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視科技段偉芝:2+3+2,AI規模化落地的必經之路

小視科技段偉芝:2+3+2,AI規模化落地的必經之路

作者 | 李溪

編輯 | 餘快

2021年12月11日,由雷峰網 & AI 掘金志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在深圳正式召開。

本屆峰會以「數字城市的時代突圍」為主題,會上代表城市AIoT的14家标杆企業,為現場和線上觀衆,分享迎接數字城市的經營理念與技術應用方法論。

在上午場的演講環節上,小視科技副總裁段偉芝為峰會帶來了精彩演講。

在段偉芝看來,從驅動因素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經曆了4個階段:

第一,行業應用進行驅動。該階段主要參與方是國外的高科技企業,建構的方式是通過單個系統,解決單個問題;

第二,以4G、雲計算為驅動,國家開始進行重點項目建設,智能化逐漸起步;

第三,以人工智能、大資料、5G等技術驅動,國家開始牽頭,各部委進行聯合,行業推動各個系統進行統一,城市大腦開始逐漸形成。

在現階段,資源、技術、資訊、要素等全面數字化,大平台開始走向集約,真正走向融合創新的數字化階段。

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作為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連接配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同時,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也非常具有挑戰性。

段偉芝表示,人工智能要實作落地,一要有行業經驗,懂得業務場景;二要養成培育,反複訓練;三是全産業鍊強協同,算力、算法、資料、平台、應用等,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基于此,段偉芝判斷,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必然帶來兩個結果:

A:從實體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更新,必然有一部分先轉型,一部分後轉型;

B:隻有真正實作大量算法的規模化量産及應用,城市數字化轉型才有可能真正完成。

以下是段偉芝演講全文,雷峰網AI掘金志作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與編輯:

智慧城市進入數字驅動時代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主題分享是《智慧視覺新階躍,從全場景智能底座出發》。

整個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從2008年到現在有13個年頭,總共經曆了幾個階段。

第一,行業應用進行驅動。主要參與方是國外的高科技企業,建構的方式是通過單個系統,解決單個問題。

第二,以4G、雲計算為驅動,國家開始進行重點項目建設,我們開始推動智能化在中國的發展。

第三,以人工智能、大資料、5G等技術驅動,國家開始進行牽頭,各部委進行聯合,我們開始推動各個系統進行統一,城市大腦開始逐漸形成。

從2020年開始,我們進入了新階段,從實體世界開始真正的走向數字世界。這個階段,實體世界的資源、技術、資訊、要素等全面數字化,大平台開始走向集約,開始走向融合創新的數字化階段。

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工智能,尤其是AI算法,作為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重要連接配接、轉化動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工智能的應用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的路徑,源于人工智能天然有兩個基因,一是它必須像人的某一個器官,比如眼睛、耳朵,要能看到、看懂;聽到、聽懂。二是要像人的大腦,要能夠分析、決策,就像教育一個機器從能看到到能看懂,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基于這兩個基因,整個人工智能的落地必然有三個前提條件。

一是需要行業專家經驗,需要懂這個場景,懂業務問題是什麼,知道怎麼解決;

二是需要養成培育,就像培育小孩一樣,培育機器人也需要反複教育;

三是需要全産業鍊協同,從晶片-算力-算法-場景-行業專家,強協同,經曆這個複雜的過程。

正是因為有這個複雜的過程,整個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必然帶來兩個結果,一個是從實體世界到數字世界的轉型,必然有一部分産業先轉型,有一部分産業後轉型。

第二個是真正實作大量的算法普适大規模量産及應用,真正從實體世界走向數字世界。大家也能感受到,現在很多人工智能其實完全做不到人工智能,從“人工”到“人工智障”,到“人工半智能”,到“人工全智能”,這個過程将極大消耗我們的投入。

小視科技新戰略、新定位:大AI、大應用

小視科技在其中的定位是什麼?我們知道,國家近期對整個數字經濟做了非常重要的訓示,十九大、“十四五”、二〇三五都提到數字經濟、數字産業、數字生态的重要部署。小視科技作為新成長起來的AI公司,以AI普适化規模化應用于數字世界為目标,定位大AI作為我們的智能底座,做最辛苦的那部分活。同時以部分重點産業做大應用,整個戰略新定義就是大AI+大應用。

