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大失誤,令蘇聯在危難時刻,失去軍隊保護,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三大失誤,令蘇聯在危難時刻,失去軍隊保護,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第一大失誤,是讓改革進入錯誤方向。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先是推行“禁酒令”,後又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但由于思路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往往還沒取得效果,就被匆匆打斷,嚴重幹擾了政策的連續性。雷日科夫曾這樣形容戈爾巴喬夫:“一個月前講要優先發展機械制造業,後來講要加快‘軍轉民’,如今又突然冒出一系列要優先發展的部門,短短幾個月,政策不知道被改動了多少次。”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第一大失誤,是讓改革進入錯誤方向。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先是推行“禁酒令”,後又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但由于思路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往往還沒取得效果,就被匆匆打斷,嚴重幹擾了政策的連續性。雷日科夫曾這樣形容戈爾巴喬夫:“一個月前講要優先發展機械制造業,後來講要加快‘軍轉民’,如今又突然冒出一系列要優先發展的部門,短短幾個月,政策不知道被改動了多少次。”

1987年,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新思維”,然而他所使用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實質上卻是重構、重建、推倒重來。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的政策上出現更多失誤。1987~1990年,蘇聯放任諸多親西方的組織自由發展。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蘇聯建立起西方式的政體。同年,沙塔林等人提出力求激進私有化的“500天計劃”。以上種種,最終令蘇聯改革走入歧途。

三大失誤,令蘇聯在危難時刻,失去軍隊保護,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第一大失誤,是讓改革進入錯誤方向。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先是推行“禁酒令”,後又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但由于思路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往往還沒取得效果,就被匆匆打斷,嚴重幹擾了政策的連續性。雷日科夫曾這樣形容戈爾巴喬夫:“一個月前講要優先發展機械制造業,後來講要加快‘軍轉民’,如今又突然冒出一系列要優先發展的部門,短短幾個月,政策不知道被改動了多少次。”

1987年,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新思維”,然而他所使用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實質上卻是重構、重建、推倒重來。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的政策上出現更多失誤。1987~1990年,蘇聯放任諸多親西方的組織自由發展。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蘇聯建立起西方式的政體。同年,沙塔林等人提出力求激進私有化的“500天計劃”。以上種種,最終令蘇聯改革走入歧途。

第二大失誤,是沒守住輿論陣地。1987~1990年,随着親西方組織的日漸增多,親西方派人士的日益活躍,蘇共對輿論的影響被逐漸削弱。而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卻仍在倡導過度的“公開性”、“自由化”,放松對意識形态的引導,這就更加劇問題的嚴重性。蘇共二十八大後,蘇共僅能掌握1.5%左右的報刊,話語權被親西方的輿論勢力奪走。而親西方媒體并不會進行正規科普,而是會炮制各種虛假資訊,在蘇聯國内造成思想混亂。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第一大失誤,是讓改革進入錯誤方向。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先是推行“禁酒令”,後又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但由于思路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往往還沒取得效果,就被匆匆打斷,嚴重幹擾了政策的連續性。雷日科夫曾這樣形容戈爾巴喬夫:“一個月前講要優先發展機械制造業,後來講要加快‘軍轉民’,如今又突然冒出一系列要優先發展的部門,短短幾個月,政策不知道被改動了多少次。”

1987年,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新思維”,然而他所使用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實質上卻是重構、重建、推倒重來。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的政策上出現更多失誤。1987~1990年,蘇聯放任諸多親西方的組織自由發展。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蘇聯建立起西方式的政體。同年,沙塔林等人提出力求激進私有化的“500天計劃”。以上種種,最終令蘇聯改革走入歧途。

第二大失誤,是沒守住輿論陣地。1987~1990年,随着親西方組織的日漸增多,親西方派人士的日益活躍,蘇共對輿論的影響被逐漸削弱。而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卻仍在倡導過度的“公開性”、“自由化”,放松對意識形态的引導,這就更加劇問題的嚴重性。蘇共二十八大後,蘇共僅能掌握1.5%左右的報刊,話語權被親西方的輿論勢力奪走。而親西方媒體并不會進行正規科普,而是會炮制各種虛假資訊,在蘇聯國内造成思想混亂。

