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菜數不勝數,為什麼煎餅能成為山東的代表?來自兩大事件

作者:曆史客棧

說到山東菜,外面的人似乎對煎餅或"高份"煎餅卷有第一印象,仿佛煎餅已經成為山東人的标簽。

其實山東的菜系非常豐富,魯菜早已是八大菜系中的第一道,經典菜品也數不勝數,如黃河蕃薯、洋蔥燒海參、九輪大腸、油蝦、海鮮豆腐等,都是極具代表性和非常美味的魯菜。

那麼,為什麼低檔煎餅能成為山東食品的代表呢?

山東菜數不勝數,為什麼煎餅能成為山東的代表?來自兩大事件

其實煎餅并不是所有山東人都喜歡吃的食物,主要流行在魯南、焺中、魯西南地區,作者是山東煙台人,從小到大都沒見過煎餅,更不用說吃了。

直到我上了暨南大學,我才第一次看到煎餅,但我沒有嘗到,我對吃它不感興趣。後來找了一位臨沂老婆,隻吃了一些,還能咬不上,吃了幾次就放棄了。

是以,煎餅實際上隻是山東的一種地方性食品,并不那麼受歡迎。

曾經"跑吧兄弟"到山東省濟南市,還專門表演了煎餅,結果引起了很多山東人的厭惡,說山東的食物這麼多,為什麼選擇煎餅?這是地理歧視!

抱怨就是抱怨,這也說明了在外人眼中煎餅是山東最有名的食物的現實。

山東菜數不勝數,為什麼煎餅能成為山東的代表?來自兩大事件

那麼,為什麼煎餅能成為山東最有名的食物呢?根據我的研究,它主要源于曆史上的兩件大事。

第一次事件是突破關東。

上世紀初,山東人少,災害頻發,很多人吃不下飯,出現了巨大的"突破關東",以廣袤稀疏、富饒的東北财産為生,李有斌主演的電視劇《突破關東》,真實再現了山東人突破關東的曆史。

路上吃什麼?如果是面包、蛋糕等東西,不能放幾天就不好,即使在冬天也可以多放幾天,還會凍得像石頭一樣,不能咬,不适合走路。

這時,煎餅顯示出它的優勢來了,煎餅的水分很少,很幹燥,容易儲存,很多人家之前已經打上了品牌幾個月,放上半年也不會不好。

而且,在冬天,煎餅不像饅頭那麼硬,因為它們很薄,很容易吃。

山東菜數不勝數,為什麼煎餅能成為山東的代表?來自兩大事件

是以,在途經廣東的路上,煎餅是最友善的食品,也是要發揚光大,成為山東人的象征。

第二個事件是解放戰争。

解放戰争時期,"餘夢紅軒"已成為享譽全國的重要标志,紅色的蛞蝓為解放軍官兵煎餅屏,也成為影視劇中的經典形象,更深層次的煎餅為山東人民留下的印象。

當時,華東野戰軍的主戰場,即在魯南、潞中、魯西南地區,恰恰是最受歡迎的煎餅區,解放軍官兵在糧食供應不足時,發動了當地婦女,為解放軍煎餅,大大解決了華東野戰軍後勤供應問題。

山東菜數不勝數,為什麼煎餅能成為山東的代表?來自兩大事件

當年許多華諾将領,當他們後來回憶起那段曆史時,會是煎餅的炙手可熱,記憶猶新,記憶無窮無盡。

淮海戰役結束後,陳光誠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手推車推出去的。"其實也可以說是淮海戰役的勝利,也是人們用煎餅烤出來的。

據說,當時的國民黨特工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觀察哪裡突然開始烤很多煎餅,說明華業開始為戰争做準備。不得不說,這确實是擷取資訊的"好方法"。

正是這些偉大的貢獻,使紅蛞蝓和煎餅成為山東人的重要标簽,也形成了山東非常重要的印象。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煎餅和山東人的傳統性格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煎餅制作簡單,一鍋一推就能完成,沒有那麼多方法,像山東人簡單、直接、真實有個性。

山東菜數不勝數,為什麼煎餅能成為山東的代表?來自兩大事件

煎餅吃起來又硬又硬,乍一咬,但越有嚼勁,吞下肚子裡滿是香,忍不住想再吃一口,這是山東人在外界的名聲,可能最初讓人覺得有點粗魯、不禮貌,但相處久了就會發現山東人是驕傲的, 絕對可以讓你信任朋友。

如果再加一個山東人的标志——韭菜,那就更有形象了,煎餅卷洋蔥,管他的槍聲!

偉大的作家浦松齡也寫了一篇特别的《煎餅作業》,其中寫道:"野老在這裡面,醬汁在中尼的效果,在侯家模仿洋蔥。雙打,根據牆壁,蛞蝓,鲸魚任意吞咽。左手拿着一個巨大的卷子,右手撿起來,方塊和笑在鍋底的米飯不容易,五歲的孩子超額收費。有一個金一兒子過來羨慕:可否在我心裡做飯,博爾的手可以留着?野老人,轉過身來不容易!"

看去,蒲松齡拿着煎餅卷洋蔥,吃了很多驕傲,一個富有的第二代想用五星豪華餐,用手換一點煎餅渣,人浦松齡根本不在乎,老子不換!

這是山東人的驕傲!

(參考資料:齊魯晚報、流明晚報、解放戰争)

繼續閱讀