我們建構兩大底座和三大服務平台。

兩大底座,一個是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生産平台,第二個是AIoT數智服務管理平台。

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生産平台,從資料清洗、标注、模型訓練、釋出,一站式、流水線式算法生産工廠;

AIoT數智服務管理平台,主要是大資料感覺、算法倉等一系列服務能力元件,建構“數字城市、數字産業、數字生活”的三大AI能力。分别針對數字城市、産業及生活定義了三大AI能力服務平台,包括智慧視覺場景服務平台、企業人工智能服務平台以及生活人工智能服務平台。分别從裡面選取目前最快能夠産業化的場景來定義AI能力,助力産業真正的數字化更新

整個數字化更新的過程當中,打造AI、算法、技術、産品、方案應用五個闆塊的協同閉環體系,向下接入管理、資料彙聚,向上可依托強大的AI定制能力,聯合各類行業專家定義不同大應用的行業解決方案。

這個過程當中有兩件事非常重要。一個是大AI平台,作為智能底座,需要聯合大量的算法人才、算法工程師、算法實驗室及算法生産合作夥伴。另外,需要融合大量的AI應用開發商、智能硬體商、系統解決方案商做大量的應用,這個過程是從“AI即服務”到“軟體即服務”到最終的“以價值為服務”,最終我們認為應該是“價值即AI”以此賦能客戶進行産業數字化更新。

目前我們主要定義以政府及重點産業數字化轉型為驅動,比如承建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數字底座,以及企業人工智能數字平台,選取重點城市及重點産業與頭部公司進行合作的方式,建構主流人工智能服務平台,通過這種方式帶動更多中小型的行業進行千行百業的服務。

我們聯合大量合作夥伴,目前主要是以區域+行業的方式,成立六年來,已實作在八大場景落地了将近140種服務。橫向,可以在剛剛講的三大服務平台的基礎上不斷橫向擴充各種場景和行業,縱向,實作各個細分場景的全棧AI能力。

重點産業如何智能轉型?

舉個例子,智慧城市裡有一個城市治理,要完全實作城市治理的人工智能化、數字化,也許需要50種算法。我們從2-3個案例的落地,可以全部實作50種算法的全棧開發。以後客戶在我們整個AI能力體系裡按需使用即可,我們橫向擴充行業方向,縱向不斷完善AI能力,盡可能地做到任何一個細分場景的全棧AI能力,從通用算法到中長尾算法基本全覆寫。

我們舉三個例子。

1.城市治理。我們在某市一個區做了3500路攝像頭,後來對六個區做了25000路攝像頭進行複制,原來城管是通過巡邏車以及城市管理人員進行定量巡邏,加載AI能力之後,從定量巡邏轉變為按需巡邏,從事後管理到及時處理的模式,從“看到”到“看懂”,真正實作AI城市治理。

2.智慧社群熱點:高空抛物檢測。我們聯合華為SDC相機共同定義,目前這個場景實作近萬路攝像頭覆寫,解決問題主要是事故追蹤、事前及時提醒。最大的技術挑戰是白天和晚上抓到真實抛物的人,且實作抗幹擾,我們參與國内基本所有高空抛物的标準,目前在所有主流的測試當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3.場景實踐,智慧防疫。我們有防控管一體化的防疫指揮排程平台,從各出入口戴口罩的人臉識别、有遮擋的人臉識别,快速檢索密接和次密接的人群。目前在智慧防疫裡我們覆寫的場景非常廣泛,小區-政府-園區-交通站點,有超萬個樞紐點。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小視科技。小視科技是2015年成立的,總部在南京,六年的時間,目前的行業規模在近期上市幾家公司中,屬于收入規模相對較好的一家AI企業。

目前業務覆寫海外4個國家及國内11個省33個市,公司已實作全國數個智慧城市項目、近萬個智慧小區、數百個政府園區及交通站點、數萬家工地、超200家醫院合計數十萬個點位部署,服務人數1500萬,全年通行人次超30億。

我們的整體定位,即把AI大底座進行夯實,靈活、快速定制。橫向,産品不斷豐富,适配國内主流晶片及智能硬體;縱向,全棧AI能力。

最後,我們希望定位好大AI、大應用,聯合各位合作夥伴,共同推進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