這其中,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大。80年代後期,蘇聯國内出現大量歪曲曆史、抹黑英烈的颠覆性書刊。這些書刊将蘇聯老一輩上司、衛國戰争英雄們打倒颠覆,将列甯、斯大林、卓娅、馬特索洛夫們貶低得一文不值。同時,自1989年起,部分加盟國,也默許群眾向蘇聯英雄雕像潑油漆、扔石塊等行為。個别加盟國,還主動将衛國戰争英雄們的紀念碑推倒、拆除,以貫徹其“去蘇聯化”方針。

三大失誤,令蘇聯在危難時刻,失去軍隊保護,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第一大失誤,是讓改革進入錯誤方向。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先是推行“禁酒令”,後又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但由于思路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往往還沒取得效果,就被匆匆打斷,嚴重幹擾了政策的連續性。雷日科夫曾這樣形容戈爾巴喬夫:“一個月前講要優先發展機械制造業,後來講要加快‘軍轉民’,如今又突然冒出一系列要優先發展的部門,短短幾個月,政策不知道被改動了多少次。”

1987年,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新思維”,然而他所使用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實質上卻是重構、重建、推倒重來。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的政策上出現更多失誤。1987~1990年,蘇聯放任諸多親西方的組織自由發展。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蘇聯建立起西方式的政體。同年,沙塔林等人提出力求激進私有化的“500天計劃”。以上種種,最終令蘇聯改革走入歧途。

第二大失誤,是沒守住輿論陣地。1987~1990年,随着親西方組織的日漸增多,親西方派人士的日益活躍,蘇共對輿論的影響被逐漸削弱。而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卻仍在倡導過度的“公開性”、“自由化”,放松對意識形态的引導,這就更加劇問題的嚴重性。蘇共二十八大後,蘇共僅能掌握1.5%左右的報刊,話語權被親西方的輿論勢力奪走。而親西方媒體并不會進行正規科普,而是會炮制各種虛假資訊,在蘇聯國内造成思想混亂。

這其中,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大。80年代後期,蘇聯國内出現大量歪曲曆史、抹黑英烈的颠覆性書刊。這些書刊将蘇聯老一輩上司、衛國戰争英雄們打倒颠覆,将列甯、斯大林、卓娅、馬特索洛夫們貶低得一文不值。同時,自1989年起,部分加盟國,也默許群眾向蘇聯英雄雕像潑油漆、扔石塊等行為。個别加盟國,還主動将衛國戰争英雄們的紀念碑推倒、拆除,以貫徹其“去蘇聯化”方針。

第三大失誤,是軍隊“非黨化”。自列甯、托洛茨基時代起,蘇維埃政權便逐漸形成“黨指揮槍”的建軍原則,強調黨對軍隊上司的組織保證。正因如此,在面臨外國勢力的侵略時,蘇聯方能集中強大的軍事力量,轉敗為勝,戰勝對手。80年代時期,雖然蘇聯軍隊和官方之間多次發生不愉快,但多數蘇軍官兵仍然忠于政權。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件、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蘇聯官兵均積極參與救援,保護人民。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第一大失誤,是讓改革進入錯誤方向。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先是推行“禁酒令”,後又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但由于思路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往往還沒取得效果,就被匆匆打斷,嚴重幹擾了政策的連續性。雷日科夫曾這樣形容戈爾巴喬夫:“一個月前講要優先發展機械制造業,後來講要加快‘軍轉民’,如今又突然冒出一系列要優先發展的部門,短短幾個月,政策不知道被改動了多少次。”

1987年,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新思維”,然而他所使用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實質上卻是重構、重建、推倒重來。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的政策上出現更多失誤。1987~1990年,蘇聯放任諸多親西方的組織自由發展。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蘇聯建立起西方式的政體。同年,沙塔林等人提出力求激進私有化的“500天計劃”。以上種種,最終令蘇聯改革走入歧途。

