各族。然而,高句麗人本性難移,還是不時騷擾遼東,結果公孫度親自率軍,擊敗了高句麗。

這個家族被司馬懿吊打,卻是讓隋唐五代帝王都頭疼民族的克星

到了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統治時期,高句麗舊性難改。公元209年,公孫康趁高句麗王伯固去世,内部權力争鬥之際,東征高句麗,一舉攻破了高句麗的國都,迫使伯固長子拔奇率衆投降。公孫家族,是那個時代,嚣張跋扈的高句麗國絕對的克星。可惜之後公孫家族滅亡,中原王朝又經曆着中國曆史上最為頻繁的王朝更疊期(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高句麗趁勢重新崛起,成為困擾隋唐兩朝幾代帝王的苦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