第二大失誤,是沒守住輿論陣地。1987~1990年,随着親西方組織的日漸增多,親西方派人士的日益活躍,蘇共對輿論的影響被逐漸削弱。而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卻仍在倡導過度的“公開性”、“自由化”,放松對意識形态的引導,這就更加劇問題的嚴重性。蘇共二十八大後,蘇共僅能掌握1.5%左右的報刊,話語權被親西方的輿論勢力奪走。而親西方媒體并不會進行正規科普,而是會炮制各種虛假資訊,在蘇聯國内造成思想混亂。

這其中,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大。80年代後期,蘇聯國内出現大量歪曲曆史、抹黑英烈的颠覆性書刊。這些書刊将蘇聯老一輩上司、衛國戰争英雄們打倒颠覆,将列甯、斯大林、卓娅、馬特索洛夫們貶低得一文不值。同時,自1989年起,部分加盟國,也默許群眾向蘇聯英雄雕像潑油漆、扔石塊等行為。個别加盟國,還主動将衛國戰争英雄們的紀念碑推倒、拆除,以貫徹其“去蘇聯化”方針。

第三大失誤,是軍隊“非黨化”。自列甯、托洛茨基時代起,蘇維埃政權便逐漸形成“黨指揮槍”的建軍原則,強調黨對軍隊上司的組織保證。正因如此,在面臨外國勢力的侵略時,蘇聯方能集中強大的軍事力量,轉敗為勝,戰勝對手。80年代時期,雖然蘇聯軍隊和官方之間多次發生不愉快,但多數蘇軍官兵仍然忠于政權。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件、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蘇聯官兵均積極參與救援,保護人民。

但到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随着代議制體系的逐漸形成,蘇共對武裝力量的上司能力被嚴重削弱。原本忠于蘇維埃的軍隊,變成所謂“捍衛總統、維護憲法”的西式軍隊。1990~1991年,大量支援蘇聯的軍官被撤換,取而代之的則是些希望蘇聯解體的人。與此同時,由于民族思潮的發展各族官兵之間的裂痕不斷加劇,蘇軍的“征兵危機”也在日漸加深。而對于這些現象,蘇聯政府并沒能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三大失誤,令蘇聯在危難時刻,失去軍隊保護,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第一大失誤,是讓改革進入錯誤方向。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先是推行“禁酒令”,後又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但由于思路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往往還沒取得效果,就被匆匆打斷,嚴重幹擾了政策的連續性。雷日科夫曾這樣形容戈爾巴喬夫:“一個月前講要優先發展機械制造業,後來講要加快‘軍轉民’,如今又突然冒出一系列要優先發展的部門,短短幾個月,政策不知道被改動了多少次。”

1987年,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新思維”,然而他所使用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實質上卻是重構、重建、推倒重來。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的政策上出現更多失誤。1987~1990年,蘇聯放任諸多親西方的組織自由發展。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蘇聯建立起西方式的政體。同年,沙塔林等人提出力求激進私有化的“500天計劃”。以上種種,最終令蘇聯改革走入歧途。

第二大失誤,是沒守住輿論陣地。1987~1990年,随着親西方組織的日漸增多,親西方派人士的日益活躍,蘇共對輿論的影響被逐漸削弱。而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卻仍在倡導過度的“公開性”、“自由化”,放松對意識形态的引導,這就更加劇問題的嚴重性。蘇共二十八大後,蘇共僅能掌握1.5%左右的報刊,話語權被親西方的輿論勢力奪走。而親西方媒體并不會進行正規科普,而是會炮制各種虛假資訊,在蘇聯國内造成思想混亂。

這其中,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大。80年代後期,蘇聯國内出現大量歪曲曆史、抹黑英烈的颠覆性書刊。這些書刊将蘇聯老一輩上司、衛國戰争英雄們打倒颠覆,将列甯、斯大林、卓娅、馬特索洛夫們貶低得一文不值。同時,自1989年起,部分加盟國,也默許群眾向蘇聯英雄雕像潑油漆、扔石塊等行為。個别加盟國,還主動将衛國戰争英雄們的紀念碑推倒、拆除,以貫徹其“去蘇聯化”方針。

第三大失誤,是軍隊“非黨化”。自列甯、托洛茨基時代起,蘇維埃政權便逐漸形成“黨指揮槍”的建軍原則,強調黨對軍隊上司的組織保證。正因如此,在面臨外國勢力的侵略時,蘇聯方能集中強大的軍事力量,轉敗為勝,戰勝對手。80年代時期,雖然蘇聯軍隊和官方之間多次發生不愉快,但多數蘇軍官兵仍然忠于政權。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件、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蘇聯官兵均積極參與救援,保護人民。

但到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随着代議制體系的逐漸形成,蘇共對武裝力量的上司能力被嚴重削弱。原本忠于蘇維埃的軍隊,變成所謂“捍衛總統、維護憲法”的西式軍隊。1990~1991年,大量支援蘇聯的軍官被撤換,取而代之的則是些希望蘇聯解體的人。與此同時,由于民族思潮的發展各族官兵之間的裂痕不斷加劇,蘇軍的“征兵危機”也在日漸加深。而對于這些現象,蘇聯政府并沒能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以上種種情況,均使得蘇聯“自毀長城”,失去軍隊的保護。1991年,蘇聯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當年8月,部分蘇聯元老為了挽救政權,而發起了著名的“八一九政變”。然而,由于改革失誤、思想陣地丢失,很多蘇軍士兵的思想陷入迷茫狀态,軍隊在危急關頭難以統一決心和意志。由于軍隊“非黨化”,更使得關鍵時刻蘇共對軍隊的指揮被嚴重削弱。更遑論政變開始前,蘇聯元老們也沒做好充足謀劃和準備。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第一大失誤,是讓改革進入錯誤方向。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先是推行“禁酒令”,後又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但由于思路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往往還沒取得效果,就被匆匆打斷,嚴重幹擾了政策的連續性。雷日科夫曾這樣形容戈爾巴喬夫:“一個月前講要優先發展機械制造業,後來講要加快‘軍轉民’,如今又突然冒出一系列要優先發展的部門,短短幾個月,政策不知道被改動了多少次。”

1987年,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新思維”,然而他所使用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實質上卻是重構、重建、推倒重來。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的政策上出現更多失誤。1987~1990年,蘇聯放任諸多親西方的組織自由發展。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蘇聯建立起西方式的政體。同年,沙塔林等人提出力求激進私有化的“500天計劃”。以上種種,最終令蘇聯改革走入歧途。

第二大失誤,是沒守住輿論陣地。1987~1990年,随着親西方組織的日漸增多,親西方派人士的日益活躍,蘇共對輿論的影響被逐漸削弱。而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卻仍在倡導過度的“公開性”、“自由化”,放松對意識形态的引導,這就更加劇問題的嚴重性。蘇共二十八大後,蘇共僅能掌握1.5%左右的報刊,話語權被親西方的輿論勢力奪走。而親西方媒體并不會進行正規科普,而是會炮制各種虛假資訊,在蘇聯國内造成思想混亂。

這其中,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大。80年代後期,蘇聯國内出現大量歪曲曆史、抹黑英烈的颠覆性書刊。這些書刊将蘇聯老一輩上司、衛國戰争英雄們打倒颠覆,将列甯、斯大林、卓娅、馬特索洛夫們貶低得一文不值。同時,自1989年起,部分加盟國,也默許群眾向蘇聯英雄雕像潑油漆、扔石塊等行為。個别加盟國,還主動将衛國戰争英雄們的紀念碑推倒、拆除,以貫徹其“去蘇聯化”方針。

第三大失誤,是軍隊“非黨化”。自列甯、托洛茨基時代起,蘇維埃政權便逐漸形成“黨指揮槍”的建軍原則,強調黨對軍隊上司的組織保證。正因如此,在面臨外國勢力的侵略時,蘇聯方能集中強大的軍事力量,轉敗為勝,戰勝對手。80年代時期,雖然蘇聯軍隊和官方之間多次發生不愉快,但多數蘇軍官兵仍然忠于政權。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件、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蘇聯官兵均積極參與救援,保護人民。

但到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随着代議制體系的逐漸形成,蘇共對武裝力量的上司能力被嚴重削弱。原本忠于蘇維埃的軍隊,變成所謂“捍衛總統、維護憲法”的西式軍隊。1990~1991年,大量支援蘇聯的軍官被撤換,取而代之的則是些希望蘇聯解體的人。與此同時,由于民族思潮的發展各族官兵之間的裂痕不斷加劇,蘇軍的“征兵危機”也在日漸加深。而對于這些現象,蘇聯政府并沒能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以上種種情況,均使得蘇聯“自毀長城”,失去軍隊的保護。1991年,蘇聯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當年8月,部分蘇聯元老為了挽救政權,而發起了著名的“八一九政變”。然而,由于改革失誤、思想陣地丢失,很多蘇軍士兵的思想陷入迷茫狀态,軍隊在危急關頭難以統一決心和意志。由于軍隊“非黨化”,更使得關鍵時刻蘇共對軍隊的指揮被嚴重削弱。更遑論政變開始前,蘇聯元老們也沒做好充足謀劃和準備。

而與此同時,以葉利欽為首的派别,則在思想宣傳領域展開攻勢,搶奪蘇聯軍隊的指揮權。葉利欽很早就在蘇軍部隊中收買人心,八一九事件發生時,他更趁機加大對蘇軍官兵們的拉攏力度。最終,在葉利欽等人的大力宣傳下,格拉喬夫和沙波什尼科夫先後抗拒軍令,塔曼師、坎捷米羅夫卡師、圖拉空降兵部隊等蘇軍精銳,也相繼倒向葉利欽。試圖拯救蘇聯的最後一次大規模行動,就此以失敗告終。

三大失誤,令蘇聯在危難時刻,失去軍隊保護,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第一大失誤,是讓改革進入錯誤方向。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先是推行“禁酒令”,後又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但由于思路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往往還沒取得效果,就被匆匆打斷,嚴重幹擾了政策的連續性。雷日科夫曾這樣形容戈爾巴喬夫:“一個月前講要優先發展機械制造業,後來講要加快‘軍轉民’,如今又突然冒出一系列要優先發展的部門,短短幾個月,政策不知道被改動了多少次。”

1987年,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新思維”,然而他所使用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實質上卻是重構、重建、推倒重來。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的政策上出現更多失誤。1987~1990年,蘇聯放任諸多親西方的組織自由發展。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蘇聯建立起西方式的政體。同年,沙塔林等人提出力求激進私有化的“500天計劃”。以上種種,最終令蘇聯改革走入歧途。

第二大失誤,是沒守住輿論陣地。1987~1990年,随着親西方組織的日漸增多,親西方派人士的日益活躍,蘇共對輿論的影響被逐漸削弱。而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卻仍在倡導過度的“公開性”、“自由化”,放松對意識形态的引導,這就更加劇問題的嚴重性。蘇共二十八大後,蘇共僅能掌握1.5%左右的報刊,話語權被親西方的輿論勢力奪走。而親西方媒體并不會進行正規科普,而是會炮制各種虛假資訊,在蘇聯國内造成思想混亂。

這其中,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大。80年代後期,蘇聯國内出現大量歪曲曆史、抹黑英烈的颠覆性書刊。這些書刊将蘇聯老一輩上司、衛國戰争英雄們打倒颠覆,将列甯、斯大林、卓娅、馬特索洛夫們貶低得一文不值。同時,自1989年起,部分加盟國,也默許群眾向蘇聯英雄雕像潑油漆、扔石塊等行為。個别加盟國,還主動将衛國戰争英雄們的紀念碑推倒、拆除,以貫徹其“去蘇聯化”方針。

第三大失誤,是軍隊“非黨化”。自列甯、托洛茨基時代起,蘇維埃政權便逐漸形成“黨指揮槍”的建軍原則,強調黨對軍隊上司的組織保證。正因如此,在面臨外國勢力的侵略時,蘇聯方能集中強大的軍事力量,轉敗為勝,戰勝對手。80年代時期,雖然蘇聯軍隊和官方之間多次發生不愉快,但多數蘇軍官兵仍然忠于政權。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件、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蘇聯官兵均積極參與救援,保護人民。

但到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随着代議制體系的逐漸形成,蘇共對武裝力量的上司能力被嚴重削弱。原本忠于蘇維埃的軍隊,變成所謂“捍衛總統、維護憲法”的西式軍隊。1990~1991年,大量支援蘇聯的軍官被撤換,取而代之的則是些希望蘇聯解體的人。與此同時,由于民族思潮的發展各族官兵之間的裂痕不斷加劇,蘇軍的“征兵危機”也在日漸加深。而對于這些現象,蘇聯政府并沒能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以上種種情況,均使得蘇聯“自毀長城”,失去軍隊的保護。1991年,蘇聯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當年8月,部分蘇聯元老為了挽救政權,而發起了著名的“八一九政變”。然而,由于改革失誤、思想陣地丢失,很多蘇軍士兵的思想陷入迷茫狀态,軍隊在危急關頭難以統一決心和意志。由于軍隊“非黨化”,更使得關鍵時刻蘇共對軍隊的指揮被嚴重削弱。更遑論政變開始前,蘇聯元老們也沒做好充足謀劃和準備。

而與此同時,以葉利欽為首的派别,則在思想宣傳領域展開攻勢,搶奪蘇聯軍隊的指揮權。葉利欽很早就在蘇軍部隊中收買人心,八一九事件發生時,他更趁機加大對蘇軍官兵們的拉攏力度。最終,在葉利欽等人的大力宣傳下,格拉喬夫和沙波什尼科夫先後抗拒軍令,塔曼師、坎捷米羅夫卡師、圖拉空降兵部隊等蘇軍精銳,也相繼倒向葉利欽。試圖拯救蘇聯的最後一次大規模行動,就此以失敗告終。

八一九事件後,戈爾巴喬夫被進一步架空,葉利欽成為蘇聯政壇上最具實力的人物。此後,葉利欽對蘇軍進行全面的清洗,國防部部長、副部長、各兵種司令、各軍區司令等80%的進階将領,均被撤換或提前退休。而擁護葉利欽的格拉喬夫等人,則扶搖直上。此時,蘇共對軍隊的上司力幾乎喪失殆盡,蘇聯政權也完全失去軍隊的捍衛,最終于1991年12月26日徹底解體。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第一大失誤,是讓改革進入錯誤方向。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先是推行“禁酒令”,後又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但由于思路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往往還沒取得效果,就被匆匆打斷,嚴重幹擾了政策的連續性。雷日科夫曾這樣形容戈爾巴喬夫:“一個月前講要優先發展機械制造業,後來講要加快‘軍轉民’,如今又突然冒出一系列要優先發展的部門,短短幾個月,政策不知道被改動了多少次。”

1987年,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新思維”,然而他所使用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實質上卻是重構、重建、推倒重來。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的政策上出現更多失誤。1987~1990年,蘇聯放任諸多親西方的組織自由發展。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蘇聯建立起西方式的政體。同年,沙塔林等人提出力求激進私有化的“500天計劃”。以上種種,最終令蘇聯改革走入歧途。

第二大失誤,是沒守住輿論陣地。1987~1990年,随着親西方組織的日漸增多,親西方派人士的日益活躍,蘇共對輿論的影響被逐漸削弱。而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卻仍在倡導過度的“公開性”、“自由化”,放松對意識形态的引導,這就更加劇問題的嚴重性。蘇共二十八大後,蘇共僅能掌握1.5%左右的報刊,話語權被親西方的輿論勢力奪走。而親西方媒體并不會進行正規科普,而是會炮制各種虛假資訊,在蘇聯國内造成思想混亂。

這其中,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大。80年代後期,蘇聯國内出現大量歪曲曆史、抹黑英烈的颠覆性書刊。這些書刊将蘇聯老一輩上司、衛國戰争英雄們打倒颠覆,将列甯、斯大林、卓娅、馬特索洛夫們貶低得一文不值。同時,自1989年起,部分加盟國,也默許群眾向蘇聯英雄雕像潑油漆、扔石塊等行為。個别加盟國,還主動将衛國戰争英雄們的紀念碑推倒、拆除,以貫徹其“去蘇聯化”方針。

第三大失誤,是軍隊“非黨化”。自列甯、托洛茨基時代起,蘇維埃政權便逐漸形成“黨指揮槍”的建軍原則,強調黨對軍隊上司的組織保證。正因如此,在面臨外國勢力的侵略時,蘇聯方能集中強大的軍事力量,轉敗為勝,戰勝對手。80年代時期,雖然蘇聯軍隊和官方之間多次發生不愉快,但多數蘇軍官兵仍然忠于政權。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件、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蘇聯官兵均積極參與救援,保護人民。

但到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随着代議制體系的逐漸形成,蘇共對武裝力量的上司能力被嚴重削弱。原本忠于蘇維埃的軍隊,變成所謂“捍衛總統、維護憲法”的西式軍隊。1990~1991年,大量支援蘇聯的軍官被撤換,取而代之的則是些希望蘇聯解體的人。與此同時,由于民族思潮的發展各族官兵之間的裂痕不斷加劇,蘇軍的“征兵危機”也在日漸加深。而對于這些現象,蘇聯政府并沒能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以上種種情況,均使得蘇聯“自毀長城”,失去軍隊的保護。1991年,蘇聯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當年8月,部分蘇聯元老為了挽救政權,而發起了著名的“八一九政變”。然而,由于改革失誤、思想陣地丢失,很多蘇軍士兵的思想陷入迷茫狀态,軍隊在危急關頭難以統一決心和意志。由于軍隊“非黨化”,更使得關鍵時刻蘇共對軍隊的指揮被嚴重削弱。更遑論政變開始前,蘇聯元老們也沒做好充足謀劃和準備。

而與此同時,以葉利欽為首的派别,則在思想宣傳領域展開攻勢,搶奪蘇聯軍隊的指揮權。葉利欽很早就在蘇軍部隊中收買人心,八一九事件發生時,他更趁機加大對蘇軍官兵們的拉攏力度。最終,在葉利欽等人的大力宣傳下,格拉喬夫和沙波什尼科夫先後抗拒軍令,塔曼師、坎捷米羅夫卡師、圖拉空降兵部隊等蘇軍精銳,也相繼倒向葉利欽。試圖拯救蘇聯的最後一次大規模行動,就此以失敗告終。

八一九事件後,戈爾巴喬夫被進一步架空,葉利欽成為蘇聯政壇上最具實力的人物。此後,葉利欽對蘇軍進行全面的清洗,國防部部長、副部長、各兵種司令、各軍區司令等80%的進階将領,均被撤換或提前退休。而擁護葉利欽的格拉喬夫等人,則扶搖直上。此時,蘇共對軍隊的上司力幾乎喪失殆盡,蘇聯政權也完全失去軍隊的捍衛,最終于1991年12月26日徹底解體。

參考資料:《蘇聯軍隊的瓦解》、《蘇聯軍隊“非黨化”與國家一起走向崩潰的曆史教訓》、《蘇聯軍隊崩潰原因再分析》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發生兩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曆史事件,一是東歐劇變,二是蘇聯解體。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蘇聯解體,與其說是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次成功“和平演變”,不如說是蘇聯自身失誤,給了西方可乘之機。其實,70~80年代,蘇聯在内外政策上有過不少失誤,例如縱容利益集團壯大、過度增加軍事開支、對國内事端處置不當,等等。縱觀蘇聯解體的曆史,這三大失誤相當關鍵。

第一大失誤,是讓改革進入錯誤方向。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先是推行“禁酒令”,後又提出“加速發展戰略”。但由于思路問題,這些改革措施往往還沒取得效果,就被匆匆打斷,嚴重幹擾了政策的連續性。雷日科夫曾這樣形容戈爾巴喬夫:“一個月前講要優先發展機械制造業,後來講要加快‘軍轉民’,如今又突然冒出一系列要優先發展的部門,短短幾個月,政策不知道被改動了多少次。”

1987年,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新思維”,然而他所使用的“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實質上卻是重構、重建、推倒重來。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的政策上出現更多失誤。1987~1990年,蘇聯放任諸多親西方的組織自由發展。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蘇聯建立起西方式的政體。同年,沙塔林等人提出力求激進私有化的“500天計劃”。以上種種,最終令蘇聯改革走入歧途。

第二大失誤,是沒守住輿論陣地。1987~1990年,随着親西方組織的日漸增多,親西方派人士的日益活躍,蘇共對輿論的影響被逐漸削弱。而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卻仍在倡導過度的“公開性”、“自由化”,放松對意識形态的引導,這就更加劇問題的嚴重性。蘇共二十八大後,蘇共僅能掌握1.5%左右的報刊,話語權被親西方的輿論勢力奪走。而親西方媒體并不會進行正規科普,而是會炮制各種虛假資訊,在蘇聯國内造成思想混亂。

這其中,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大。80年代後期,蘇聯國内出現大量歪曲曆史、抹黑英烈的颠覆性書刊。這些書刊将蘇聯老一輩上司、衛國戰争英雄們打倒颠覆,将列甯、斯大林、卓娅、馬特索洛夫們貶低得一文不值。同時,自1989年起,部分加盟國,也默許群眾向蘇聯英雄雕像潑油漆、扔石塊等行為。個别加盟國,還主動将衛國戰争英雄們的紀念碑推倒、拆除,以貫徹其“去蘇聯化”方針。

第三大失誤,是軍隊“非黨化”。自列甯、托洛茨基時代起,蘇維埃政權便逐漸形成“黨指揮槍”的建軍原則,強調黨對軍隊上司的組織保證。正因如此,在面臨外國勢力的侵略時,蘇聯方能集中強大的軍事力量,轉敗為勝,戰勝對手。80年代時期,雖然蘇聯軍隊和官方之間多次發生不愉快,但多數蘇軍官兵仍然忠于政權。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件、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蘇聯官兵均積極參與救援,保護人民。

但到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後,随着代議制體系的逐漸形成,蘇共對武裝力量的上司能力被嚴重削弱。原本忠于蘇維埃的軍隊,變成所謂“捍衛總統、維護憲法”的西式軍隊。1990~1991年,大量支援蘇聯的軍官被撤換,取而代之的則是些希望蘇聯解體的人。與此同時,由于民族思潮的發展各族官兵之間的裂痕不斷加劇,蘇軍的“征兵危機”也在日漸加深。而對于這些現象,蘇聯政府并沒能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以上種種情況,均使得蘇聯“自毀長城”,失去軍隊的保護。1991年,蘇聯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當年8月,部分蘇聯元老為了挽救政權,而發起了著名的“八一九政變”。然而,由于改革失誤、思想陣地丢失,很多蘇軍士兵的思想陷入迷茫狀态,軍隊在危急關頭難以統一決心和意志。由于軍隊“非黨化”,更使得關鍵時刻蘇共對軍隊的指揮被嚴重削弱。更遑論政變開始前,蘇聯元老們也沒做好充足謀劃和準備。

而與此同時,以葉利欽為首的派别,則在思想宣傳領域展開攻勢,搶奪蘇聯軍隊的指揮權。葉利欽很早就在蘇軍部隊中收買人心,八一九事件發生時,他更趁機加大對蘇軍官兵們的拉攏力度。最終,在葉利欽等人的大力宣傳下,格拉喬夫和沙波什尼科夫先後抗拒軍令,塔曼師、坎捷米羅夫卡師、圖拉空降兵部隊等蘇軍精銳,也相繼倒向葉利欽。試圖拯救蘇聯的最後一次大規模行動,就此以失敗告終。

八一九事件後,戈爾巴喬夫被進一步架空,葉利欽成為蘇聯政壇上最具實力的人物。此後,葉利欽對蘇軍進行全面的清洗,國防部部長、副部長、各兵種司令、各軍區司令等80%的進階将領,均被撤換或提前退休。而擁護葉利欽的格拉喬夫等人,則扶搖直上。此時,蘇共對軍隊的上司力幾乎喪失殆盡,蘇聯政權也完全失去軍隊的捍衛,最終于1991年12月26日徹底解體。

參考資料:《蘇聯軍隊的瓦解》、《蘇聯軍隊“非黨化”與國家一起走向崩潰的曆史教訓》、《蘇聯軍隊崩潰原因再分析》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